APP下载

青海省海东市养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2020-11-18申什菊李有山

中国猪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东存栏粪污

申什菊 李有山

(1青海省海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海东 810600;2青海省海东市农业农村局,青海海东 810600)

养猪是青海省海东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东市是青海省猪肉主产区,占全省猪肉产量的66%。从2019年8月起,当地猪肉价格上涨,几近翻了一番,引起各级政府和城乡居民的高度关注。价格的翻番式上涨意味着生猪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产能下滑严重。

为及时掌握、准确把握海东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思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回顾了海东市近20年生猪发展变化,分析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调查了近几年影响生猪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调研、座谈,就海东市养猪产业现状及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 海东市基本情况

海东市辖2区4县(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县、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共有96个乡(镇)1 587个行政村,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2018年海东市户籍人口172.64万人(穆斯林民族59.6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49.38万人,乡村居民123.26万人。全市耕地面积318.74万亩,天然草地面积1 300.3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 111万亩。

2 海东市养猪业现状

2.1 养猪生产总量

为评估2000年以来海东市养猪生产产能及总量,生猪存栏采用了农业农村部门生猪秋季防疫数据,生猪出栏采用了统计部门年报数据。

由表1可知,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秋季防疫数据,海东市生猪存栏从2015年开始下降,年下降幅度在2.1%~46%,2018年下降幅度最大。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海东市生猪出栏变在2016年、2017年仍表现出增长态势,2018年下降近1/3。综合来看,2018年、2019年2年中,海东市生猪存栏及产能损失超过一半,如2000年秋季防疫生猪存栏为58.07万头,而2018年减为22.46万头。

2.2 养猪产业结构

养猪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集中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与其他产业比较,养猪产业一直是集中度比较低的产业。海东市养猪场(户)可分为3类:一类是散养户,生猪以自食过年为主,稍有剩余的生猪向市场销售,饲养规模在10头以下,多数情况下饲养2~3头;一类是规模养殖户,生猪以销售为主,实行自繁自育,有多年的饲养历史,养猪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较大,饲养规模大于散养户,但小于规模养殖场,在10头以上,多在30~50头,也有上百头的;一类是规模养殖场,经过省级认定,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专业化程度高。

表1 2000—2019年海东市养猪生产情况统计表

由表2可知,2000—2019年海东市养猪产业结构总体趋势为:散养户逐步退出,规模养殖户发展停滞乃至减少,规模养殖场比重逐步提高;但是规模养殖发展仍然较慢,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没有顶补散养户的退出,产业发展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全市养猪产业下滑,这种下滑趋势又被统计数据的惯性所掩盖。

2019年全市散养户3.93万户(2018年8月,8万多户),数量仅是2000年的31.8%,近69%的散养户退出了生猪养殖产业;但是散养户生猪存栏占全市存栏的比例并没有大幅度下降,2000年为72.33%,2019年为67.96%,仍然是生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说明,这是规模养殖发展过缓所导致,2000年全市仅有规模养殖场2家,到2019年达到48家,存栏占生猪产能的10%;规模养殖户也是大幅度下降,目前全市仅存800多家,占生猪产能的15%。

另外一个趋势是生猪养殖专业村的消失。2003年全市“一村一品”生猪养殖专业村有17个,2009年全市已成型“一村一品”生猪养殖专业村有24个,生猪饲养量最大的村养殖量达到3.12万头,其中互助县董家、多士代村,平安区沈家村,乐都区东庄村等尤为典型。但是目前,全市除了互助县董家村外,养猪专业村几乎消失殆尽。而董家村也是困难重重,在目前的环保政策下,养殖规模维持及扩大与村庄生态环境严重冲突。

2.3 海东市及青海省猪肉供应消费情况

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猪肉21.2 kg、乡村居民人均消费猪肉14.4 kg(国家统计部门数据)计,海东市城镇居民年消费猪肉约680万kg,乡村居民年消费猪肉约1 153万kg,总计1 834万kg。按照每头出栏生猪胴体重70 kg计,约需生猪26万头。2019年海东市全市出栏生猪58.6万头,应该说能够满足消费,实现自给自足。2018年末青海省全省户籍人口586.77万人,以此推算,全省约需消费生猪90万头以上。

2.4 猪肉价格变化及产业周期性

采用2007—2019年海东市平安区零售猪肉价格监测点数据(每周监测1次)进行分析,结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猪肉价格经历3次翻番式上涨,分别是1995年、2007年、2019年,分别从每千克3元多上涨至最高点的14元,又从14元上涨至最高点的28元,再从28元上涨至最高点的60元,形成了3个大的周期或长周期,猪肉价格上涨经历了3个台阶性变化。2007—2019年的13年间猪肉价格出现3次周期性变化分别是:2007—2010年,2011—2014年,2015—2019,猪肉平均价格在 2008年、2011年、2016年分别上涨到22.36元/kg、27.04元/kg和28.49元/kg,但是总体上猪肉价格在30元/kg内运行,每个周期间约在4年。2019年8月以后猪肉价格急剧上涨,猪肉价格的周期性运行又上了一个台阶,2019年的价格上涨既是一个小周期上升阶段的表现,也是一个长周期或大周期上升阶段的表现,是短周期和长周期的重叠,在这个周期性上升阶段中,生猪产能和价格变化的幅度大于小周期的变化。猪肉价格变化也表现出季节性,猪肉价格在每年的2月至6月期间出现下降,6月份以后进入上涨期。

表2 海东市散养户、规模户、规模猪场统计表

3 2018—2019年海东市生猪生产下滑的原因

3.1 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

从2018年3月开始,猪肉价格连续下降6个月,最低时为18.4元/kg;从2019年2月开始,猪肉价格连续下降5个月。特别是2018年连续下降的6个月,养猪生产持续亏损,造成一部分养殖(场)户退出,一部分养殖(场)户减少饲养。因此,周期性变化是导致2018—2019年期间海东市生猪生产下滑的1个变量,并且由于养猪生产处于小周期与大周期重叠的低谷期,这个变量的影响很大。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是生猪生产周期的直接反应,是供给缺口所致。

3.2 环保及农村环境整治的影响

经统计,乐都、平安、互助、民和四县(区)在2017—2019年因环保、农村环境整治等政策因素拆除生猪规模养殖场28家(存栏生猪0.64万头),拆除规模养猪户605户(存栏生猪0.54万头),拆除散养户1.54万户(猪舍面积32.86万m2)。以上规模养猪场、规模养猪户多是自繁自育的场户,它们的彻底退出,使全市仔猪来源严重短缺,加上散养户猪舍的拆除,导致生猪产能急剧下降,短期内难以恢复。

3.3 非洲猪瘟的影响

2018年8月非洲猪瘟暴发以后,受活猪跨省禁运政策影响,外省仔猪禁止调入;加上海东市能繁母猪存栏及仔猪繁育数量下降,区域内仔猪供应严重不足,同时受疫情影响,养殖(场)户补栏需求下降,全市生猪补栏急剧减少,产能下降。

总之,2018—2019年,在养猪生产周期性变化、环保及农村环境整治、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海东市养猪产能下滑,猪肉价格翻番式上涨。

4 影响海东市生猪恢复及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技术装备水平低

海东市绝大部分养殖(场)户物质装备及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环境条件差,除普及了自动饮水设施、使用了全价配合料以外,喂料、清粪及粪污处理是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环境控制主要采用自然负压通风,采用红外灯提高分娩床、保育床温度,缺乏自动调温、通风设施设备;种猪场生产性能测定普及率不高。

经对5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调查,2019年从业人员57人、固定资产1.02亿元、猪舍4.05万m2,产床512个,定位栏670个,保育床701 m2,存栏能繁母猪1 190头,后备母猪148头,年繁活仔猪1.79万头,出栏肥猪6 328头。折算每头能繁母猪固定资产为8.57万元,产床0.43个,从业人员0.05人,即饲养20头母猪需要1人,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活仔猪15头。从每头母猪占有固定资产、产床、人均饲养母猪数量、能繁母猪繁活率看,与国内外养猪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劳动生产率低、固定资产收益率不高,能繁母猪繁活率低,整体上市场竞争力不强。

4.2 养殖用地紧缺

在禁养区划定以前,全市规模养殖用地就比较紧缺,特别是水、电、路、交通便利的用地更是紧缺。2017年禁养区划定面积达到49%,随后调整了禁养区面积,禁养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降至14%。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基本农田不允许作为养殖用地,基本农田在大部分县区占比较高,且在布局划片中没有考虑养殖生产。农牧联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被基本农田政策所隔绝。另一方面,一些未被规划或是称为荒山荒坡的地方被划为宜林地的,如用于养殖用地,则需要层层审批,关关难过。

4.3 行政管理壁垒多

畜牧法对规模养殖场规定了备案管理制度,但是多年来畜牧主管部门未能较好贯彻,县级农牧部门未建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去实施,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审核与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混淆,缺乏积极的协调、支持,未建立相应的行政备案流程。同时,养殖场建设牵涉的行政审批部门多,审批不流畅,收费多。最多的情况下,需要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土地手续、发展立项批复、环评、林地、草地转用养殖用地审批、水土保持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取水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许可证等。

4.4 疫病复杂,防疫困难

养殖场旧的疫病未能净化,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增加,养猪场需要免疫及防疫的病种达到10多种,因免疫及防疫工作的开展,生产成本逐年提升。

4.5 风险增加,资金缺乏

养猪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波动的产业,在周期的波峰期效益可观,但在谷底期亏损严重,谷底期的养殖效益更多取决于猪肉价格,波峰期的利润将被谷底期的亏损吃掉,市场风险较大。此外,基于流转土地上的养殖场融资难、担保难,且取得的信贷资金多是流动资金,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银行还贷压力大。

4.6 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

绝大多数养猪(场)户的建设用地以流转方式取得,耕地由农户种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粪污消纳用地日趋缺乏,固体粪污好处理,污水却难消化。实际生产中,一个年存栏千头母猪的猪场,年产污水达到5 000吨左右,需要粪污消纳用地千亩多;一个10万头的猪场,需要粪污消纳用地7万亩。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将成为突出问题,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角度考虑,生产规模不宜追求过大。

4.7 良种母猪恢复难

2019年海东市全市能繁母猪2.76万头,年出栏生猪如果达到100万头,最少需要5万头母猪。目前种猪价格上涨且紧缺,从省外引进良种猪,疫病风险巨大。从国外引进母猪,每头需要2万元以上。

5 发展建议

(1)需要规模养殖(场)户和散养户“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不懈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动种养结合,推进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生态化;另一方面还要允许散养户继续养殖,不能强行清退。

(2)建立产业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扶持。建立产业预警体系,实施生猪政策保险和期货制度,同时在产业周期谷底期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利息补贴、良种补贴政策,且提高补贴标准。

(3)实施良种工程,推进疫病净化。加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投入,积极引导现代化生猪龙头企业从国外引种,推动核心育种场建设,建立繁育核心及疫病净化群,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满足市内及省内种猪需求。

(4)种养结合,实现环保、种养殖业共赢。从粪污资源化利用、耕地生态及肥力恢复及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养猪及农牧业生产节本增效角度考虑,养猪也需要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粪污异位处理及利用,在田间地头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粪污收集、污水肥料化利用管网,集中收集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到田间地头进行处理,一方面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一部分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难的问题。

(5)落实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由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并将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纳入县区政府行政审批窗口。

(6)市、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重点用于种猪引进补助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通过种养结合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提高耕地有机肥使用覆盖面,既促进了养猪业发展,又推进了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猜你喜欢

海东存栏粪污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