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为例
2020-11-18张秀杰金忠伟
张秀杰 金忠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引言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3],为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资源应用的共享,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学习者受益面,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有效培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第一期建设涵盖5个专业7门课程,后续还会分批分期增加各专业门数课程建设,本文以基站运行与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为例深入研究。
2 课程建设目标
基站运行与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特色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瞄准社会需求,集中学校优势,组建项目团队,自主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实操的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活动,并适合网络传播,保证教学内容质量,实时监控教学效果,使其符合省级及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基站运行与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中遵循教育性、系统性、前瞻性、边建边用、共建共享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满足高职教育及岗位
3 课程建设原则
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学设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课程资源体现现代信息化教学特色及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显现信息化教学手段。
系统性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围绕着课程目标,课程权重分配,岗位对人才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整体设计及优化,建立规范的、系统化的对接岗位能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
边建边用原则: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要及实现可能性,根据课程需求、课程内容分步建设,边建边用,重在应用与推广。
共建共享原则:以课程团队为核心,以技术平台为支撑,设置必要的交互接口,汇聚专业及行业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共享优质资源。
4 课程建设内容及方式
课程建设贯彻了教高〔2015〕3号文件精神[3],思想导向正确、科学性强、清楚聚焦,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学生学习成果蓝图,以此作为课程设计、教学授课、学习绩效评量的起点。其次,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评量设计,都以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现学习成果为前提;在线课程的开发建设,目的是协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分享学习成果。课程建设团队要充分利用在线平台优势,开展教学活动与个性化指导,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4.1 课程团队建设
本课程团队成员共6人,课程负责人由1名教授担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课程主讲教师4名,其中2 名为硕士,1 名博士,1 名具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历,承担本课程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职称构成其中1 名教授,4名讲师,1名助讲,课程组全体成员均为一线骨干教师,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持续改进与更新,及时线辅导与答疑,为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奠定基础。
4.2 课程内容建设
基站运行与维护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后续课程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调试与优化、移动全网规划与部署等课程,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通信运维能力培养的主线。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以构建网络规划和勘察设计、基站安装与数据调测、网络性能优化、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核心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课程包含6个项目,内容包括LTE基础理论、LTE网络勘察与设计、中兴TD-LTE基站设备硬件结构与安装、中兴TD-LTE基站开通与业务调试、LTE无线网络优化、LTE基站维护,主要面向网络勘察与设计、基站建设和调测、网络优化和维护等核心岗位。
4.3 课程教学设计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根据课程大纲及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由6 个项目32 个任务构成,凝练了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图1所示课程知识树(部分展示),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制作了32 个微课视频,配合教学PPT、实操视频、真实案例等多元化的教学素材直观、真实地呈现岗位技能和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建立了知识体系,构建了核心技能,规范了职业素养。
4.4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呈现丰富、完整、规范有序、层次清晰、交互良好,与知识点、技能点相匹配,能反映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体现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本课程教学资源分为课程介绍类资源、教学类资源、课程拓展类资源三大类。
4.4.1 课程介绍类资源建设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阶段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密切关注需求的变化就成了提高质量不可或缺的要务。因此,除了原来已经优化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措施外,还应该建立起新的质量反馈体系。这种反馈体系,既与控制督导体系相互补充,又与校内原有的常规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及反馈不尽相同。这里的新体系,应该包括两个重要的分支:其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反馈机制,其二是学生离校后的反馈机制。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介绍类资源包括课程宣传片、课程大纲、课程地图、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学习指南、教师团队、多元化考核方式等,如图2、图3 所示,学习者通过对介绍类资源的学习对课程整体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以便达成学习成果。
4.4.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只有教学视频、题库、演示文稿等核心资源完成建设后,方可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如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操、PPT 课件、课堂讨论、题库、案例、典型图片、动画、课堂作业、测验等。本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标准化课程的发布、资源素材建设及导入、课程内容各类资源的呈现(图4)、课程微课建设(图5)。
引入智慧职教云课程使用情况如源库网站课程发布、智慧职教云课堂资源、慧职教云课堂题库引用(图6)、慧职教云课堂课件引用(图7)。
4.4.3 课程拓展资源建设
课程拓展资源指在核心资源以外辅助资源,对课程知识点、技能点拓展,可应用于课上或课下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拓展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交互性。课程拓展类资源包括行业讲座、拓展视频、电子表格数据、素材资源等。
4.5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学生主体、以教师辅助,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学生在线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动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课程平台,教师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通过签到和随机提问调动在线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保持师生互动充分,有效促进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讨论交流和自主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投票、小组PK、公告、测验、教师答疑、课堂作业、问卷调查、线上辅导等。每一个教学单元至少发布测试题一次,讨论2~3次。如图8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4.6 课程考核
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线上和线下结合,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包括PPT课件学习、课堂活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项学习活动及评分的标准、各部分成绩权重构成等,由课程负责人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学生考试结束后及时公布考试成绩。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有效促进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如图9为考核比例设置及图10为生成最终成绩。
4.7 课程教学效果
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已在本校应用,教学过程应用较好,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相结合,完成1个周期的教学活动,每周期达到一定的选课规模。课程已在智慧职教资源平台面向校内外广大师生及相关需求的学习者全面开放,支持资源共享及下载,辐射范围广,教学方法先进,努力实现教学质量高、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的目标。
4.8 课程教学服务
课程维护和资源更新要求,至少每学期更新一次,每学年教学资源有一定的增加、删除、整合、优化,实现更新或增补要求的比例。利用课程平台教学数据,课程团队成员、选课教师、选课院校和辅导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科学分析教学质量。针对问题及时改进,为学习者提供教学支持,及时解答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5 课程架构
按着课程大纲要求,按知识点有序地设计教学单元或项目、任务等框架形式来设置课程结构,科学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每个教学单元按任务设计对应的教学视频、演示文档、随堂讨论、习题测试等教学资源。以基站运行与维护课程架构为例,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设计行业讲座、拓展视频、电子图表、素材资源等课程拓展资源,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开课时长建议控制在6~15 周范围内,每周开课时间控制在4~8学时之间,课程持续时间超过15周的建议分两门课程分别开设。
6 资源平台的选择
课程资源平台的选择必须遵守《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完成网上申报、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保证线上教学课程的开展,在线支持技术服务。常用平台有:智慧职教、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人卫慕课、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超星尔雅等。
7 结束语
基站运行与维护在线开放课程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共享,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思路。处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进入高速建设的快车道,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弊端,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在线课程建设及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