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王立庵的师生情缘
2020-11-18陈珏
★ 陈珏
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
知人善教的好老师
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学课老师,在他的眼中,毛泽东有才华、有胆识、有思想,又刻苦勤奋,是个不寻常的学生。毛泽东的国文是出了名的好,但数学成绩却十分糟糕。王立庵还发现,毛泽东不仅数学成绩不好,而且学习数学也“很不用心”,常常在数学课堂上看《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等书籍。还有几回,他干脆不来听讲,让好朋友周士钊代为请假,说是“病了”。王立庵对这位严重“偏科”的学生,很是关注。一天,他找到毛泽东,温和地说:“润之,有件事情我想和你交流下,星期天我在家里等你,好不好?”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星期天,毛泽东如约来到王立庵家中。王立庵在书房接待了他。趁着王立庵泡茶的工夫,毛泽东仔细地打量老师书房的布置。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不仅有数理化方面的书籍,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线装文史古籍,还有一部分外文资料。毛泽东没想到一个数学教员竟然还对文学、历史如此感兴趣,王老师简直就是一个“通人”啊!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敬佩之情。
“润之,”王立庵语重心长地对毛泽东说,“今天让你过来,特地和你谈一谈学习方面的事情。我最近发现,你读书的兴趣、钻研的方向主要偏重于文史哲方面,而其他学科你学习得怎么样了呢?”毛泽东听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知道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只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偏科”想法:“王先生,我的确是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了社会科学方面。我觉得在当今的中国,国民麻木,国家需要振兴,所以先要从改良人心开始,而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历史学和教育学,是改造国民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起到彻底拯救国民、改造世界的作用。”
青年毛泽东
了解到毛泽东内心的真实想法后,王立庵不禁为这位年轻学生的深远眼光所折服。他耐心地对毛泽东说:“你的话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在社会科学的学习上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但是像自然科学等课程也很重要!不能偏废任何科目啊!”毛泽东不解地问:“先生,如果什么都想学好,就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总是有限的。那么,宝贵的青春年华就会白白浪费在学习一些对于自己、对于社会无用的东西上,这样值得吗?”听毛泽东说完,王立庵徐徐地说:“是这样的吗?润之,你的想法片面了一些,我们进入20世纪了,迎来了科学的时代了,你应该知道,各西方国家,包括我们邻近的国家日本,他们都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他们才这么快地超越了我们。我们国家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就是因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太少,生产力滞后啊!我听其他老师说你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你看看,他们这批人和你的想法一样,专注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也是十分精通自然科学知识的啊!”
王立庵的话让毛泽东深思,他发现,自己以前的目光短浅了些,对学习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可是转念一想,他的心中又生出了困惑,不禁问道:“先生,您说的话有道理,我知道自然科学知识很重要,可是现在想想,我的年纪大了,学习数理化恐怕来不及了,这是个遗憾的事情,怎么办才好呢?”王立庵听后笑了笑,亲切地对毛泽东说:“润之,你有多大年纪了?”“21岁。”毛泽东回答。“年方二十就以年纪大自居,这实在不应该啊!孔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有不少古人因为青年时代走错了路,直到人生的暮年方才觉悟,他们在夕阳之年奋起学习,仍然有成就大事业的啊!晚学总比不学要好。你看你,才21岁,就感慨自己年纪大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王立庵又好气又好笑。
听了王立庵的一席话,毛泽东顿时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与偏差。他谢过老师,下决心补习自己的数理化知识。王立庵非常欣慰,主动邀请毛泽东来自己家中,给他补习。1915年暑假期间,毛泽东每天早上在学校阅读《伦理学原理》和手抄杨昌济尚未出版的《西洋伦理学史》,上午便来到“李氏芋园”王立庵的家里,听王老师讲数学课,中午便在王老师家吃午饭。后来,王立庵见毛泽东每天往返颇为辛苦,就让毛泽东搬到位于“李氏芋园”内的公言杂志社寄宿。在这期间,王立庵不仅给毛泽东补上了平时落下的数学课,还送给毛泽东一本抄满数学公式和定律的本子,以帮他学好这门功课。两个多月的密切接触,也让王立庵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对毛泽东更加爱惜。
在当时的环境下,毛泽东这样严重偏科且经常“挑战旧体制和权威”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在一师学生反校长张干的学潮中,张干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学生。王立庵和其他老师在学校教职员会议上公开为毛泽东说话,向校方施加压力,反对学校开除毛泽东等。最后,张干被迫收回成命,改为给毛泽东等记大过。
1920年7月,毛泽东等发起筹办文化书社。王立庵等人得知毛泽东资金短缺,立即集资500元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10月22日,在首次书社理事会上,王立庵等人又推举毛泽东为特别交涉员。
在与王立庵相处的过程中,毛泽东也与他们家的其他成员,如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建立了朋友关系,王人路还亲切地称呼毛泽东为“毛大哥”。
后来,毛泽东走上了艰险的革命道路,王立庵一直惦记、牵挂着毛泽东,并经常向家人提起毛泽东。毛泽东也时时想起王立庵与自己在一师时的点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与著名作家、当年的同窗好友萧三叙旧时,还激动地谈到在一师和萧三的二哥萧子升暑假留校自学以及到王立庵家补习数学的事,并一再称赞王立庵老师是个“明白人”,是个“好人”,是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
“将来如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方打听王立庵一家人的消息。在得知王立庵已经于1926年仙逝后,他万分悲痛。
1950年,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来自无锡的信件,信上写着:“……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和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毛泽东看后激动不已,这正是他苦苦找寻的王立庵老师的家人的来信啊!原来,王立庵的儿子、毛泽东昔日的好朋友王人路在临终前,对爱人吴启瑞说:“天快亮了,毛泽东与吾父交厚。如我不幸早卒,则8个孩子全靠你了。将来如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生活困难的吴启瑞在走投无路时尝试着给他们的“毛大哥”写了封求助信。7月18日,毛泽东看完信后,又在这封信的第一页信纸上做了如下批示:“请陈丕显同志酌处。写信者是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锡师附小当教员,请求将她的三个孩子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7月19日,毛泽东亲自给吴启瑞回信。信上写道: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身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珍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
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一些亲朋好友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在工作生活上给他们以“照顾”,但毛泽东总是婉言拒绝。但这次,毛泽东不仅没有拒绝,还亲自出面为吴启瑞解决生活困难。毛泽东的这封信,在《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著作大辞典》中均有刊载,手稿的复印件至今还珍藏在无锡市档案馆。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吴启瑞拿着“毛大哥”的亲笔回信去找陈丕显。由于随军来无锡的干部子女很多,干部子弟班没法安排,吴启瑞的3个孩子被安排在了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免费读书。为了方便吴启瑞更好地照顾孩子,学校还特地安排吴启瑞住校,并在每学期开学时补助她一笔生活费。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吴启瑞的生活条件。
1960年6月,毛泽东因公赴沪,表示要亲自接见吴启瑞。无锡统战部立即派人将吴启瑞送到上海。在上海,曾经帮助吴启瑞的陈丕显对她说:“毛主席关心你们,要亲自接见你,了解你们家的情况。”“啊?毛主席要亲自接见我?”吴启瑞又吃惊又激动。
25日,毛泽东派人用车将吴启瑞接到了上海文化俱乐部。坐在沙发上的毛泽东看见吴启瑞,高兴地站了起来并迎过来拉着吴启瑞的手,亲切地说:“吴老师,你好啊!”吴启瑞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请她坐到沙发上,与她拉起了家常。毛泽东的平易近人、慈祥和蔼消除了吴启瑞的紧张。他们回忆起了王立庵。毛泽东说:“王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是我的老师。在立庵先生的教育下,我是受益匪浅啊!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是学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后来我才知道先生已谢世。”“记得立庵先生的生辰是1867年8月19日,算来当时再过6天,先生便可享六十大寿了!”说到这,毛泽东不由长叹一声,“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当得知吴启瑞的女儿也是教师时,毛泽东高兴地说:“立庵先生是教师,他的女儿是教师,儿媳也是教师,他的孙女也是教师,你家可称是教师之家了!”“搞教育可没有搞工业吃香。”吴启瑞说。毛泽东连忙摆手:“不不不,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没有昌济和立庵先生这些教师,我毛泽东哪会有今天?现在立庵先生的女儿明夏在北师大附中当教师,我女儿李讷就在她那里读书,我是支持李讷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听了毛泽东的话,吴启瑞连忙点头,说:“主席,您对我家真是太熟悉了。”“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9个孩子,老七秩南生伤寒早年夭折,其他8个我都见过。现在你也是8个孩子,上有8兄妹,下有8侄辈,这也算是一桩巧事喽!”接着,毛泽东还详细询问了吴启瑞的家庭住房和经济条件等,并将300元稿费赠给吴启瑞。
毛泽东与吴启瑞愉快地聊着家常,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由于担心毛泽东的身体,吴启瑞再三请求毛泽东休息。毛泽东觉得短暂的聊天意犹未尽,于是站起来说:“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散步,就算休息休息。”在环境幽静的庭院中,两人继续交谈着。走了一会,毛泽东便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搬来两把椅子。毛泽东笑呵呵地对吴启瑞说:“来,我们来拍张照片作个纪念。”拍完一张,毛泽东站起来,边走边把披在身上的那件银灰色中山外套穿好,又向吴启瑞提出:“来,我们站着再照一张!”
离别时,毛泽东热情地将吴启瑞送到门口:“吴老师,多保重!请代我向你母亲和孩子们问好!”为了感谢毛泽东,吴启瑞回到家后立即给毛泽东写信,并寄去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8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给吴启瑞回信:“吴启瑞同志,你寄给毛主席的信和照片,我们已送主席看过。主席送给你一套《毛泽东选集》和五张照片,我们已另交邮寄去,请查收,此复,即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一九六〇年八月三十日。”为什么毛泽东会送给吴启瑞一部《毛泽东选集》呢?原来毛泽东在会见吴启瑞时,曾详细问过吴启瑞和孩子们的政治学习情况。回无锡后,吴启瑞便在写信时将很难买到《毛泽东选集》的情况告诉了他。毛泽东收到信后便将自己的《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的样书和5张在上海拍的照片交给秘书寄给了吴启瑞。事后,毛泽东又在9月2日给吴启瑞回了一封信: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已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出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〇年九月二日
1961年底,毛泽东考虑到春节快到了,便将自己的1000元稿费交给秘书徐业夫,嘱咐他寄给吴启瑞。2月2日,徐业夫给吴启瑞写信:“吴启瑞同志,毛主席嘱:写信转告你,一月二十五日的信他已看过,很感激你,并寄上一千元,以济眉急,作为赠送,不要还的……祝春节好!”几年后,吴启瑞的几个孩子大多走上了工作岗位,经济上已有所好转,于是她便给毛泽东寄还了1000元。徐业夫收到后,即发电报给吴启瑞:“来电收悉,一月二十一日的汇款如数收到。勿念,徐业夫。”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吴启瑞的8个孩子中有7个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不仅是对他们的爷爷——王立庵的告慰,更是对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毛泽东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