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法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2020-11-18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竞争力消费中心

汪 婧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重庆 401147)

引言

消费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和驱动力。在经济与消费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消费功能,提升在全球消费网络的节点位置,已成为全球大城市发展的新行动战略。基于消费已经超越投资和进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首要驱动力的客观事实,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引致外需萎缩的策略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9 月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9 年10 月,商务部等14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城市试点工作。2020 年,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叠加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家积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升级、扩大内需潜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愈加凸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引领性抓手,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重要对策性研究领域。

文献回顾

20 世纪20 年代,德国著名思想家Weber 首提 “消费城市” 概念。21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Glaeser 和Kolko 开创现代消费城市理论,城市的消费功能作为 “硬币的另一面”,逐渐被正视和重视。我国学者对消费城市的关注,始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参与度的提升,我国政界学界瞄准全球市场,从开放视角探索 “消费城市” 建设。但总体而言,国内研究成果整体偏少且较为零散,系统化研究不足。

国内学者对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做了概念界定,对 “怎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做了对策研究,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得好不好” 的测度评价研究则较为少见。叶胥(2016)从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两个层面,分别构建了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钟陆文(2018)从消费能力、供给水平、环境保障、消费维权四个维度,选取38 个指标,对珠三角城市开展适宜消费城市综合评价。但既有测评研究视角是内向性的,开放性、国际化因素考虑较少。本文借鉴既有的消费城市评价研究成果,基于开放经济框架和国际比较视野,综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指数,客观评价各大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竞争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汪婧(2019)的研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具备较大的城市经济及人口规模、丰富且优质的消费吸引物、完善良好的交通信息等设施体系、优良的消费政策环境及社会服务环境,并在这些因素的交织共同作用下,实现大规模的本地和境外居民消费。

基于以上认识,综合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社会智库的统计渠道,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可比较性,选取18 个指标,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的三层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国际奢侈品牌集聚度” 这一指标是作者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编制的 “全球奢侈品牌100 强” 和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 年度世界品牌500 强》名单,筛选服饰、钟表、珠宝、汽车四大产品类型,合并同类项后,对共计58 个国际品牌在我国各大城市集聚情况的测度,通过在品牌官方网站搜索中国境内门店/ 经销商的城市布局而统计得出。

表1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数构建

考虑综合得分能够更直观显示各城市的国际消费城市竞争力,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y指数,简称 “ICCI 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构建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数据标准化、指标权重确定、综合指数合成。

数据标准化。由于各项指标量纲不同,原始数据无法直接用于综合指数构建,必须要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考虑到百分制评分法清晰明了且大众最为熟悉,用百分制构建ICCI 指数,指数落在[0,100] 区间,用 “100” 约分后,落在[0,1] 区间。因此,用Min-Max 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较为合宜。鉴于18 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是否5G 试点”、“是否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过境免签政策” 三个定性指标也通过赋值法转为正向性数值型数据),标准化具体公式为:

其中,Xi为原始数据矩阵X 中第i 个指标的实际值,minXi和maxXi分别代表第i 个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Yi为标准化矩阵Y 中第i 个指标的标准化值。

指标权重确定。为了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人为偏差,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由于熵权法需要使用对数计算,“0” 无法取对数,需要对区值范围为[0,1] 的标准化矩阵Y 进行平移:

然后再按照步骤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

Step1:计算第i 个指标的比重:

其中:PYi*为平移后的标准化矩阵Y*的第i 个指标值,m 为指标个数。

Step2:计算第i 个指标的信息熵:

Step3:计算第i 个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

Di=1-Ei

Step4:计算第i 个指标的熵权:

ICCI 指数合成。综合指数合成包括NBER 评分系统法、线性加权综合法、交叉加权综合法、混合加权模式、几何平均法(物价指数)等多种方法。由于线性加权方法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故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计算ICCI 指数,用百分制显示,指数合成模型为:

实证测评

鉴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在消费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汪婧,2019),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具备相对较高的节点位置,论文将对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国入选城市(港澳台地区除外),运用ICCA 指数进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指标的数据采取年度为2018 年。

剔除含有缺失数据的长春、乌鲁木齐、珠海三市,研究对象城市共计36 个。必须说明的是:重庆是个拥有8.2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直辖市,幅员面积近乎中等省份,用其全域空间范围上的指标数据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不尽科学合理,故此将重庆的研究空间范围划定为正在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的主城都市区,包含渝中、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南岸、江北、渝北、巴南、北碚主城九区和周边璧山、江津、合川、长寿、涪陵、南川、綦江、铜梁、永川、大足、荣昌、潼南12 个毗邻区,共计21 区,面积约为2.87 万平方公里。

通过熵权法赋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18 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 所示。

(一)ICCA 指数总体情况及对比分析

利用前文构建的ICCA 指数合成模型,对全国36 个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开展实证测评,排名情况如表3 所示。

从综合排名上看,36 个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出较大分异性,梯度差距较大。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ICCA 指数高于80,国际消费中心竞争力水平远远领先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意义。ICCA 指数区间落在[10,60)区间的城市数量为33 个,这些城市是各省市的区域发展带动极,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整体偏弱,与北京、上海相比,实力差距较为显著。

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城市具有更突出的消费领域国际化竞争力。ICCA指数排名前20位城市中,东部城市占了七成,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各为3 个,其中只有成都和重庆挤进了前10 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核心因由之一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确立的海权贸易规则,东部城市因临海地理优势,在海权贸易时代迅速建立初始发展优势,并在此后的岁月中持续循环累积,发展优势不断扩大强化。但是,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大通道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在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下,新时代的国际陆权贸易规则正在加速建立,中西部地区城市将在包括消费领域中加快累积发展新优势、扩展发展新空间。

表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权重

表3 全国36 个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

表4 TOP12 城市的分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

(二)分项竞争力情况及对比分析

由于综合排名无法直接观测支撑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如表4 所示,需要进一步从城市规模实力、消费吸引物竞争力、消费设施支撑力、消费服务竞争力、消费实现能力五个层面,分项评价ICCA 指数top12 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旨在查找分析这些城市哪些领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为了便于分析,根据12 个城市的ICCA 综合指数总体得分情况,分成三个阶队:

第一阶队(ICCA 综合指数得分>80):北京、上海。北京、上海是全国城市体系中的两座塔尖,在全球城市体系网络中也处于领先节点位置,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相比上海,北京在消费实现能力上相对欠缺,本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低于上海3508 元,旅游外汇收入约为上海的74.9%。消费吸引物相对不足,是将上海ICCA 综合指数得分拉低的主要因素。实物性消费吸引物上,上海拥有的集聚消费国际奢侈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数量多于北京,但服务性消费吸引物竞争力不如北京,主要体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偏少,仅约为北京的一半,实力雄厚的高校和医院数量也略低于北京。虽然上海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消费吸引物不如北京多,但上海浓厚的中外交融的开埠文化和更为现代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更多国际人士入境旅游,加之上海消费水平高于北京,推动上海在城市消费实现上的表现优于北京。

第二阶队(ICCA 综合指数得分>50):广州、杭州、深圳。深圳和广州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已经超越北京、上海,将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拉低的关键归因在于消费吸引物竞争力偏低。实物消费层面,两城拥有的中华老字号数量显著少于北京、上海,尤其是深圳作为20 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春风从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新城,中华老字号数量暂时为零。服务消费层面,缺少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医院是关键短板,广州市进入QS 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的高校、医疗TOP100的医院分别只有1所、9所,与北京的11 所、21 所差距明显。深圳作为在滩涂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教育医疗事业发展起步晚,积累不足,进入这两项排名的高校和医院数量均为零,但必须看到的是,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深圳正在加快补齐医疗、教育、人文等消费领域短板。相比广州、深圳,杭州拥有更多中华老字号、5A 级景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育医疗实力也不弱,消费吸引物的竞争力得分较高,人口密度和旅游外汇收入偏低分别拉低其城市规模实力竞争力和消费实现能力竞争力。

第三阶队(30 <ICCA 综合指数得分<50):苏州、南京、天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第三梯队7 个城市5 个分项竞争力得分均低于第一、第二梯队城市,但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性。城市规模实力上:苏州和南京同处江浙地带,苏州是全国工业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如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低于南京10.2 个百分点,拉低其城市规模实力竞争力得分。中西部4 个城市中,武汉在人均GDP 和人口密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西安的第三产业比重最高(61.2%),重庆(主城都市区空间范围)三项一级指标均低于其他3 市。消费吸引物竞争力上:苏州的5A 景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多于南京,但作为一个非省会地级市,其在国际奢侈品牌和高层次医院、院校的集聚发展上较为有限。武汉的高水平高校、医院数量领先中西部地区,成都在实物性消费吸引物、服务性消费吸引物的竞争力表现都不弱,重庆的高等教育实力相对欠缺,缺乏有全国和区域性影响力的大院大所。消费设施支撑力上:苏州虽然本市境内尚无机场,但因其临近上海虹桥和浦东、苏南硕放等多个机场,城市交通进入度比较高。重庆、成都两市在开拓国内外空中航线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成效显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交通设施支撑力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轨道运营线路长度约为重庆、成都的1/3,轨道交通对消费的支撑力偏弱。消费服务竞争力上:武汉和西安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得分偏低,其余5个城市差别不大。消费实现能力上: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的人均消费支出低于苏州、南京、天津三个东部地区城市,但在吸引入境旅游消费表现上强于南京、天津。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ICCA 指数,对我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具有较高节点位置的36 个城市开展实证测评,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明显的梯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呈现空间梯度性,东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相比中西部地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更为优良,尤其是在城市规模以及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上具有跨能级的突出优势。二是呈现行政等级梯度性,内陆城市中,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四个国家中心城市具有更强的消费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基于竞争力的客观梯度性,建议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消费为引领,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

一是推动北京、上海建设成全球引领型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超大城市规模效应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突出消费创新和引领功能,增强消费领域话语权,成为全球消费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和全球消费发展风向标。

二是建设数个亚太区域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东部,建议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在集聚国际优质商品的基础之上,重点强化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领域的区域性竞争力。苏州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机构布局不足,短期内无法实现重大突破,建议先期进一步增强购物、旅游等领域的消费吸引力。天津可积极承接北京的消费外溢效应,形成京津互补的国际消费格局。沈阳、大连可重点面向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建立东北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部,强化武汉在消费领域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长沙、郑州的国际消费品集聚、机场航线开辟、轨道交通建设等消费基础领域建设步伐。西部,优先推动成都、重庆、西安建设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由于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禀赋优异,三市宜以国际旅游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国际化的享受型消费,并逐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性消费能级。重庆和成都,可以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联合打造世界级的巴蜀美食、巴蜀旅游品牌。

三是建设若干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国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梯度演进、衔接互动的理念,鼓励支持其他省会、副省会城市突出健康化智能化趋势,积极完善消费载体平台、提升商品和服务消费层级,更充分地满足国内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竞争力消费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日本竞争力
新消费ABC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