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2020-11-18李卫忠副教授陈海权教授
李卫忠 副教授 陈海权 教授
(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江门 529090;2、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物流创新是整个物流过程全方位的革新,是对传统物流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崔晓文(2008)根据创新的内容和作用,将物流创新归结为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物流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其中物流技术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前提,管理创新是保障,其认为只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活动紧密相连,才能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率和效益;李京文(2001)认为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保证,管理创新是各种创新成功的基本条件。综上所述,本文界定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为:物流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活动塑造和形成的综合能力。
(一)物流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技术创新是指与技术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总和,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及推广等,是围绕着技术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将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长远影响,资源投入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保障和前提,企业只有加大资源投入,才能获得有效的技术创新,进而取得较好的经营绩效。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可以分为技术投入和规模投入两个方面,技术投入又分为研发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其中,研发经费投入不仅能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研发环境,而且还能通过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作为企业创新的关键主体,大批量高水平技术人员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规模投入主要表现为经济资产规模,企业创新很大程度上由设备价值体现,尤其对于目前主要依靠人力运作的物流企业,其购置的物流设施设备越多、越先进,技术水平就越高、运作能力就越强、创新程度就越高、效益就越好。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文献回顾,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物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二:物流企业技术人员投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三:物流企业设备投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
(二)物流管理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管理创新主要通过创造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法,帮助企业应对频繁变化的形势,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内部过程的效率和效力,持续改进组织柔性、质量和生产率。管理创新通过采取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战略、分销、配置方案进行市场活动,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组织保障,使企业可高效地获取信息资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能力,优化组织的管理流程,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管理创新实施强度越大,组织绩效提高的幅度越大。此外,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也会使企业更具创新性,更显著提升其绩效。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四:物流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三)物流制度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制度创新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经济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立新的、更具有效激励效能的制度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投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但创新投入并不能自然产生较高的企业绩效,在缺乏有效监管时,企业创新投入可能被无效配置和使用,此外创新资源投入不同类型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其最终产生经营绩效也不相同。不同产权比例是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物流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原国有企业或政府控股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来,虽然经过 “改制” 上市,改变了上市前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了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 “上市” 业绩,但国有产权比率依然较高,委托代理问题和预算软约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有效激励和监督不足,这削弱了企业的绩效水平。近年来,为盘活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其将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重要标志。股权所有制混合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业务创新与转型,越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提高绩效水平。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五:物流制度创新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我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本文将主营业务为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上市公司界定为物流企业,按照主营业务含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相关业务筛选样本,剔除成立时间不足5 年的公司,最终选择2014-2018年连续5 年有研发投入信息披露的34 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础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东方财富网、巨潮资讯等,研究的时间为2014-2018 年。
(二)变量定义
本研究在回归阶段所用变量主要包括经营绩效变量(被解释变量)、创新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被解释变量。经营绩效是综合反映一家公司盈利、运营、偿债和成长方面的经营效果。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物流企业的特殊性,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
解释变量。根据前文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物流企业创新包括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物流制度创新三个方面:第一,物流技术创新度量。物流技术创新可分为研发经费投入、技术人员投入和设备投入三个方面,其中研发经费投入用研发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比值表示,技术人员投入可以用企业技术人员与员工总数比例表示表示,设备投入可用期末设备资产净值表示。第二,物流管理创新度量。由于目前学者对管理创新内涵有着不同理解,对管理创新的测度方法也不一样。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问卷调查法,针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设计具体的问卷进行评价,另一类是财务指标法,用体现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数据综合评价。财务指标法也有两方法,一种是多指标法,沈虹言(2011)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等8 个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王铁男(2012)、陈国卿(2019)运用管理效率(主营业务收入与管理费用的比值)、运营效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销效率(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值)三个变量综合测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虢政银(2014)用管理费用投入率、人均固定资产、存货周转率等四个指标来表示。另一种是单一指标法,卞冉冉(2014)、方瑞(2015)等分别用管理费用率、营销费用率等单一指标表示管理创新。物流业务运作流程长、跨度大、物流系统范围广、过程复杂,环节多,设备资产比较多,管理难度大。结合物流业特点,参考其他文献中测度方法的使用,本文运用管理效率作为测度管理创新变量。第三,物流制度创新度量。我国物流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原国有企业或政府控股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重要标志,企业所有制混合程度反映了企业制度创新力度。虢政银(2014)、卞冉冉(2014)、廖永辉(2013)用国有股占比、流通股占比两个指标衡量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因此,本文以国有股占比作为企业制度创新能力的指标。
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资产负债率(LEV)用负债合计/ 资产总额计算;公司成长性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计算。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 可以看出,在公司绩效方面,物流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6.6512%,低于上市公司8-10%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物流行业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绩效水平较低,并且不同企业的绩效水平相差较大;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平均R&D 投入强度(RDI)为1.2004%,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物流行业的R&D 投入能力显然比较一般,比较差异比较大,R&D 投入强度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9.9656%。技术人员占比(SEL)平均为8.2920%,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并且标准差较低,说明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物流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设备资产积累(IRFA)自然对象标准差较小,波动较小;在管理创新的管理效率(ME)这一指标方面,标准差相对较大,不同企业差异大,最高的样本企业达到123.7164,最少的企业为4.0743,行业平均为12.5106。表示制度创新的物流企业国有股占比(MO),差异比较大,平均值为45.3621%,最大值为85.6925%,最小值为0。
表1 变量定义
(二)回归分析
模型设定。为了测量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β0表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β6、β7、β8为各变量系数;ROE 为净资产收益率;RDI为R&D 投入强度;SEL 为技术人员占比;IRFA 为设备资产积累;ME 为管理效率;MO 为国有股比例;SIZE 为企业规模;LEV 为资产负债率;GROW 为营业收入增长率;μ 为随机扰动项;i、t 表示t 企业在i 年的情况。
Hausman 检验。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两种。为消除面板数据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的扰动项之间的自相关关系,本文使用稳健的Hausman 检验来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判断。其基本思路,如果个体效应与随机变量无关,则真实模型为随机效应模型;如果个体效应与随机变量显著相关,则真实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本文利用Stata15.0 软件Hausman 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3 样本数据Hausman 检验结果
表4 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表3 中Hausman 检验的P 值为0.0039,小于0.01,因此,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也即认为在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决定机制中,存在某些不随时间变化、并与八个主要解释变量相关的隐性因素,并且这些结论是能得到客观佐证的。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估计。
结果分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Stata15.0 软件对34 家物流上市公司2014-2018 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
第一,研发经费投入RDI 与经营绩效相关性在5% 水平下显著,说明物流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对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有积极作用,假设1 成立。
第二,技术人员占比SEL 与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技术人员占比SEL 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不显著,说明物流企业的创新人员投入强度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不大,假设2 不成立。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目前物流企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较低所导致的。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不太重视物流技术人员的培养,因此物流技术研发人员缺乏,同时物流技术研发人员在企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企业的绩效贡献不大。近年来物流技术发展非常快,若物流企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其将制约我国物流业的技术创新。
第三,设备资产积累IRFA 指标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设备资产积累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假设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新零售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些变化向传统物流行业运行方式提出了挑战。物流各环节的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动化立体仓库、AGV、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物流企业加大了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积累,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也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四,管理效率ME 指标系数为正,且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企业,尤其是上市物流公司通过加强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了物流流程,加强了管理的科学决策,提高了了运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经营绩效,这进一步验证了假设4。
第五,国有股比例MO 指标系数为负,且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国有股比率提高不利于对企业绩效提升,这表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企业进行股权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减持国有产权比率,释放企业活力,才能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即假设5 成立。
第六,控制变量中的资产负债率系数为正,显示出5% 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合适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杠杆作用,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价的稳定和上涨,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控制变量中的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并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快速成长与物流企业绩效无显著强相关关系。
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物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物流业的绩效普遍低于其他行业,更加说明了物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物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性。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大物流技术项目开发研究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创新资金的投入比重,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加大对物流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提高物流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创新能力。
第二,加大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本文实证结果表明,设备资产积累有助于企业经营绩效水平提升。现代物流业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近年来,自动化立体仓库、无人机、机器人分拣为代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获得了快速发展,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装备和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对此物流企业应加大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实现智慧物流,为物流高效运行提供硬件支撑。
第三,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国企改制上市的,国有股比例较高,政府部门过多的保护,将不利于这些企业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因此,其降低了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对此,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经营,充分发挥不同所有权股权制衡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盘活国有资产,提高经营绩效。另外,物流企业应当通过强化经营管理,完善薪酬激励体系,激发管理人员的职业热情,使得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从而降低代理风险,提高管理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