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专业《交替传译》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基于教学案例分析

2020-11-18成都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反思性口译专业课程

■彭 希 樊 皇/成都大学

一、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黑格尔哲学中“反思”(reflection)有多种解释,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后思”和“反映”。前者指事物后面的反复思考,后者指在两个方面的相互映现中认识本质。著名教学哲学家杜威则认为,反思就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1]。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理念很快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并为诸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对传统教学进行了超越,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不仅促进学生的“学”,更是为教师提供了第一时间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他的著作:《反思性教学 》中提到: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便是反思性教学[2]。总体而言,反思性教学分为:课前反思、教学实践过程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后反思三个阶段。

二、交替传译课程研究与课程思政的内在机理

(一)交替传译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研究

自2006年我国设立翻译本科专业以来,本科阶段的口译专业课程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3]。大学英语专业《交替传译》课程的设立从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口译课程需求分析以及今后口译市场需求分析的三个维度,按照《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发现传统的交替传译课程强调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兼顾英语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注重的是翻译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协同培养。注重的是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有机融合,语言技能、翻译知识、文化知识按比例分配,来培养学生的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兼顾与其他英语技能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课程思政的内在机理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充分发挥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格局。第一,“思政课程”有其自身的学科性、体系性、完整性,它不是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同化为“思政课程”,而是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结合课程知识内容,挖掘提炼蕴含的德育元素,将其融入教学设计,贯穿到课教学实施中去,凸显通识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将教书育人的使命落实于课堂学的主渠道之中。其次,“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展,深化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扩展到各门各类全部课程,实现了队伍上的扩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

(三)交替传译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

在真实的口译实践活动中,学生译员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不仅仅是解决语言障碍,做好完整、精准、流利地语言转换,他们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从市场需求分析来看,尤其需要交替传译课程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应要与课程思政达到有机统一。教师应将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4]。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细水长流地注入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的成分培养,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三、《交替传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前反思

以该课程第11-12课时为例:

教学内容

Unit 4: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视听材料《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谈中国的崛起》,进行英译汉的口译训练,着重学习和训练英语听力理解的口译技巧;同时,带领学生挖掘、思考材料中关于大国崛起“修昔底德陷阱”的内在含义,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全面看待祖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和所面临的挑战,树立“四个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1)信息听辨中的逻辑分析(List-ening for logic) ;(2)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trap);(3)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教学准备重难点突出,准备并合理利用了典型外语视听材料,在训练本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以外,挖掘出了材料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既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构想出了可能有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前准备还有不足:应在课前通过反思,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对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分析,“预则立”,还应谋划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预案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达到构想的教学效果;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期待、心理适应等方面,除了“备教材”“备教学理论和方法”更要做好“备学生”的课前工作。

(二)教学实践过程反思

1、信息听辨的逻辑分析Listening for logic

主题:逻辑分析Logical analysis

步骤:

第一步:

理论、技能的介绍和训练。(15min)

解决什么是听译中逻辑的纵向分析?什么是横向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口译训练,让学生清晰并快速地掌握新的口译技能。

(1)技能讲解:

逻辑的纵向分析Vertical analysis of logic

逻辑的横相分析Horizontal logic analysis

(2) 典型听辨案例的逻辑分析训练(评讲):

纵向训练分析:1.召开会议2.成立小组3.出台方案

2.可口可乐饮料各品牌都成功;论据:1.雪碧2.果汁

第二步:1、交替口译训练Consec-utive interpreting(25min)

选取材料出自TED《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谈中国的崛起》第6-13段。

在学生以交传训练巩固今天新学习的技能时,从一句一段的口译训练中挖掘和考祖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和所面临的挑战,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全面看待祖国的起。从而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以及新历史背景下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2、交替传译材料的挖掘和思考

3、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trap

第三步:小组讨论(5min)

中国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需要建立和平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陷入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呢?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In-class Reflection)是指: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否充分。二是由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中由现代认知心理学分析,在教师教学活动的五个系统即: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2]。该案例中,有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完善准备、思考和展示,但没有设置好、体验中教学监控的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教师应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After-class Reflection)。主要是指:教师应反思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后,教学预期效果是否得以充分实现。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目标设立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所设立的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学习反馈情况是否良好。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所依据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进行的准备、设立的环节到最终教学的成败进行宏观把握、微观梳理。如:课后学生是否愿意在教室停留与教师继续探讨关于“中国崛起”或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等话题进行探讨。

四、结语

本文以大学英语专业《交替传译》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的真实教学实践活动为案例,基于反思性教学法,将其贯穿于交替传译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研究以及课程思政的内在机理研究当中,反思和分析了笔者的教学实践活动,能解决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以提升下一次的教学效果,以达交替传译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无缝连接。探讨并尝试获得在发挥通识课程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能同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模式和实践途径。作为青年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员,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能做到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提升外语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增强与学生的深度对话、交流和共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科学思辨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将教书育人的使命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猜你喜欢

反思性口译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典型口译活动分类探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