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下汉语和纳西语话语分析对比研究
2020-11-18六盘水师范学院
■刘 莉/六盘水师范学院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话语交际中的重要原则。“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于1952年发表在美国《语言》杂志一篇题为“话语分析”中首次使用。我们在进行话语分析时,也必须在合作原则的框架下进行。话语和话语分析的内涵及研究内容是试图揭示日常言语使用规律,其任务是繁杂的。在比较不同语言的话语结构时,我们就要考虑它们各自的语用规则之间的异同。这种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使用中约定俗成的,也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
在进行两种语言话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关系:
第一,把不同的语言使用于同一情境以达到同样效果时,它们虽形式各异但功能相同,可以用共同的话语结构加以概括。不同语言因为其使用习惯的制约,对赞扬或恭维作出反应时所采取的话语形式是不一样的。比如,
汉语 A: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
B:不,哪里,一般。
纳 西 语 A:nə²¹ ʦʰʅ⁵⁵ ȵi³³ mɤ²¹ me³³mbɑ²¹ lɑ²¹ ʥæ²¹ lə²¹ i²¹ mæ⁵⁵!
(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
B:a²¹ te⁵⁵ ᶑɯ²¹ ʦʰɿ⁵⁵。
(一点点。)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A对B是赞扬,而在汉语中的回答是通过否定句的形式来对A 的赞扬作出回应;纳西语中的回答则是带有一定的肯定含义。
第二,句子和话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句子是一种抽象的规则系统,它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任何实际的语言环境。话语则不同,它离不开具体的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以,要将句子的语法规则和组织话语的语用规则区别开来。
话语结构必须放置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研究。语境是研究语言功能的立足点,必须要考虑交际时间,场所,参与者的社会关系等因素,它是判定话语功能的前提,也是话语结构对比的主要依据。
本文从从话语的形式结构,功能结构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对汉语和纳西语中的话语结构进行例证分析:
(1)以同一形式结构为例,比较这一形式结构在两种语言中所能实现的话语功能。比如:
汉语 如果他来了,我将告诉他。
纳西语 tʰm³³ lɯ³³ i³³, ŋɑ²¹ tʰɯ³³ ʨy²¹ʂɤ⁵⁵ mbiə²¹ mɑ²¹ o²¹。
如 果 “tʰm³³”和 “ lɯ³³”之 间 是 升调,意思为“如果他来了,我就告诉他”。如果 “tʰm³³”和 “ lɯ³³”之间是降调,意思是“等他来了,我告诉他”。可以发现,汉语和纳西语在此时具有相同的条件句结构,在纳西语中如果是升调,则句法功能也相似,都表条件;但如果是降调,则纳西语中的意思是说,“他会来”,与此时就与汉语中的意思有所不同了。
所以,在这里也可以看出,语调对于语义也是有影响的,也可以改变它的话语功能。话语交际是一个由许多较小的单位交织而成的系统,每个单位的意义并非产生于自身,而是依赖于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来实现的。某个单位发生变化,会引起另外一些单位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的语言里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两种语言为表达同一功能可能采取的形式。比如在“建议”方面的例子:
汉语 ① 今晚去看电影吧。
② 我们今晚干吗不去看电影?
③ 难道你今晚不想去看电影吗?
④ 我看今晚去看电影怎么样?
纳 西 语 ① ʦʰo²¹ xo²¹ tʰie⁵⁵ i³³ ly²¹mbi³³ mɑ²¹ ny。
(今晚 电影 看看 去 )
② ɑ⁵⁵ ŋɯ²¹ ʦʰo²¹ xo²¹ se²¹ ɯbe⁵⁵ tʰie⁵⁵i³³ ly²¹ ɯə³³ mbi³³?
(我们 今晚 为何 电影 不看看)
③ nə²¹ ʦʰo²¹ xo²¹ tʰie⁵⁵ i³³ ly²¹ mbi³³nɖæ²¹ u²¹ mæ³³, ɑ⁵⁵ o²¹?
(你今晚 电影 是不是 不想去看,是吗)
④ ŋɯ³³ ly²¹ me³³,ʦʰo²¹xo²¹ tʰie⁵⁵i³³,ly²¹ mbi³³ me³³,se³³ mbe³³?
(我看 今晚 电影 看看 怎么样)
通过这几个例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汉语和纳西语在进行话语表达中也是存在语序差异的问题。整个话语中的结构和汉语是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单位相同,但顺序不同,也可以表达相同的话语意义。
(3)现代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找出语言间的普遍现象。我们发现在一定语言环境下使用的话语,常常伴有规律性的形式结构、功能结构和组织结构。现在以“购物”这一特定环境下,分析对比汉语和纳西语采用的形式结构。
汉语 A:请问这有男士衬衣吗?
B:有,您需要多大尺寸?
A:42号?
B:您看这件合适吗?
A:挺好,多少钱一件?
B:100元。
A:没有比这更便宜的吗?
B:真对不起,现在没有。不过您可以到对面那个商店去看看。
A:谢谢您了!再见!
B:欢迎下次再来。
纳 西 语 A:zo³³ mu²² me³³ mbɑ²¹lɑ²¹, ɑ⁵⁵ ʥy³³ mæ²¹?
(男士 穿的 衬衣 有吗)
B:ʥy²¹ ɑ²¹ mbɑ³³, ze²¹ ᶑɯ³³ ku³³me³³ ȵi³³ nu⁵⁵?
(有的, 想要多大码呀?)此时 ze²¹和 ᶑɯ³³之间是升调。
B:tʂʰʅ³³ ᶑɯ³³ me³ ze²¹ mbe³³, ᶑɯ³³xo³³ xo²¹ yə³³。
(这么大的怎么样? 试一试。)
A:pʰiə³³ i³³ mæ⁵⁵, ze³² pe²¹?
(不错啊, 多少钱?)
B:ᶑɯ³³ ɕi³³。
(100元。)
A:ᶑɯ²¹ ʦʰə⁵⁵ pʰv³³ ɳɯ³³ me³³ ɑ⁵⁵ʥy³³?
(有没有便宜一点的呀?)
B:qu³³ me³³ ȵi²¹ me⁵⁵,ɑ³³ i³³ mə³³ʥ³³ me³³。
(对不起,现在没有。)
mu³³ uɑ⁵⁵, i²¹ uɑ⁵⁵ kʰɯ³³ ᶑɯ²¹ ly²¹mbi³³ tʰɑ⁵⁵ me⁵⁵。
(但是,别人家你可以去看一下。)
A:ki²¹ yə³³ uɑ³³,ɑ²¹ ze²¹ ɑ²¹ pe³³ yə³³mɑ²¹。
(你慢慢整起嘎。)
B:ue⁵⁵,yə²¹ lɯ³³ yə³³ kʰɑ³³ mu³³。
(好的,再来啊。)
汉语和纳西语这两组对话的主要结构当然就是问与答了。按照对话的组合方式,我们可以称率先建立交际一方的话语为“发话”,对其作出响应的话语为“应答”。每一次“发话”和“应答”组成一个较小的话语单位,即“话轮”。若干个话轮又组成一个更大的话语单位,称为“语段”。语段的结束或语段之间的界限可以是以某个话题内容的结束为标志。上面举例的两组对话都相对完成了一个话题内容,所以都可被视为独立的语段。它们的组合结构如下:
汉语:在这里的数字就直接按照谈话的顺序排列得出的。
1 23 45 6 78 9 10
OR OR OR OR OR OR OR
E1 E2 E3 E4 E5 E6 E7
纳西语中因为在会话中不存在码数的问题,所以就比汉语中少了一句,即没有第3句。售货员是直接通过比对大小拿给顾客的。
在这里,以购物这一相同的语言环境为背景。“购物”一般是需要两个人以上的参与者(卖方和买方),通过接触来建立交际。对话一经建立,交际双方就应该遵守交替式的“话轮”结构,直到交际目的得以实现。但是,因为汉语和纳西语的社会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交谈的双方会根据本民族的性格来按照合作原则维持会话的进行。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两组对话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功能分别是“询问”和“告知”。尽管两组对话中功能结构的分析不是全部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机构按照先后次序可以归纳为:接触;(对所购物品)寻问;(就所购物品)告知;(对物品更为详尽地)谈论;结束。
“话语分析”的出现,是人类对语言认识不断发展的必然,体现了语言研究从形式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词、句分析到话语、篇章分析,从语言内部到语言外部,从单一领域到跨学科领域的过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的、人际的活动,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情景和交际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人群之间的言语交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上述的对比,有助于我们发现相同的语言形式出现在不同语言里时,交际功能的异同。由于语言形式和功能的不对应性,不同的语言即使有同样的形式结构,也不等于它们就能表达相同的功能。参与比较的形式结构可以从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任何单位获得,各个部分都可以构成话语结构。
综上,本文在进行汉语和纳西语的话语结构分析时,主要采用系统—功能语法对两种语言间的话语结构进行对比。由此,可以发现汉语和纳西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所遵循的共同结构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