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编年史』

2020-11-18周云龙

爱你 2020年1期
关键词:记账烧饼上门

◎ 周云龙

鲁杰算了一辈子账,去年退休了。我和朋友上门道贺,意外发现三十多年间,鲁杰私底下一直记着另一本账:随杂簿。

随杂簿是个系列,一年一本,每本大致的内容分为:看电影、看戏的记录,借阅、购买书刊的记录,稿件发表的记录,信件往来的记录,存款缴费的记录,借款借物的记录,亲友互请的记录,请人代办事的记录,回老家的记录,理发、泡澡及其他记录。

前段时间,家乡的媒体记者去采访,发现小到一个烧饼,大到烟酒,他都不分巨细地记录下来。1981年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随杂簿上记道:4个烧饼0.20元,购大米10斤1.26元,电影票0.20元,《电影评价》第12期0.30元,双沟大曲1瓶2.22元,香烟两条8.80元,购粉丝0.3斤0.17元,购云片糕10条3.30元,给父亲红包2元……对比三十多年后随杂簿的记载事项,可以感知一个小城家庭的所有变化。

鲁杰说,记账的习惯,他是从父亲那里偷偷学到的。鲁杰的父亲退休前在县饮食服务公司,两三百个员工的单位,他是人秘股长。老家许家河的左邻右舍、近亲远戚进城办事,都要去他家蹭饭。其实,每次鲁杰的父亲都是自己掏钱买单,而他的工资也就六十多元。大儿子结婚时,这个在乡下人眼里做着大官的人一分钱也拿不出,只好觍着脸跟同事、朋友借,一圈下来筹齐600元。鲁杰的父亲退休的第二天,就有人上门要债。鲁杰的父亲双手递给鲁杰一个账本,欠着谁的、借的时间一目了然。鲁杰是兄弟姐妹里唯一顶替父亲进城的,一大家子人都认为他有这个义务:替父还债。

鲁杰一上班就开始还债,同时也学会像父亲一样记账。这一记,鲁杰就认认真真地记了38年。厚厚的一摞随杂簿是一场文字的“马拉松”,是一部个人的“编年史”,也可以说折射了改革开放对普通家庭的影响。

做了近20年的会计,鲁杰学会了打“倒算盘”:要不是顶替父亲,家里本来是让他去修钟表的。而进城之后,文学和摄影的爱好让他有机会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位朋友的名字都依次出现在他的随杂簿里,他们的故事每每带给他慰藉、感动以及温暖。

猜你喜欢

记账烧饼上门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外卖与快递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又唱黄桥烧饼歌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