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学视角下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的伦理认知
2020-11-18徐媛媛王凯
徐媛媛 王凯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
0 引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将人民安危置于首要位置,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上下共克时艰,彰显中国速度:仅10 天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拔地而起;用创纪录的最短时间甄别出病原体;第一时间将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同世界分享……在保障国内疫情稳定的同时,也积极向其他疫情重灾区伸出援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其中体现出的大国风范,离不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凝聚民心,更是为政策方针的积极制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儒学的基本内涵
儒学又被称为孔孟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教育大家孔子创立,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流传影响周遭东亚地区的文化主流思想、哲学与宗教体系。由最初的“亲亲”“尊尊”等法则,发展成为后来的三纲五常。儒学以“仁”为核心,包含义、礼、知、信、忠、孝、悌、中、和、恭、敬、宽、敏、惠、勇、温、良、俭、让、圣等诸多道德范畴[1]。它注重培育君子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富于入世理想和人文主义精神。随着社会发展及儒学家的补充完善,儒学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依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儒学的精髓不在于治国思想而在于社会伦理思想,正是这种纲常伦理的思想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
2 儒学思想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伦理影响
2.1 对道德准则的塑造
儒学自古便注重“修德”,注重培育人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在儒学熏陶下的中华民族,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推己及人的良好氛围,秉承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原则,社会大众广泛听从专家意见,居家隔离,大幅减少人群之间的接触;外出前往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人民大众以实际行动管控好自己的出行安全,不信谣不传谣,营造理性的舆论氛围,减少了不必要的恐慌,为疫情防控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是施行仁的开端,这是孟子性善论的依据之一。儒学大师董仲舒在孟子恻隐之心的基础上,对仁爱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界定:“仁者爱人类也。”儒学在“仁爱”的实践上包含五个层次,分别为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和对天地万物于一体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学所推崇的是一种由对父母之敬、子女之爱推及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之中,儒学的仁爱并不仅仅是对亲人的爱,也包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仁爱,即“仁者爱人类”,是一种普世的爱。依于仁义,守望相助,截至3 月8 日24 时,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292.9 亿元,捐赠物资约5.22 亿件,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着极高的慈善热情和情怀,出于人道主义动机,秉承仁爱之心,全国上下一条心,对疫情灾区进行捐款捐物,彰显了中华儿女对同胞的支持与鼓励,也正是这种恻隐之心,使得中华民族能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后获得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2.2 对人生价值的引导
儒学关注“忠”的社会发展规则,是其思想脉络下的基本原则。“忠”所确立的是个人责任的标准与典范,尽心竭力去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和事项[3]。“临患不亡国,忠也。”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却都能凭借人民不屈不挠、共克时艰的勇气和毅力化危机为转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儒学将家国情怀当做品德高尚的人必要的一种节操,在这种义利观的指引下,无数甘于奉献、无畏进取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及各地专家组成员率先奔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工作;300 多支医疗队,超四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党员干部们顽强拼搏冲锋陷阵……增加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难当前,台前幕后的抗疫英雄临危受命,奔赴战场,体现了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将国家安危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稳定民心,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很好地体现了儒学对人生价值的引导作用。
2.3 对经济伦理的规范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深厚的经济基础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冲击, 具体体现为:
(1)在宏观经济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均受到冲击;(2)交通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3)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农牧渔业受到波及[4]。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分析经济现状,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商讨经济平稳恢复的措施对于稳定民心,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回到正轨尤为重要。物质资料生产是经济运行过程的起点,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具有道德合理性[5]。儒学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是商家立足于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在经济萎缩的现状下,一些不法分子却企图大发国难财,哄抬口罩、消毒用品、医疗用品等抗疫必需品的价格,以此牟取暴利。乱象一经发现,市场监管总局便印发《关于坚决维护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严厉查处价格不法行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保障一线防疫物资的透明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人能够同舟共济,讲求诚信,顾全大局,守住道德的底线,保证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这不得不说在人们心中,固有的儒家伦理道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儒家的伦理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说,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保障医疗物质的供给,并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2.4 对政治制度的促进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国家和人民永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便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政府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贯彻从群众中中来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我国政府的显著特征。
疫情防控期间,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精准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新冠疫情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武汉封城;各省市疾控中心收治疑似病例免费在医院进行隔离,确诊病例免费救治;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相关通知,由于新冠肺炎感染需要住院治疗或隔离的人员,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如若未能正常还款,不归为逾期。政策上的调整,使我们再一次深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切为了人民,与儒学中“仁”的思想高度契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深谙“水能载舟”中人民的重要地位。儒学始终坚持“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应处在相辅相成的和谐运动当中,要将天、地、人三者当做整体把握,不应将其孤立来看。从道德境界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膨胀的自然主义道德观导致的灾难之一。膨胀的自然主义道德观实质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即把人当作自然界的唯一的主体,其它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级的生命体征和无生命体征的客体[6]。
3 结语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故事继续上演,中国故事值得被世界听见,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儒学伦理对人们道德准则的塑造、人生价值的引导、经济伦理的规范以及政治制度的促进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对挑战,儒学的伦理价值不可低估,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生动阐释中华文化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发挥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为底色的文化导向,让其价值更具有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