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时随笔
2020-11-18
庚子年的新春,是个不太平静的年关,也是一个注定会进入每个人记忆的时间段。
——题记
1
先要说说我的儿子。接下来的很多讲述都会与他有关。
儿子斯阳是冬至的第二天出生的。十二月的天气,尽管已经开始转暖,但还是有点冷,冷不丁的还下了雨。好在冬至已经过了,这雨已接近于春雨了。
因为儿子的出生,让我对好多节令有了莫名的敏感,甚至于十分感谢这个特殊的节气。毕竟,他给我带来的喜悦,早已冲破了寒冬的逼仄,其实,我们的春天早就到来了。
县医院的产科病房里,簇拥着十九对父母,以及好多父母的父母。我们都是当爹妈的人,也会有一些祝福和交流,彼此都很和气。大家都在享受着为人父母的不同,因而,产科在医院是最有着希望的地方。产科的气氛相比医院其他科室,显得特别和谐,没有生病的怨气,没有紧锁的眉头,也没有更多的疼痛和争吵,偶尔听到的几声婴儿啼哭,也让人觉得特别的喜气,即便是产妇护理或者哺乳,甚至于邻床家属的大声谈论、免提电话,在产科,都十分自然。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满含着喜庆。这种情况,在医院是极为少见的。
给妻子做剖宫产手术的唐医生,与妻子也是同事,之前我与其接触不多,在儿子的事上,我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产科医生的厉害之处,做事干练不拖泥带水,一句“通知手术室,马上安排手术”的话,给人更多的安心和放心,这要比“你们拿主意”要负责很多,得益于这样简短的交代,儿子在子宫里少了胎粪的憋屈,那不断报警的胎监仪器,是儿子在与他的父母的另一种交流。我实在不敢去想,如果我拿错主意,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作为就诊者,在医院,都是没办法自己拿主意的。
对于救死扶伤的医院来说,我始终觉得,产科是作为灵魂级科室的存在,不断为某一个家庭接产人丁的。也是在产科,我才深刻悟出了妻子的辛苦、女人的不易、母亲的伟大来。在产科待了七天时间,我见证了诸多小小生命的到来,见识了七尺男儿的喜极而泣,也亲身体验了颤抖的心跳,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写得那么歪斜。我也坚信,这些希望之星从产科升起后,必定会耀眼于世界。
在产科,除了照顾妻儿之外,因为职业的原因和日常习惯,对于全球时事新闻、各地新近事件以及本地的大事小情,我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闻的敏感,这种关注犹如一种病症,如影随形。儿子出生的那晚,我着凉了,都有点感冒的感觉,害怕传染给儿子,我戴上口罩,还让家人购买了感冒药,这在产科显得有点另类,除了医护人员外,只有我戴。好在吃了点药后就好了,戴口罩也就两天的时间。其实,那段时间也是流行感冒频发的时候,网上已经有某国流感大爆发的帖子了,因为离得远,再说感冒也是常见的普通病症,也就不以为然。
儿子满月时,已是腊月二十八了,和妻子商定,回宾川老家一趟,给老家的亲友们看看这个家族的新成员。母亲在妻子出院后,便回到了老家,留下岳母陪护妻子坐月子,这两亲家母商量换着陪护,岳母因为侄女在县城读书,便一直等到侄女放寒假才回家。腊月二十七,母亲和外甥源源从宾川搭车来接我们,顺道带儿子去州儿童医院做了体检,到老家后,便听到说大理市有一位病人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心里一阵紧,再听说不是与他去的同一医院,放心多了。那几天母亲和源源都在感冒中,尤其是母亲,回家后一度沉重,我都后悔在疫情出现端倪时让她奔忙于两地了。
送母亲去乡镇卫生院就诊的那几天,一个小小乡镇的医院里,病房不够,大家都把输液架搬到了院子里,整个院落显得拥挤不堪,加上临近春节,大家都急于治好病,好好与家人团圆。源源吃了我到药店购买的蓝芩口服液等药后,一两天时间已经好了,倒是母亲连着打了几天针,年都过得不舒坦,成天戴着口罩,孙子回家后也没有帮上什么忙,连孙子旁边都不敢挨近。
儿子斯阳回家后,腊月二十九那天,我邀约了父亲的弟弟妹妹以及我的姨妈回来看斯阳,按照家里的习惯,顺便就把年提前过了,一家人为这个家族新成员的到来,免不了多喝了几杯,总体来说,这个年还是与往年一样也不一样了。
就这样,几个亲戚间轮流吃了几顿饭就到初一了。初一接到指令,需返岗待命,这个时候疫情已经在各地点射了,大理州一开始有自媒体传言的疑似病人到过年时已经确诊了,病毒已经攻到了我们身边,我与妻子商量,初二就回岗位。
2
原计划去四姨家吃个年饭才走的我断然爽了约,初二清早就收拾好返岗的东西,在家吃了个早饭就踏上了归程。其实,作为一名记者,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我和妻子内心里早已经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包括妻子一个人带斯阳的准备。因为母亲感冒未愈,岳母回家不能及时回来,加上疫情的越发严峻,我和妻子独自带着斯阳在往漾濞赶。这时候的大理,已启动了应急响应,高速路实行了严格的管控和封闭。下高速进大理市时,整个云浪出口被分成了多个车道的监测点,一家人作了登记、量了体温、作了调查后,方才进了城,也不敢耽搁,直接穿城出城,再上进入漾濞的高速,下高速后,同样的再作了一次登记排查。
一路行一路停,一路排查一路奔波,终于到了漾濞,第一时间便在群里告知了单位。群里已经有好多个同事举手,“已到位!”“有任务请安排!”话语简短,请命情真。除了春节值班的同志,县外的也大都在归程中了。到漾濞半小时后,就接到了在县委开部署会的领导的指令,拟定宣传工作方案和单位工作方案,洗了把脸后便到了办公室,值班组的只有杨印品在镇守着,其余记者已全部采访去了,我打开电脑后不久,连杨印品都把自己安排出去了,只剩我在单位坚守了。
其实,那几天的全国各地,已纷纷启动了应急响应,大家对疫情的重视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高,漾濞县高位推动,除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组外,还拟定了一个较高的目标——县内不出现确诊病例。这样的目标引领,也是一种极大的防控压力,在这个目标下,全县八级防控力量全部下沉一线,媒体单位作为成员单位,每天都随着各方力量,到监测点、到医院,到那风险无处不在的一线去。
我也不例外。尽管孩子才满月。尽管有很多具体的私事。每天打电话回去问家里情况,给他们讲不要到处跑、不要聚集等等,而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今天下乡了没?”“斯阳好不好领?”左交代右叮嘱,要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们娘俩。其实,下乡对于记者来说,是最基本的状态。而好多感人的故事,也只有在深入之后,才能发现。
就位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完全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每天上班各种忙,经常下乡,结束后便往家赶,回家后,惧怕携带了病毒回来,各种消毒换洗后,再给斯阳洗澡,哄他睡觉。不得不说,妻子是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个坚强的好女人,剖宫产的她没有娇气,也没有怨言,硬是忍着各种不便,在我上班期间,独自照顾自己和照顾斯阳,我每天回家都是给一个笑或者关心,我有福呀!我俩领着刚满月的孩子,各种不懂,孩子又各种不规律,肠胃不舒服,睡觉没安全感,饿也哭尿也哭……一系列的折腾,导致都睡眠不足,整个人都感觉飘飘的。坚持了几天,实在忧虑,便跟岳母商量,请她来帮忙。
那天,在顺濞镇高速路监测点上,我和印品在采访完执勤民警后,准备采访一下过往群众,刚好遇着两母子在那里登记,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涟漪。
——在那里登记排查的正是我的岳母和斯阳的舅舅。都戴着起了毛的口罩,机械地站着,等着医护人员的体温枪检测。口罩紧缺,他们把有限的口罩留给了我,到漾濞后,岳母在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没有踏出过家门一步。
我们没有采访他俩,我也不知道该问他们什么内容,很多平时问别人很自然的话语,此刻,全部梗住了。相反,岳母倒宽慰我:你好好工作,家里有我。
3
人员全部就位。我们的媒体平台每天都有大量更新。简直就是信息爆炸了。在这次疫情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的宣传阵地,得到了淬火和检验。中央政令直通,省级指令直达,州级指令直输,县级声音直抵,除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强劲举措外,让防控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宣传发动,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
“1例!”“2例!”……各地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数字在爬楼梯,短短几天时间,云南也好、大理也好,甚至周边的州市、县份都突破了“0”,这个病毒真会挑时机壮大党羽,它打着鬼主意,乘着春运的潮流,涌进了大街小巷,穿透了层层防护,甚至于山乡僻野、高楼低地,随着西藏的1例确诊,整个中国再无空白。这样的态势,着实让人惊惧。
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的“逆行英雄”请缨上阵,大理州第一批、第二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先后起行,各种物资也陆续上路,各地的特产心意也渐次到达一线,疫情下,大家的心都拧在了一起,力都往一个地方使,都有着一个信念:战胜疫情。
这里,我要讲一讲,我在数次的深入采访中,所看到的那些漾濞抗击疫情的故事。
在以李家庄苹果闻名的美翕村,1月29日,村党总支书记在微信群里@所有党员,“谁自愿参加村里组织的疫情监测点值守?”不到5分钟,就有13 名党员报名,其中,有一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党员常全书,我们见到他的时候,已是他在监测点义务值守的第三天了。
说起见到他,还得讲一讲另外一名党员,这是一名68岁的老党员了。2月1日,我们收到新闻线索,说一名党员给村党总支送来5000元人民币,落款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写信的纸是村中用来写对联的红纸写的,裁切得也不是很整齐。我见到这封信,这封满怀赤诚之心的信,红灿灿的犹如老党员爱党爱家乡的心。信纸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折叠过,老党员为了把信写好,把字写得更美观,他特意按信笺纸的行数折了纸,连抬头、落款共计十六行,内容也不多,但从简短的内容里,我读出了一个农村党员的党性之高。
“尊敬的美翕村党总支:举国上下欢度传统春节之时,你们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及驻村干部坚守在美翕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岗位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为了全村的父老乡亲生命安全负责,向你们道声辛苦了!在此我个人,向美翕村党总支捐献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微薄之力5000 元人民币,用于美翕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经费……”
信中,他说到:“我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今天强大的祖国。有‘大家’才有我们的‘小家’。所以自己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美翕村的水土养育之恩,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美翕加油!”
其实,在我们到美翕村之前,老党员的这封信已经在微信群里引起热议了,大家纷纷为他点赞。我们与村上对接,希望能够见到这位不愿留名的老党员,无奈,村党总支登门做工作,他都不愿接受采访。我们也不能违了老人的心意,电话采访里的老人还是那几句话,“我不是图名,也不用来宣传我,多关注那些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吧!”
老党员永远给我们留了一个谜,他是谁,是什么样的一位老党员?电话里,他说他年纪大了,不能到一线参加值守,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抗疫的支持,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他还反复跟我们说,你们要注意防护。那一刻,我更深刻理解了胸前那枚党徽的分量。
这里,我们应该向老党员致敬!
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为了谁。
我们不知道你有多高,但我们都在仰望你。
我们虽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你是一名共产党员。
常全书义务值守了3天了。村里的其他党员都争着来,村党总支只好进行了排班,大家轮流值守。常全书一再说,自己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已经脱了贫,之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请给我一次力所能及回报社会的机会!”
常全书的话很直接,也很明了。感恩帮扶,感恩美好,感恩所有!
回家后,我对斯阳说,今后长大了,一定要入党,他咧嘴笑了,嘴角有一个浅浅的酒窝。
4
在大家都不出门的这段时间里,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要疯了!是呀,不能聚集、不能访亲、不能串门,这样的春节,到底多了几分不一样,这个春节,打破了所有人对于过节的美好回忆,而这样的居家生活,却又成了无数人最为怀想的梦。
其实,大家能够在家安心“发疯”的机会,是用无数人的不休息换来的。我们的安康幸福,有他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2020年,“逆行”这个词语成了最为伟大的称谓。向着危险进发,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尤其是在危难之时,这是世间最为壮丽的时刻。斯阳和他母亲一直宅在家中,网络上戏称,这是一个好好待在家就能为祖国做贡献的春节。话语虽俏皮,却很直白,很贴切,这是一个躺着做贡献的时间段。
疫时,我们媒体工作者与医护、公安、乡镇工作人员等同样也是逆行者之一。这是时代和职业赋予的职责。
去采访余琳经过了很多周折,也作了好多准备。她是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位二孩妈妈,爱人也是医护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此时,天伦之乐显得十分难得。在得知医院组建抗击疫情应急分队的时候,余琳将6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拉到身边,告诉他们,祖国需要她和爸爸,在家要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随后,夫妻二人双双上了一线,近一个月都未再回过家中。余琳在感染科除了对留观病人进行治疗、生活上的照料以及心理疏导外,还负责做好室内卫生清洁、消毒等工作,每天就有吃饭的那几分钟稍微清闲一点,可以适当休息一下,这时的余琳,都在边吃饭边与孩子视频聊天,这些最简单的事情,对于一线工作的逆行者们而言,都是幸福的片段。
下乡中,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情,看得出来,大家对于疫情,都是如同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
有的群众,从家中拉了一些柴给监测点的值守人员:早晚湿寒,你们烧火烤;有的群众,专程购买了食物,送到监测点,暖心暖胃;靠近监测点的人家,做好了饭菜,送到监测点,青白菜吃出了浓浓的春节味道;有的群众,动员家人,在元宵佳节,包了一大盆元宵,让值守人员应一下节气;有的群众,待在家中忙生产,把田间地头准备好,不到处跑去添乱;有的家庭,一家全上阵,服务于各地的抗击疫情一线,守护大家的康宁;有的贫困群众,义务报名参加排查、宣传,只为了谢谢那些帮扶他的人……
大家做的所有,都是抗击疫情的小小缩影,也是一枚无限倍的放大镜。实际上,封城也好,不过节也罢,平安是福,健康是福,这是大家的共识。再加上有这样的大国担当,有这样的民族精神,还有这样的国家实力,再霸道的病毒绝对是无处遁形,这样的灾难,只会让无数的铁肩变得更加坚硬,只会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只会让我们的心更加的紧密。这场从上一个冬季一直下到这个初春的病毒之雪即将融化了。
我们都知道,这是病毒的雪,这是恶毒的雪,这也是残暴的雪。我们也知道,这必定会融化的雪,只是短暂的嚣张罢了!
斯阳比出生时体重翻了一倍,见我回来,他挥舞着手,又一次冲我笑了。
春天,已经踏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