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式教学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点

2020-11-18唐军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材

唐军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辽宁凤城 118100)

本次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着力点。指导本次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针对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表述为“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里“批判质疑”、“善于反思”、“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和品格都可以直接得益于问题式教学。再者2019 年在全国教育大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条关键性的做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这里明确地倡导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向”,可以说问题式教学能够彰显新课程的精髓,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创造空间。

1 问题式教学的作用

1.1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1.1.1 问题式教学所起到的直接效果与核心素养的诸多方面高度契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几大素养在以问题驱动的课堂中会得到直接不断的强化。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先导,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金钥匙,一切发明创造也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也是知识、思想、方法得以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问题式教学是把教学流程置于问题之中,把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看做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存储—再现”转化为“探索—研究—创造”,在由问题营造的情境中,学生面临有任务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由此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激起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积极思维,产生探究的欲望,直至问题的解决。完整的课堂活动都是在问题导向下基于情境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中完成的。这种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拥有科学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1.1.2 注重过程的问题式教学有助于能力和品格的内化,沉淀为核心素养

问题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可分为:

(1)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独立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合作交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实践中。

(5)反馈矫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

(7)存疑质疑:激发鼓励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及相关内容质疑存难。

问题式教学会使问题解决有一个伴随着情境的思考过程,这其中有质疑、有探究、有合作、有辨析,甚至有持续的问难和思维的挣扎,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才会生成能力,同时借助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不断地使能力在情感的淬化中凝结沉淀为素养。正如姚虎雄所说的:“要把学科教学的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1.2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对教材进行深度发掘,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我们知道,教材的编写因为受到知识逻辑等因素的限制,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当教材以知识系统将一定内容固化下来时,隐含在其中的丰富的思维过程是难以再现的。这样就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既能否挖掘出隐含在知识背后的学科内涵、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呈现知识的表述介绍上,而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知识、概念、结论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去。而这种情况下问题式教学就能发挥其专长,通过设置优化的问题来引领学生透过表面的知识探寻其内在的实质、知识由来的路径,甚至可以研究这样编排教材的用意。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就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立体化地明晰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领会知识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树才是有生命力的,能永远处于可再生状态,形成一个活性的建构。教师也就避免了“教教材”,而真正实现源于教材并跳出教材的“用教材教”。

1.3 问题式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学习,相互质疑促进。这种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研讨的热情,另一方面又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是否能够适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能否对学生的研究给予科学而准确的指导,这些都倒逼着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使自己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超强的教学本领。问题式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这样对教师来说意味着要精心准备,教学储备丰厚,才能够得心应手。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质疑会不断进入到高阶思维的层面,更会促使教师点拨解疑巧妙,学生质疑问难深刻,课堂上不时迸发着师生和生生思维碰撞和智慧交流的精彩瞬间,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力饱满的课堂,是富有魅力的生成性课堂,这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 问题式教学中设置问题的策略

2.1 问题的设置要有激发意识

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主动走进学习状态中。这便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用语要精锐有力,问法巧妙,有较强的助推力和诱发力。

2.2 问题要有统领意识

统摄性是指问题要能够统率本节课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设计可以避免问题的琐碎散乱、一问一答、一问齐答等缺乏思维含量的“伪问题”现象。《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说明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设置问题时就应找寻出负载于学科大概念下的主题,围绕主题设置具有统领性的问题。

2.3 问题能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或个性化鉴赏的意识

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地阐释与解读,可以不受别人甚至权威性的结论做创造性的思考。

2.4 问题应着眼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意识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教材已进行了重组,目的即是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内在的联系,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课程后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一学科都细化了3-6 项不等的核心素养,所以问题设置应着眼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5 问题设置的延伸性和拓展性

以问题链的形式贯穿课堂,让学生始终在不同层次的问题驱动中活跃思维,挑战自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6 设置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再质疑的空间

授予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权,是课堂提问的较高境界。课堂上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后,应提供学生再质疑的空间,让学生思维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或解答点拨时,给学生一定的留白,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巨大的潜能。

3 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

3.1 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力要强

能够独立研读解析教材,能够发掘出教材编写目的意图,能够领略到教材的精髓和深意,然后跳出教材以精当的问题架构教材章节内容,这样才能深入浅出。

3.2 教师应有较高的能力和素养

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应有文化的滋养和艺术的熏陶,要有阔大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政治素养。拥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拥有核心素养的学生。教师的素养不仅仅是学识水平、知识结构,还包括思维品质、创新意识、气质品味、审美能力、价值取向、人格修养和家国情怀。这些在教师的教学中会形成一股强劲的软实力,会使教学问题最优化,课堂设计富有创意,真正铸就高效课堂。

总之,问题式教学可以担负起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可作为强有力的支点。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教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