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历程和发展层次

2020-11-18张木冯雪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亚洲

张木 冯雪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历程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中国最早的雏形,许多媒体经常以2012 年的中共十八大作为起点。但其实早在2011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日本名取市和福岛市地震灾区时便讲:“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更要相互帮助,同舟共济,加强合作。”[1]同年9 月,《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2013 年3 月23 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发表名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正式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也是习近平首次在外交场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习近平在国内外多次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系统化的中国智慧。

当今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中国的目标是通过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利用大国影响力来号召各国际社会成员国,遵守国际法律,规范国际行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习近平在2019 年5 月15 日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承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以更加蓬勃的成果为世界作出贡献,中国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起到表率作用[3]。”

中国已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张重要的“政治名片”,配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作为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是我国目前在外事工作领域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外交体系的新理念和外交实践中的新布局。为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促进更多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利于打造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破除传统西方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平台。

2“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不同层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递进性与层次性,是在坚定民族复兴基础之上,兼顾亚洲地区的合理关切,倡导全球范围内合作共赢的发展过程。具有由国内到周边、由周边到国际的拓展特点,打造了国与国之间具有平行性的交往关系。

2.1 发挥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典范作用

构建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友好外交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布局。拥有和谐、稳定、互益的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4]。

中国曾长期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贸易关系,“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都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增进了历史渊源。在新时代下,保持与邻为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成为解决周边外交问题的重要思路。

以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为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指导下,中巴经济合作和政治互动不断深化,加强战略沟通与协作,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2015 年4 月21 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同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2020 年3 月,巴基斯坦阿尔维总统在疫情期间对中国进行访问,并在17日同中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中巴关系是“铁杆兄弟”[5]。中巴友谊成为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在中巴合作典范的鼓励下,中国也不断尝试继续开辟与周边国家发展新路径:经济上强化与东盟合作,积极推行“一带一路”经济倡议;政治上,不断增加访问数量,重视交流对话;文化上,吸取历史经验,相互借鉴。共同为地区的和平稳定而奋斗,也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体”的根本基础。

2.2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经之路

2015 年5 月,习近平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强调“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6]。”

进入21 世纪以来,亚洲发展迅速,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日本、韩国积极稳固国际市场地位;印度不断强化国际影响;东南亚联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大量的产业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如何团结一致,打破现有西方国家制定的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机制,破除新殖民主义的负面影响,追求合作共赢的发展新道路成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的首要目标。

因此,在2015 年的亚洲博鳌论坛上,习近平用“四个坚持”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指明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6]”要求亚洲各国要利用现有的机制扩大合作规模,完善合作机制,凝结政治共识,强化外交实践。

在2020 年2 月,面对中国严重的疫情,日本友人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的理念将中日的社会安全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中国抗击疫情;随着新冠肺炎在亚洲的逐渐肆虐,中国不仅及时公开分享先进的抗疫经验,还与韩国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7];向日本捐献大量抗疫物资;与菲律宾密切分享治疗指南;向伊朗派遣医疗队及捐赠医疗物资。都体现出在实践层面上亚洲各国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处高度联系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因此,把握住亚洲共同体发展的价值,是进一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2.3 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实践的终极追求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保证后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追求全球合作与合理的全球共识迫在眉睫。

构建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以往历史上追求国际公平秩序的扬弃与补充。从古希腊先哲的共同体思想到马克思、滕尼斯对共同体的设计,再到近代西方“威尔逊原则”,这些思想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经验。人类共同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将范围扩至全球。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同的政治共同体之间充满冲突的历史,并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当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开始接触时,不同的政治共同体之间也就出现了利益冲突,当代世界的种种矛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内在的依据。

在2017 年1 月18 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五个世界”的发展前景。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8]把中国的自身发展同全球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9]。要求促进全球治理力量的多样化,深化全球治理力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国家不论大小,都可以参与到对人类命运的建设之中,避免传统霸权主义的狭隘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上的正义,也追求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正义,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言:“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追求。

3 结语

中国通过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丰富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也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走向的关切,得到国际主体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民主政治进程,寻求自主和平发展道路,摆脱霸权主义控制提供了奋斗目标和理论指导。在国际上宣扬了新时代下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以和平的方式增强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亚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