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及路径浅述
2020-11-18徐国公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徐国公/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良好心理素质,为一个公民具备的基本条件,高职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容易承受多方面的压力,比方说:学生、生活、就业等,因此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敌对等心理方面问题[1]。针对于此,需要高职院校联系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情况,以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路径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为其日后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高职生适应力、承受挫折问题
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均会将升学目标放在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上,进到高职院校学生多为高考成绩不佳者而被迫选择。趋于这种条件下,使得高考失利学生有一定的挫败感,所以不能对高职院校表示认可,进到院校后长时间处于忧郁的心理情绪下易产生偏执、敌对、敏感等心理,学习方面缺少动力主要表现在经常上课迟到、逃课、无故旷课等方面。高职院校方面如果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会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问题
高职生处于发育期,部分高职生无法很好的调节心理情绪,所以致使退学、休学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经调查显示,30%左右的高职生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10%左右学生存在中等及以上的心理障碍问题,不良心理情绪若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素质构成的影响较大。
(三)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贫困家庭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面对压力时更加有挫败感,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偏执等多个方面,经济方面的负担使其自卑、自我封闭[3]。所以,高职院校需特别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做好该群体学生的心理调查工作,从而避免为社会埋下安全隐患。
(四)就业压力所致心理问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为50%的学生会承受就业方面的压力,女学生占据绝大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较多失业人群和待岗人群占据一定的院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会呈就业率低、底薪低的趋势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比如;不安、焦虑及抑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构成严重的影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路径探究
(一)编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属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这就需要考虑到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规律编制相应教材。然后,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咨询[4]。与此同时,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提供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等,加强情绪控制及调节、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涉及心理学、心理卫生相关知识,利于加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认识,有效调动高职生参与到心理训练、自我教育的兴致,使其正确看待自身心理特点,联系各阶段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提供预防教育、咨询。
(二)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结合学校情况构建各种规模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组织,通过学生可接受方式使其更好的学习、生活,并处理好面对的就业和感情相关问题。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能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直接/间接开展活动,防止遇到敏感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不利影响,中途放弃心理咨询。与此同时,可构建心理咨询小组,经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构成该小组,教师可将qq、微信、电话等方式告知高职生,并设置心理反馈箱。如此一来,学生能通过这种非直接的方式和教师沟通交流,处理心理方面的问题确保沟通的顺畅性。
(三)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因社会方面对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学生、自我封闭学生存在偏见,所以较多学生缺乏心理咨询的勇气,可将网络作为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为高职生提供轻松的沟通交流环境。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鼓励学生及时宣泄自身心理情绪,帮助其处理敏感的问题,建议使用qq、微信、微博等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知识,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负性心理情绪[5]。这时,学生能真实的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会担心心理健康问题暴露于众人面前,如此利于有效弥补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
(四)施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高职生心理咨询为发展和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期间教师能采取发展观点帮助高职生找到合适的方法调节心理情绪,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减轻其心理方面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为面向所有学生提供的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确保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促使学生合理调节自控、承受挫折、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咨询面对的学生为存在轻中度心理问题学生,治疗面对的为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由此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经心理疾病诊疗——心理疾病预防转变,进而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
(五)组织课外和社会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多经课堂教学方式开展,通过研究发现定期组织课外活动、社会活动,有助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书法比赛、运动会、联欢会、登山活动等,旨在使高职生更好的和他人沟通、相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经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实践活动机会,利于吸引性格内向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体活动中,有效控制自身心理情绪。
(六)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活动之一,存在教育功能并需掌握特殊专业方面的技能,比如:实际咨询期间教师/辅导人员需掌握接纳、倾听和专注等方面技能,并且具备教师资格证、教学经验丰富、系统修完相关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学校方面应经不同的路径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活动,聘请心理专家授课。同时,可采取座谈和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高职院校方面聘请心理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咨询师,构建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识字团队,为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七)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利于顺利进行该项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师资和资金方面支持[6]。开展这项工作时,正确看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具体工作中将该项工作列入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分析,然后联系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以统筹、规划。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为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掌握该项工作相关知识,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合理使用教育资源组织心理素质活动,并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编制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高职生适应力、承受挫折、就业压力等。针对于此,需要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实行改革,然后以不同的渠道完善该项工作,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