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就业指导策略探究
2020-11-18王佩佩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王佩佩/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各地区各行业人才需求差异化明显,虽然从表面上看就业率并未大幅下降,却存在就业率高但就业满意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用人单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存在自我认知不足、盲目签约、盲目就业、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等问题。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随后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重视精准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建立精准就业服务指导机制是当前高等学校改进就业指导方式的重要举措,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于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高校就业工作,注重“面”上的覆盖,缺乏“点”上的聚焦,实行的是“大水漫灌”,缺乏的是“精准滴灌”,存在精准性不够、时效性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转变和提升,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业指导与服务注重表面,缺乏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和专业的数据信息人员,在就业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方面,注重初始就业率、最终就业率等指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企业的招聘需求、学生的就业意向等往往被忽略,而这些数据对本科生的教育培养,是重要的反馈数据,高校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应该根据这些反馈数据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的数据进行精准的就业指导。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关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不同专业并未进行区分,授课内容相似程度高,共性教育程度高,个性分析力量薄弱,导致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针对性不强。
(二)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全程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服务指导具有连续性,是一个不断修正的动态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中间任何时间的断层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除毕业班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相关活动之外,低年级就业指导与服务几乎处于一片空白,仅局限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教授,且课时较少,多为辅修课程,采取大班化教学,考核形式单一,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连续性与系统。
(三)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目前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络就业平台,但大多数网络就业平台仅仅局限于搭建信息发布的平台,发布一些无差异化的招聘信息,而不能满足对学生的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缺乏交互性,能实现定制化的精准推荐模式几乎没有;实际上网络就业平台在对学生的联络、信息反馈、就业指导等方面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是导致高校网络就业平台利于率不高的原因。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策略
精准就业指导是将精准管理的理念运用到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差异化分析、分类指导、精准推送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基于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建立精准化就业指导机制,不断优化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精准就业指导能力,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建立个性化帮扶机制,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水平。
(一)更新就业指导服务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就业环境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面临深刻变革,就业指导服务模式迫切需要由传统的服务方式转向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内生动力,把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加强需求侧引导,优化供给侧服务,持续推进第一课堂,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体系等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精准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院校应重视教师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定期对就业指导教师及辅导员进行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对就业形式、就业政策等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的精准就业指导能力,同时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及资格认证培训,提高相关教师就业指导的规范性和实际效果。另外高校还需不断优化就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的结构,不仅要有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老师,同时还应聘请行业企业负责人作为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参与课程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活动。
(三)以全程管理为导向,建立个性化帮扶机制
就业指导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并把握各年级各阶段的共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变化逐步开展就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对于学生的前期自我剖析、自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再到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到毕业后的持续追踪,实现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在此基础上,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教师既要从社会经济形势、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等宏观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宣传解读,又要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采用分层指导模式,实行个性化帮扶,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就业环境,引导他们理性就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解读国家对于此类学生的政策类支持,帮助他们了解除经济补助之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定向推荐,减少用人单位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壁垒。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同学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国家创业资金和项目等相关信息,同时利用校友等多方人脉资源给学生提供支持。
(四)以精准化为目标,提高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立精准就业服务平台要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构建以国家政策为指引的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便于学生和老师使用的包括网页,app等多种形式信息服务系统,满足即时性,便携性。构建精准化就业服务推荐模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收集分析海量的就业数据,为学生的真实求职意向进行预测,推荐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求职信息,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智能化水平,达到精准就业服务的目的。增强就业平台的交互性,增加反馈机制,学生不仅可以在线投递简历,同时还可以在线咨询或是与企业进行网络通话,进行初步面试,增加就业平台功能。树立全程管理的理念,打破只有毕业班同学使用就业平台的现状,构建面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将平台用于服务学生全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统筹全局,抓好顶层设计,完善精准就业指导体系,精准施策,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填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