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支部建设》的39 载情缘

2020-11-18李剑力

支部建设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支部建设党刊支部

□ 李剑力

人生会有很多故事,随着岁月成长,记忆减退,很多故事都淡忘了。我亦这样,活了大半辈子,人生过往中的很多故事,大都记不起了,唯独我与《支部建设》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因为,她长我也长,催促我前行,鞭策我奋进,改变了我的命运,影响了我的一生。

今天,欣闻《支部建设》即将迎来创刊60周年,作为她的忠实读者和多年的朋友,我见证了党刊一路发展壮大。回想起与《支部建设》相识相知的岁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倍感珍惜。

1981 年1 月,《支部建设》正式复刊出版时,我在县里一个公社当交通员,那时刚二十来岁,职责是分发报刊、打扫公社院内和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早上6 点起床,晚上10 点休息,这就是我全天的作息时间表,与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毫无二致。

记得 1981 年7 月的一个早晨,打扫完领导办公室的卫生后,忽然在办公桌上发现一本《支部建设》杂志,领导看我一直盯着这本杂志,便对我说,《支部建设》是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和省纪检委以省委名义面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办的一份刊物,对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很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你要好好学习,提高写作能力,把咱们公社在党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反映出去。从此时开始,《支部建设》便成了我的第一个老师,那时用于党内学习的刊物还比较少,每每拿到《支部建设》,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从中学习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与方法。

1983 年,我将上河村党支部书记樊乃林6 次转让工厂扶贫致富的事迹写成一篇《责任.铭刻在他的心中》的3000 多字通讯稿投给《支部建设》。一个月后,《支部建设》以“为他人备马的骑手”为题刊发了这篇通讯。顿时,机关轰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交通员,居然在省级党刊上发表了文章!这可是机关开先河的“大事件”呐。这一“大事件”也惊动了作为机关最大的领导——公社党委书记,他居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拿着《支部建设》,亲临我的办公室,欣喜地向我道贺,并在机关和召开的全公社大队党支部书记会上念了此稿。那一刻我不知所措,受宠若惊。手捧着这份带着泥土芳香的杂志,看着变成铅字的稿件,心里无比激动……

《支部建设》刊发此稿后,更增强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力量。我撰写的稿件也如雨后春笋,从此一发不可收。尽管敲击键盘比爬格子轻松一些但其中的清苦和快乐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可我依然乐此不疲。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充电,买书籍、听讲座、看报纸、请教资深的记者编辑,向他们虚心求教,在纷杂的社会生活中,捕捉反映时代风貌、有导向价值的新闻,形成高质量的宣传稿件。

然而,当我信心满怀,躬身爬格之时的1984年12 月的一天,公社秘书通知精简临时工,我名列其中。当晚,收拾好行装,便到书记办公室辞工。当我表明意图后,此时下乡住在公社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深情地注视着我,说:听你们书记说了,你工作不但认真,而且写的文章很好,还上了《支部建设》,县水泵厂正好需要一名写材料的人,你就去那里吧。

领导的关怀,使我深深地感触到:人生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另一半在上帝手中。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手中所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成果就越丰硕。诚然,我有严重的先天性不足,文化底蕴差,知识极度贫乏,难以堪当重任,怀着感恩党报关怀、不负组织期望的信念,我立志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到水泵厂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自考、各类专项补习,强制充电,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获得了成人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与此同时,我积极向《支部建设》及各级各类党报和专业报刊投稿,斩获颇丰,曾被《中国机械报》《山西工人报》等多个报刊授予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获得优秀通讯员等多项奖励。向党报投稿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锤炼自我的过程,对组织文字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工作起来驾熟就轻,游刃有余,成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以致一步一步由企业到党政机关,由工人成长为干部,由科员成长为正科级干部。

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支部建设》这个启蒙老师,如果没有编辑精心修改我那些文理不通、句逗不分的文章,如果没有报刊不悋版面为一个笈笈无名的新人登载“豆腐干”,如果没有编辑老师的鞭策,我能这样奋发图强?答案是否定的。是《支部建设》给了一个近乎文盲的青年自信的动力、进取的激情,没有《支部建设》就没有我的过去,也没有我的现在。是她成就了我,发掘了我,让我这个懵懂青年发出了火焰,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点亮色;让我这棵瘦弱的幼苗生出了嫩叶,为这个社会增加了一抹新绿。我就是这样被《支部建设》化腐朽为神奇的。

如今,我尽管再有一年多就退休了,但每当拿起《支部建设》,那里面的文字就如磁石紧紧吸引着我,我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编辑记者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文字是有生命的,当我孤独寂寞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文字组合成可以阐释生命思想的文章。文字是有味道的,作者如同厨师,用手中的笔做调料,烹饪着属于自己的文字,就像色、香、味俱全的一道道菜,看着美,吃着香,回味无穷。文字是有感情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追求。文字是有色彩的,文字的色彩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涂抹色彩,就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人生。

回忆往时往事,我自觉坚持了公道正派的操守,从未对组织提过任何非分要求,在面对金钱、利益诱惑时,始终坚守底线,不曾有丝毫松懈、动摇。现在想来正是在《支部建设》多年来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下,培育铸就成的坚定信念、无私情怀和高尚情操,让自己在任何时刻都能坚守与从容、坦然与无愧。

风雨六十载,共述心中情。我与《支部建设》已相识39 年,她已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加关注党刊的声音,更加注重党刊的学习,闲暇之余,还撰写一些心得、体会、感悟,积极在党刊建言发声,贡献智慧。组织和杂志社的老领导从未忘记我,让我常存感动、感恩、感怀。我深信,60 岁生日是《支部建设》走向更加辉煌征程的新开端,愿《支部建设》芳华永存、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支部建设党刊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新时期武警基层军政主官团结共事方法初探
高校学生党支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