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人之心,育基层之花
2020-11-18李朝明
李朝明
(齐河县华店镇大夫营小学,山东齐河 251104)
班主任在班集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正如《荀子·劝学》所言“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传播知识,促进自身与孩子的共同进步,而且可以带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衡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是否优秀的标准有多种,下文将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讲述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基层班主任。
1 做一位优秀的基层教师
1.1 德才兼备,具有全面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位老师,班主任应当是德才兼备的。所谓德,是指老师的品德、道德;所谓才,是指老师的职业素质。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身教重于言传。身教即“德”教。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对建设具有优良作风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意识,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塑造学生优良品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与班主任的接触时间最长,且参加的教育活动极大程度上由本班班主任主办,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可以把自己比作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1]。一位善良正直的老师,他的学生绝对不会心怀恶念。
另外,所谓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也是“才”的含义。上好自己的课,将知识清晰明了的教授给学生是好老师的必备素质。如果自己的课上不好,那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蔑视,以至于学生处处与班主任的工作较劲,学生不能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二者便无法相互配合;而如果课程开展的好,学生就有可能通过上课得到充实的收获,进而对课程充满兴趣,最后也充分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如何上好课呢?多一点准备,多一点从容;多一分精彩,多一分尊重。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班主任是导演,是演员,也是主持人,“主持”好上课的每一分钟。同时也要在课程之余经常反思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1.2 统筹兼顾,具有出色的管理能力
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如何管理好班级也是一门艺术。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协调好其他任课老师的关系,二是管理好班里的学生,三是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首先,不同的任课老师,风格迥异,教学能力有高低差别,学生的认可度也会有所不同。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老师们的长处,同时通过合理的协商与调节弥补教师的不足。尽量通过各位老师的协调,将学生与教师的收益最大化,充分减轻由于安排不当所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老师的强弱搭配是一种必然,在任何学校都不可能把你认为好的老师都分配到该班施教。切忌为了自己班级的学生的成绩而去贬低自己的同事[2]。
其次,对待学生主要注重以下三点。一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教育学生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从小事做起,任何“大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绝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生活。“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踏实的作风,培养醇厚正道的班级作风。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学风可以无形的规范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二是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搞好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应当对后进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三是要张弛有度,奖惩结合。该批评时批评,该表扬时表扬,寻求中庸之道。过于严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过于和善则会使自己失去威望,失去对班级的管理控制。
最后,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理性地与家长联系沟通。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态度谦和、言辞得当,避免盛气凌人甚至咄咄逼人。与家长交谈前要仔细想好交谈的主题和目的,全面收集学生的最真实的信息。充分设计与规划与家长的交谈过程,比如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等[3]。在与家长交谈的时候,应先考虑学生的闪光点,任何一位学生家长在听到对自己的孩子的赞美与鼓励的言词时都会面露喜色,因此几句夸奖的话往往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之后提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与真实情况,并与家长一同协商改善当前的局面。因此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素养,合理设计与不同家长的交流过程,这也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重要考验。
总之,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是集过硬的专业素质与出色的管理才能于一身的,唯有双管齐下,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2 做一位优秀的新时代农村小学班主任
2.1 了解新时代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新时代乡村小学的教学与生活条件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城市的小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乡村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学校与机构撤销或合并,几个村的学生集中到一所学校学习。近些年来,留守儿童的数目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数量上还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乡村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留给周边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培养,一定程度上无法对孩子进行较为科学的教育,使得这些学生较容易养成自觉性差、学习马虎、纪律松、难管教的坏习气。因此,班主任应该从实际出发,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切不可一概而论,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使得学生的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倍功半。
2.2 亲近孩子,树立威望
班主任应通过合理的实践活动,观察学生、亲近学生,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感受班风、学风,充分认识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所在。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确不同学生所属于的类型,并借此开展教学工作等等。在这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展现自身醇厚的文化素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既亲近自己同时也认可自己的工作,既认定自己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将自己当作不可多得的知己与人生路途“驴友”。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但每位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又要着实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4]。
2.3 尊重孩子,理解宽容
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对他们的错误,班主任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训斥处理,而要分析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尽然相同,同时不同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素质等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班主任应正视学生的这些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晓之以情,学会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3 结语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优良的班集体,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所得,有所用”,是摆在每位班主任工作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虽然困难,却并不是无迹可寻,只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师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素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核心内容,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5],转化后进生是当好班主任的必备利器,班风学风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潜在法宝,家校沟通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增进文化素养,脚踏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切实关爱每一位孩子的健康学习与成长,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