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骆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0-11-18王励行任玉霞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1期
关键词:阿拉善骆驼

王励行 任玉霞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被誉为“中国驼乡”,是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地区,凭借独持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具有地域特点的物种——阿拉善双峰驼,并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和保种场。阿拉善盟双峰驼保有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02年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为全面了解生态优先发展环境下阿拉善盟骆驼产业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阿拉善调查队于2019年7-8月对阿拉善盟农牧业局、科技局等主管部门,2家涉驼龙头企业及10家骆驼养殖户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阿拉善骆驼产业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扎实,但产业发展地位与资源保有地位相差甚远,需要秉承保护性开发理念,提升骆驼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

优势

1.天然优势明显

(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地貌多样,巴丹吉林、腾格里与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北部戈壁分布较广,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3.7%;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拥有白刺、梭梭、绵刺、柽柳、沙冬青及霸王等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荒漠野生植物900余种,广布沙漠戈壁。阿拉善特殊的生态环境,为骆驼这一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特有的畜种提供了天然的生长乐园。

(2)驯养历史源远流长。阿拉善已有超过5000年的骆驼驯养历史,是双峰驼最早的驯化地之一。这使骆驼和沙漠生态环境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骆驼耐寒、耐高温、耐饥、耐渴,能够很好地适应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而且因其软蹄特质,不仅不会践踏伤害草场,还可以起到修剪草木促进再生以及游走施肥、减少虫害、减少鼠害的作用,是沙漠生物链中的主要调节者。

(3)骆驼文化底蕴深厚。骆驼是游牧民族历史、经济和生态领域的主题,也是阿拉善的文化符号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驼运这一独特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代表的人畜互动模式,曾对阿拉善地区的对外联络、物资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阿拉善人与骆驼同生长、共迁徙,由此衍生和积淀出阿拉善独特的以祭驼、赛驼和驼具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蒙古族养驼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保有种群基数较高。阿拉善双峰驼是阿拉善盟两大优势畜种之一,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阿拉善双峰驼种群数量占全国骆驼总量的1/3左右,是全国骆驼存栏最多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1982年,阿拉善双峰驼达到251472峰。此后,受骆驼繁殖周期长和养殖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全盟骆驼存栏数量出现了近20年的持续下降,2003年存栏仅为5.59万峰。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保护政策的出台,全盟骆驼存栏数逐步恢复,据2018年夏季牧业普查数据显示,阿拉善盟骆驼存栏数量恢复至12万峰。

2.社会基础优越

(1)地方政府大力扶持。2017年,《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及6个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把阿拉善双峰驼定位为高端畜牧业中的特色产业。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成立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盟上下全方位、多层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惠牧政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改善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二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及持股投入等扶持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增加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支持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入股土地草原、生产资料和有形或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解决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等一揽子保护与发展阿拉善双峰驼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阿拉善传统养驼业走出困境并实现转型创新发展。

(2)前景规划具体明晰。为做好骆驼产业文章,阿拉善盟把骆驼产业放在全盟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统一谋划、整体布局,突出了扶持其发展的特殊性和政策导向,对骆驼产业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突破重点和具体措施做了明确要求,决定在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阿左旗北部戈壁的八个苏木镇建立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完善以保种场为中心、核心群为骨干、保种群为基础的三级扩繁体系,选育高产奶量的阿拉善双峰驼。规划到2020年,种群数量稳控在15万峰,能繁母驼比重提高到40%,累计发展农牧民养驼专业合作社17个,培育养殖百峰骆驼家庭生态牧场500户,其中达到家庭农牧场建设标准300户;年驯化挤奶母驼3万峰、生产加工鲜驼奶9000吨、加工驼毛绒450吨、出栏成年骆驼1.2万峰,实现产值10亿元,基本建成覆盖全盟的现代骆驼产业体系。

(3)群众养殖意愿强烈。近年来,人们对骆驼产品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驼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养驼已经成为阿拉善盟广大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驼肉市场价格50元/公斤左右、驼奶70元/公斤左右、驼毛55元/公斤左右,以养殖100峰骆驼计算,骆驼产品纯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目前,阿拉善盟饲养20-400峰骆驼的牧民有2000余户,有74个专业合作社涉及驼产业,社员1624户;政府以民建公助方式建成标准化规模养驼专业合作社奶源基地10家,在建7家,扶持养殖百峰母驼生态牧场108户。

(4)社会资本青睐有加。进入新时代,骆驼资源的稀有性、独特性逐渐被业内人士挖掘,国内很多商家已经敏锐地发现了骆驼产品蕴藏的巨大商机。2014年,国内驼乳领军企业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在阿拉善右旗投资设立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已完成投资1.5亿元,开展特色驼乳制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系列化妆品及驼绒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社会资本的逐渐流入,带动了骆驼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阿拉善盟拥有驼绒产品加工企业6家、驼肉加工企业10家、以血液脂肪等驼产品为原料的生物科技和功能产品企业3家、骆驼旅游与文化企业8家、驼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1家。

(5)产业布局日趋完善。阿拉善盟各级政府积极引进、培育市场主体,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全盟骆驼产业快速发展,布局日趋完善。一是协同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注册成立内蒙古戈壁沙漠骆驼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骆驼良种化繁育及品种保护研究。二是盟内各旗均在骆驼放养核心区培育了数量不等的养驼专业合作社,双峰驼良种繁育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三是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四家单位组建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重点开展双峰驼基因重组测序、骆驼特异性重链抗体及其免疫乳的功能研究、婴儿配方驼奶粉乳源基料开发研究等课题,为企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四是建成全区首家集骆驼良种繁育、驼产品加工、驼功能研发、驼文化传承以及专业合作社联营于一体的骆驼产业科技园,驼奶、驼奶粉、驼肉加工生产线已试投产。五是在全盟农牧区积极推广GPS定位系统进行骆驼放牧定位试验、驼奶运输保鲜、真假驼奶测定分析试验、驼奶生产与加工利用等适用技术,一个标准化养殖、驼产品深加工及科研、繁育一体化产业链正在形成。

(6)理论成果日渐丰富。目前,涉及阿拉善骆驼种群的定位放牧、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质量追溯和产品开发等技术被大量开发应用,已申报国家专利近百个,为深入开发驼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骆驼产业发展掣肘因素凸显

1.养殖周期缓慢

骆驼的繁殖性能低、周期长,产羔间隔至少在24个月以上,尤其在管理粗放的条件下更甚,而繁殖母驼初配年龄为4-5岁,造成了骆驼世代间隔长。同时,饲养一峰成品驼需7年时间,即骆驼在7岁以后出售才可见其效益。漫长的养殖周期导致养殖效益比低位徘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养殖户的养驼积极性。

2.生态压力较大

近些年来,干旱、沙尘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无节制的开发利用,造成可供骆驼采食的草场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阿拉善盟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较为脆弱,草牧场载畜量不高,盲目扩大骆驼养殖规模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

3.规模发展受限

由于阿拉善生态环境恶化,中央、自治区持续加大对阿拉善地区有关产业的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以退牧还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蓄平衡为主的生态恢复项目,使得阿拉善盟范围内禁牧区域覆盖率逐年增加。在严格的禁牧、限牧政策要求下,家庭养殖户养驼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扩大养殖规模缺乏政策支撑。

4.养殖劳动力欠缺

目前阿拉善牧区养驼户基本由年长者负责看护管理。受访的10户骆驼养殖户中,拥有40岁以下劳动力的家庭仅占二成。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阿拉善骆驼养殖模式下,劳动力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产品“价”“值”不符

受制于加工技术、市场因素及人们的认知度等,驼产品价值长期被低估,未能实现质优价优。阿拉善驼绒品质优良且属于稀缺资源,在历史上被定为朝廷贡品,1988年更是荣获“国际阿米卡驼毛奖”,但目前价格只有山羊绒的1/7;骆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但其价格却不及牛肉的7成。

6.生产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骆驼养殖比较效益低,相关技术攻关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严重不足。如在育种与繁殖方面,缺乏健全的种质资源评估体系,专业技术人才专项资金相对匮乏,骆驼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有待深入;产品加工与研发方面,驼绒、驼肉、驼奶和驼皮等制品的加工和工艺有待进一步研发和提升;质量控制方面,骆驼产品行业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需要提升。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阿拉善骆驼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属性。

7.利益联结松散

由于阿拉善盟地广人稀,骆驼产业生产要素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社企、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产业利润分配与调节机制和资源的统筹机制有待确立完善。以受访的阿拉腾驼奶专业合作社为例,当前合作社属于较为松散的共同体,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创出品牌开拓市场,虽然合作社与合作单位签订了供奶协议,但由于企业收购价格较低的缘故,农牧民基于利益考虑在产奶淡旺季有选择性地执行协议,“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合作机制未能有效建立。

8.宣传力度欠佳

由于双峰驼产业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长期以来宣传不到位,致使人们对骆驼缺乏真正的了解,双峰驼资源和“驼乡”美誉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骆驼产品受知名度有限影响,其功能优点有待市场接受。

精准定位壮大骆驼产业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生态脆弱区占到94%。与此同时,其生态环境影响着华北地区20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生态,保护好生态、建设好生态对阿拉善自身和对国家来讲意义重大。因此,在阿拉善发展骆驼产业必须坚持保护生态与产业开发并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将骆驼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以精深产品开发和加工增值来提高养驼业的经济效益,在骆驼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中实现阿拉善双峰驼数量稳定与质量提高,这是阿拉善盟开展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2.细化配套措施

阿拉善盟骆驼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在出台《意见》等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制订专门针对骆驼产业发展的骆驼保种、品种改良、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产业扶持等系列政策规范,提供配套项目和资金,指导、规范相关产研单位和养殖户发展骆驼产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林区、禁牧区内适度过牧或轮牧政策,实现保护生态、保护骆驼与发展产业共赢局面。

3.加快技术攻关

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针对行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择优确定专家服务团队,培养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技术规划,遴选产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指导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开展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协作,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需求,进行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污染、低能耗、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优势产品。

4.建立质量体系

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全盟范围内养殖的骆驼全部打耳标编号、建立档案,产品收购单位对每例产品样品逐个检测存档,注明产品出处。对出栏骆驼加强检疫管理,特别是产品深加工企业要建立收购档案,加大全程质量检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确保每批次销售都能对应到相应的农牧户、骆驼,做到产品有源可查。

5.完善合作机制

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生产高端骆驼乳肉系列产品,打造骆驼产业科技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完善产业链条。以巴丹吉林镇为加工集聚地,重点布局建设骆驼产业园,集中承接驼奶加工、驼肉加工及冷链物流运输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上下游企业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化集群。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政策扶持+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方式联建驼产品基地,理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发展共赢。

6.强化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中国双峰驼之乡·阿拉善”和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作用,将骆驼非物质文化与沙漠文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别具特色、交融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新格局,做亮骆驼文化品牌。借助骆驼文化节、那达慕、骆驼高峰论坛等平台,开展以高端、绿色、天然及保健功能为重点的骆驼特色产品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真正了解市场价值,为发展骆驼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实现优质优价目标。鼓励农牧民发挥家庭牧场独特优势,开展驼奶疗养、骆驼摄影、骆驼选美、骆驼认领及驼队婚礼等传统文化活动,延伸骆驼相关产业链,促进骆驼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阿拉善骆驼
大骆驼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20世纪中期阿拉善地区社会变迁研究综述
骆驼
骆驼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