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0-11-18倪莉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服务水平互联网+图书馆

倪莉

(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图文信息中心,湖南常德 415000)

“互联网+”(Internet+)概念信息科学、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中于扬提出“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的观点,2014 年11 月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并将“互联网+”列为该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主题,“互联网+”慢慢变成一种真实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经历了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能极大地推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的变革。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疑难杂症,需要引入“互联网+”理念与模式,才可以从技术、理论与应用层面对图书馆服务水平起到质的改变作用;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进行分析,需要利用“对互联网+”技术创新设计图书馆服务策略,让图书馆服务水平有质的飞跃。

1“互联网+”冲击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图书馆的建设始终都对“互联网+”采用开发融合的心态,积极享受高端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但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相对还是有些滞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从业人员缺乏对“互联网+”正确认识,不能树立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开放融合态度。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是教师家属,文化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弱,正规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偏少,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专业知识缺少专业性。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专业认知度,对“互联网+”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作用没有足够的心理意识。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按部就班,不愿意接触“互联网+”技术,更不愿意思考怎么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去,更好的服务师生[1]。另外有一部分员工,由于年龄比较大,熟悉老的图书馆工作流程,已经习惯于老的工作方法,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改变已有的工作形式,固步自封,害怕改革创新。不相信“互联网+”技术能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对“互联网+”技术不能保持开放融合的心态,更不用说主动采取“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事物中。所以,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首先要普及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让他们懂技术、用技术。

(2)图书馆服务人员缺乏“互联网+”相关知识,不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

笔者通过对不同图书馆二十多个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去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的信息化是需要大量金钱作为基础的,我国的大部分中心图书馆都无力承担这笔信息化建设资金,为建设“互联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各个单位都下了大力气。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完美地应用“互联网+”理论、技术、平台优势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改善读者的体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定位。“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服务模式,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规模效应,采用统一的入口把图书馆用户集中起来,这样就减少了服务的难度,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互联网+”技术充实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方法,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图书馆的移动终端,采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学生的专业与喜好提供资源推送服务,这些技术可以对图书馆的软硬件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能方便地实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平台技术能随时为线上线下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每个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一个我们开发的移动图书馆APP,就变成了我们学校数字图书馆的远程终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迅速访问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也可以享受学校采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的推送服务,“互联网+”平台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但由于我们大部分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的陌生,严重了影响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创新设计

“互联网+”为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图书馆的服务要引入高端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优化,服务升级,适应时代的变化,为师生提供紧跟时代的优质图书服务。

2.1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专业知识的实时推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人手一部功能优越的智能手机,可以利用学生的智能手机,开发APP,把每个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变成图书馆的一个智能终端,为学生提供具有创新功能的移动化数字图书馆平台。要保障学生的手机的功能达到学校图书馆的PC 机具有的功能,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和专业特色,为学生智能推送阅读内容,方便学生的阅读,节省学生查找专业书籍的时间,并记录学生阅读轨迹,为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决策支持[2]。

2.2 构建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数字图书馆平台

为使得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加高效,让所有图书馆社会资源共享,政府要出面组织各个机构、学校、企业的图书馆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大家通过这个数字图书馆平台,共享所有的数字图书资源。这个数字图书资源是采用了模块化分区技术,在实现资源融合与跨界的前提下,保证各个单位提供的数字资源的独立性与规范性,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图书服务。

2.3 以读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度。现在各种服务都引入信息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如酒店、餐饮、交通出行等,客人通过网络评价来衡量各个服务实体的服务质量好坏,顾客通过客人的评分来确定是否选择哪家店提供服务,这种机制倒逼店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店家也给客人评分,通过对客人的评分,店家可以确定客人是否是优质客人。图书馆的服务目前还处于一种原始的粗放状态,服务思维僵化,服务方式落后。我们要转化服务意识,以读者为中心,让读者充分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尊重读者的需求。引入“互联网+”技术融洽图案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方便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提供方便,能够在图书馆的工作体系下,激发读者的工作创新能力,建设服务创新体系。图书馆应该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要时刻关注读者接受服务的体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把服务工作做到位,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读者既享受了“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优质服务,又节省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同样的时间,可以干更多的事情,对图书馆的服务自然就很满意[3]。尊重读者需求,为读者定制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方式,在坚守资源和阵地服务的同时,还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制定的坐标,要把读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心。充分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策略。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服务越来越高端,只有以读者为中心,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要设身处地地站在读者一边,从人性化的考量出发,充分了解和尊重读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4]。

3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是一种“知识”管理、动态管理、多元化管理[5]。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要给师生提供定制化服务,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要围绕读者这个图书馆工作的中心来构建服务理念的转变,设计服务方法、服务结构、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的创新。图书馆要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让读者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从某种层面上说,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命运,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服务水平互联网+图书馆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图书馆
去图书馆
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