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变革与设计

2020-11-18王奇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符号变革消费

王奇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1 运动中的生产变革与设计

从设计的起源来看,设计的目的是“为人造物”和创造人为的环境,为改造自身所做的预先计划。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是19 世纪中叶产生的,与当时艺术家对大机器生产条件之下工业产品审美趣味低下的一种反思。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与导向性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它对生产变革的反馈也具体体现在评价的标准体系上,生产变革的进程在全球各地区的不一致性导致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1.1 标准化的生产与设计

从以蒸汽为动力的第一次向以电力为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之初,如何适应这种剧烈变革就成了艺术与设计先驱所要迫切解决的世纪性难题。以及实用艺术应该走向何方的思索就不曾中断过,回顾20 世纪初西方主流国家的设计史,尤以产业革命之后后来居上的德国和美国就有不乏对标准化生产的设计反响。1914 年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年会上赫尔曼·穆特休斯(Hermann Muthesius)和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为代表的关于“个性”与“标准化”的争论在德国科隆展开,现代设计主义以及后来的国际主义的发展都证明了这种探索是影响深远的。同一时期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1912 年被美国芝加哥一家屠宰场高效率的作业流程所吸引,每个岗位上的工人只切割每只牛的不同部位,这带给亨利福特(Henry Ford)新的灵感;不久之后福特公司创造性的采用与此相反的思维应用到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在此之前汽车几乎是上层社会的专属品,产能的提升与售价的下降实现了福特让汽车成为大众所属的梦想得以实现。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变革很快扩散到了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以致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产品与建筑泛滥,一种无差异性的设计风格在全球的泛滥也象征着物化的世界与人性的堕落,这都应该引起后人的思辨与警醒。

1.2 生产变革与审美品位

美国老牌企业西屋电气公司的标志设计就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1900 年西屋电气采用双层阴阳字体的纯文字商标,到了1912 年和1920 年的商标改版升级的时候则是突出了首字母W,但是仍然标注全称,到了1960 年的时候则是抽象简化将字母W 加以变形处理成电器插头的形状,这也突出了企业经营的产品属性。西屋电气公司的标志风格变迁是代表设计发展演化的一种趋势,类似的变化还有哥伦比亚广播电视标志的演化,是为了适应生产变革而进行的设计上的改进。总之,现代生产变革是一种动态的运动发展论,现代设计更是处于运动发展当中的,它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不可抗拒性,每一次生产变革都会形成新的设计风格。在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第一次生产变革带来的是人们对于产品设计审美的思考,第一次世界工业博览会呈现的审美趣味低下的设计引起了以莫里斯等设计家的思辨。到了20 世纪初,生产变革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对道德与责任的思考,标准化的生产强调形式追随功能,重视生产变革所带来的成果应该通过设计为人所享有,强调设计应该具有民主性。

2 社会语境中的设计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服务的造物艺术,是在人与物之间架设友好关系的桥梁。首先,借助于生产变革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之适应的技术手段来适应生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语境。消费社会是现代主义之后兴起的,这种生产变革之下的社会文化类型面对设计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个富有结构的社会领域,由于每个人都希冀获得最为理性的享受,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节奏加快,需求连续进攻,最终导致巨大的生产力和更为狂热的消费性之间差距拉大[1]。批量生产设计与大众可负担得起的消费的结合成为了一种现实,社会生产的导向实现转变,消费需求逐渐开始主导社会生产。其次虽然在战后的消费主导的生产变革之下的设计仍然功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也对设计的附属价值极为重视,实际上就是设计的符号价值,这种符号价值对于符号的接收者往往有着极为强大的吸引力。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及其团队所发布的第一代iPhone,并且在当年6 月29 日投放市场。多点触控技术和它友好的用户界面设计都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更是苹果公司每年在智能手机市场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其他制造商的智能手机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消费文化中的感性消费导向也逐渐变得尤为重要,消费社会下的感性消费导向为设计实践者和生产厂商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再次,现今的消费社会语境中,消费对于生产变革与设计的主要特征是附属价值所延伸出来的功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消费社会符号价值成为了社会的终极价值,而这种符号的传播与实现则是依靠广告成为一种生产变革之下新的图腾。符号价值在女性消费心理更为普遍,众多的时装、首饰、箱包、化妆品、香水等品牌更具这种符号特征。国际高端时尚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设计生产的时尚品就是这种符号价值的体现,通过产品设计色彩与式样的不断更新变革进一步刺激了生产厂商与符号接收者的需求,形成双方互相刺激需求的生产模式。消费社会下的生产变革对设计的影响,对设计来实践及产业来说应当加深对“符号价值”潜力的发掘。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民众的深层次需求进行分析,做用户画像的研究,设计符合生产变革之下用户需求的方案,适应这种消费社会。

3 新的生产变革中设计的启示

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变革、城市化、消费主义发展合力的产物,而现代设计又反作用于生产变革、城市化、消费主义、全球化的进程。进入新世纪以后设计的发展与上世纪表现出了很大不同。如果说上世纪是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那么在21 世纪则是完全以消费为导向了。形式追随功能已经不是唯一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了,体验型设计,共享语境下的创新型设计等。体验是构成人们生活复杂性系统的综合性实体[2],是当一个人达到体力、智力、情绪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也就是通过各种体验操作达到视知觉上的享受。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曾说:“很多时候,我们正因为那些不存在的东西而感到骄傲。对于我们来说,重点就是完善再完善,直到用户和同他们互动的内容之间没有障碍为止。”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说:“苹果的伟大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够通过贩卖感情而成为亿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当“设计不只是设计”的时候,正说明设计无处不在,它可能长在道路两旁,陈列在商铺的橱窗里;新世纪初期正值第三次产业革命与第四次产业革命交叉进行: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它不会改变我们做什么,但它会改变我们。新的生产变革之下的设计作品正在一点一点的感化人们,让人们感受到设计的气息,这就是体验型的设计。

4 结语

任何一种设计运动的兴起或者设计风格改变都可以归因于技术发展推动的生产变革在设计上的延伸,在设计实践中体现出生产变革的特点,这种特点的体现往往能引发更多的审美思辨。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则是与生产变革具有一致性;呈现出对早期的模式或者是思想的“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形上升过程。基于产品学的后现代设计,则是现代设计发展走向多元化。这些正是生产变革在设计实践上的延伸,它并不是简单地对设计风格流行的反复,而是一种随着生产变革持续深入的在设计审美多元化、设计实践差异化的体现,是一种体现设计本质的积极探索。我们的设计也许能够穿越时间的维度,拨开生产变革背后的迷雾。回望设计发展之路,当下设计界只有正面迎接生产深度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才能够为设计持续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符号变革消费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