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爱国棒棒传
2020-11-18
听父亲说,很早很早以前,爷爷和奶奶带着他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濮阳县(濮阳,最初归山东管辖,现属河南管辖)逃荒讨饭来到陕西。那时爷爷用一条扁担挑着箩筐,箩筐里装着仅有的一床破旧被褥和几件破烂衣服,这便是来时老家的全部家当。
爷爷和父亲落难之地,便是我现在一直居住的渭河以北的一个村庄,即徐家滩村。村子因70%的户族姓徐,是从湖北逃难而来,后才有了马、范、李、王和我们白姓家族;又因村子所处地势低洼潮湿,常遇雨涝而积水成滩,故村名由此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已到了懂事的年龄,记得每遇阴雨连绵,村子积水成灾,不少家里房倒屋塌,大人整日提心吊胆。“互助组”发动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我看到什么也不是的爷爷跑前催后,吆喝大家,你添一块砖瓦,他献一根木料;我帮你家干活,你在我家吃住(既要帮工,又要请吃住,因为邻里房倒屋塌后无立足之地),大家亲亲热热似一家人。为了彻底改变低洼水涝的滩地,爷爷他们扛着铁锨,拿着撅头,用了10多个日日夜夜,挥汗冒雨,手脚不停地在村北修了一条长约1500米,宽5米,深3米的退水渠,将村子积水排走。记得爷爷修渠时挖坏了镢头、锨把,砍下屋后槐木杆安好再干。此后政府动员临近的几个村挖通了上下游的排水渠沟。自此,当地群众安居乐业。那时候爷爷逢人便说“是共产党、毛主席拼死拼活,为咱打下了江山,咱咋也不能丢失掉自己的窝呀!”
爷爷的话像一粒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深深地在父亲的心里扎下了根。父亲年轻有为,火气盛,吃苦肯干,村里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就被大家推选为星火农业合作社主任。他以社为家,没明没黑地跑事。到了高级社时,越干越有劲,社里的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195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用拖拉机耕地,用“水打磨”发电),粮食上“纲要”,皮棉80斤(均为亩产)。当年高陵县被授予由周恩来总理签名、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别提爷爷和奶奶有多高兴,连连夸赞说:“农业合作社就是好,我娃给社里争气了!”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大人娃娃都会唱的民谣:“星火社好比一团火,原来就是人点着;共产党日夜把它用扇煽,越来越像火焰山。”
到了人民公社化的1972年秋季,生产队里种下的600多亩玉米经过渠井双灌,绿油油齐凑凑的玉米长到齐腰高时,需追施化肥。物资统购统销,化肥紧缺,凭本供应。分配给队里的有限化肥,远远供不上大田庄稼的需求。看着大片大片地里的玉米,一天天杆发细叶变黄,人们心急如焚。生产队长派父亲(不再任职)和马八叔两位在村里享有威望的长者,前去距村近百里之地的渭北旱塬蒲城县孙镇,两队商定“以粮换肥”(注:旱塬因缺水,无法使用化肥),共为我队兑换2000余斤“救命”化肥。父亲他们是赶着马车,带着干粮,一路上塬下坡,提心吊胆地将肥料拉回队里。那一年大田的亩均产量高出往年近百斤。这明摆着的大好事,却被工作队以“为集体搞投机倒把”的罪名,让父亲在群众会上“交待检查”。那时流行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将父亲为队里兑换回的肥料救活的玉米,硬说成是父亲他们“救活了资本主义的苗”。
虽然过去了好多年,每当提及此事我和弟妹们总免不了怨气。可是心怀大度的父亲总是这样认为,过去的纠正了,党对着哩,国家对着哩!一字不识、温和善良的母亲也会说:“不怪有的人‘整’你父亲,是上头把线线没划正,下头的人跟着瞎胡跑哩!”父亲曾经对我们讲,咱国家不能再折腾了,到头来受害的还不是咱老百姓自己?父母教育我们要和村里人和睦相处,不能惹是生非,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
父亲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激励鼓舞着我做人干事。我从1969年任教,有17年的中小学教师生涯。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即“四喜临门”:我光荣入了党,转了正(民办转公办教师),取得了大专文凭,进了县教育局工作。不久又被组织调入县委办公室工作。父亲高兴的脸上像开了朵花似的,笑过后说:“娃呀,你去县里做事,端上了国家的饭碗,要一心一意按国家政策办事,千万不能给咱村里人丢脸!”退休前我一直在县志办任职工作,我和几位老同志守住清贫,耐得寂寞,不攀不比,静心修志,秉笔直书。在2002年完成了我县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志书《高陵县志》。
祖国,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里,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爷爷为了这个家,实干当先,以苦为荣,让村里人有了立足之地;父亲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扑下身子干,甚至忍辱负重,把大伙的公益事情搞得如火如荼;到了我们这一辈,为了把家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而锲而不舍地奋斗着。我们还要教育子孙后代,为建设幸福美好的大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