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归晋知罃》中“惩”字注释商榷—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

2020-11-18郭香溢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警戒义项

郭香溢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

王力的《古代汉语》将“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1]。”中的“各惩其忿以相宥也”解释为“各惩一时之忿,而相互原谅”,将“惩”解释为“惩戒”。据此注释, 全句应译为“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各自都惩戒一时的愤怒而互相原谅,两国都释放俘虏来结成友好[2]。”但是综合来看,将“惩”解释为“惩戒”不符合整体语境和现代汉语的语用习惯,此句中“惩”更接近“克制、停止”义。

1 基本义项

“惩”始见于篆文。从心、征声。从心,最初表示内心的状态,表示一有不好的迹象心中就产生警戒,本义是警戒。

《汉字源流字典》[3]认为“惩”的演变历程为:本义为(1)鉴戒,警戒:予其惩而毖后患。引申义为(2)鉴戒:惩难思复,心焉内疚。(3)止,克制:各惩其忿以相宥也。(4)责罚,处罚: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5)被惩,苦于: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惩”的不同义项的演变顺序大致是:(1)鉴戒,警戒→(2)鉴戒→(3)止,克制→(4)责罚,处罚→(5)被惩,苦于。

《汉语大词典》[4]中“惩”的义项有:(1)惩罚;(2)克制、制止;(3)鉴戒;(4)苦于;(5)恐惧;(6)告诫;(7)升腾。《汉语大字典》[5]中“惩”的义项有:(1)借鉴;警戒;(2)止;(3)惩罚;(4)苦于;(5)确定;(6)升腾;(7)恐惧。《中华字海》[6]中“惩”的义项有:(1)警戒;(2)处罚;(3)克制;(4)苦于。《中华大字典》[7]中“惩”的义项有:(1)㣻也;(2)止也;(3)恐也;(4)苦也;(5)为创艾;(6)腾也;(7)通“征”。

在古代汉语中“惩”的制止义和惩戒义都很常见,属于常用义项,但王力《古汉语字典》[8]中“惩”的义项只有3 个:(1)惩罚;(2)苦于;(3)假借为“腾”,缺少“克制、停止”类义项。

2 现代汉语搭配原则与文本语境

孙雍长在《训诂原理》[9]中指出:“清代训诂家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所作出的体认和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代训诂学家强调“随文释义”的重要性,“随文释义”即训释字词义时不脱离原文,符合原文的语境。对古文中字词的的注释,应当遵循训诂学中的“随文释义”和“以训诂代经文”的原则,古语今译。用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语用原则的白话文来翻译文言文,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王力《古代汉语》将“惩”翻译为“惩戒”,“忿”翻译为“怒气、怨恨”,原句译为“惩戒一时的愤怒”。查询《汉语大辞典》[10]发现,“惩戒”的义项有:(1)惩罚以示警戒。(2)以前失为戒。“怒气”意为:被激怒的情绪。根据现代汉语词语搭配习惯,“惩戒”通常和某种相对具体的对象或行为搭配,没有与“怒气”搭配的习惯。在北大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系统中对“惩戒怒气”的搭配进行检索,未查询到符合要求的记录。用“克制怒气”查询后,共找到8 条符合现代白话文搭配规则的记录。

从文本语境角度细审文义,“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是知罃回答楚共王的话,意在掩盖彼此之间的矛盾,希望两国达到和平友好的状态,若将“惩”解释为“惩戒”则与知罃的意图不符。合上下文观之,应将“惩”解释为“克制、停止”义更恰当,否则与下文“两释累囚以成其好”无法相承。

3 相关文献佐证

在先秦文学作品中,“惩”的“克制、停止”义较为常见,在《诗经》《楚辞》《周易》中都能找到相关例句。

《诗经·沔水》有“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大意是:民间谣言纷纷起,不去制止哪能行。对此《毛传》有言“惩,止也”。《诗经·十月之交》有“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经注析》认为“惩,止”,意在表达今之执政者怎么不制止恶政。《楚辞·九章》有“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屈子章句》认为“惩,禁也”。又有“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楚辞章句》认为“惩,止也”,“惩连”与“改忿”相对为文。《周易》中有与“各惩其忿以相宥也”相似度较高的表达:“君子以惩忿窒欲”。在《周易》的表达中,“惩”和“忿”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指君子应控制好自己的忿怒情绪,抑制自己的私欲。

以上文献中“惩”的含义与《楚归晋知罃》相似,在与“忿”搭配时常选取“克制、停止”之义。

4 其他注本注释

历代注本对《楚归晋知罃》里“各惩其忿以相宥”一句有不同的解释。除未专门给“惩”字作注外,有的注本认为“惩”是“惩戒”义,也很多认为是“停止、克制”义。

持“惩戒”义的有:《春秋左传注》[11]将“惩”解释为“惩,戒也”;《先秦史传文译释》[12]将“各惩其忿以相宥”译作“各自惩戒往日的忿怒而互相原谅”;《古文观止注译》[13]译作“因接受教训而惩戒自己”。持“克制”义的有:《左传译文》[14]将“各惩其忿以相宥”翻译成“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古文观止译注》[15]认为是“现在双方克制了自己的忿怒,因而达成互相的原谅”;《左传译注》[16]将该句译成“各自懊悔自己当初的怨恨而相互宽恕”;《白话左传》[17]译成“各自抑制自己的愤怒,求得互相原谅”。

由此可以看出,《楚归晋知罃》里的“惩”在现代白话文译文中常采用“克制、停止”义。

综上所述,可以从各工具书中“惩”的基本义项及演变过程、文本语境、相关文献佐证和其他注本注解这四个方面证明,在《楚归晋知罃》中“惩”字应解释为“克制、停止”更为恰当。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警戒义项
美国、英国、芬兰3国军队在芬兰开展警戒之狐军事演习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我们的地球怎么了?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