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杜诗学指南
——读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
2020-11-18王猛
王 猛
明代是杜集流传以“选隽解律”为特色的时代。①因明清学术的转型,明代学术往往被认为“盘旋于章句”,空疏不切世用。②明代的杜集文献也因之一直未受到学人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学术文献的重视,对杜集文献的研究方兴未艾。自万曼先生写《唐集叙录·杜工部集》对杜集文献成书、体例进行梳理以来,近三十年来先后有周采泉《杜集书录》,郑庆笃、焦裕银等《杜集书目提要》,张忠纲、赵睿才等《杜集叙录》等著作对唐宋以来杜集与杜诗学文献的流布进行了整体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文献为中心对杜集文献和杜诗学进行断代研究的论著迭出,如孙微《清代杜诗学史》(2004)、《清代杜诗学文献考》(2007),郝润华等《杜诗学与杜诗学文献》(2010),赫兰国《辽金元杜诗学》(2012),曾祥波《杜诗考释》(2016),魏景波《宋代杜诗学史》(2016)。王燕飞的《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恰逢其时,为明代杜集文献的研究填补了空白。
《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对明代杜诗选本和评点文献的刊刻、存世、研究整理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从明代杜诗学文献的整理、影印和工具书,到明代杜诗学及杜诗学文献的研究论著均有涉及。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搜集有明一代之杜诗文献,进而将明代杜诗选本和评点置于科考制度、图书出版与流通、文学创作思潮等社会文化背景中。斟酌古今,通过上溯宋元,下勘清代杜诗学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又通过对伪《杜律虞注》、颜廷榘《杜律意笺》、张綖《杜工部诗通》与《杜诗本义》、林时对《杜诗选》等进行个案辨析研究。颇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当前三种杜集目录文献——张忠纲等《杜集叙录》、郑庆笃等《杜集书目提要》以及周采泉《杜集书录》基础上,对明代276年间60多种杜诗选本与11种评点本撰写叙录,对各种杜集选本、批点本的作者、刊刻年代、主要特点、馆藏存世情况等都予以解题。其精思与细作之学术作风在书中处处可见,比如针对杜诗选本的情况,以律诗、古体、诸体杂合、李杜诗合选、存佚情况等分门别类。比如既有针对杜诗选本文献特点的细致梳理,又有溯源古今,遥勘海内外文献存世情况的观照。又能通过对作者归属,版本来源存疑的文献进行辩证而有新的创获。
杜诗“律切精深”之特征在明代受到特别的重视,燕飞也对元明重杜律的渊源脉络进行了细致爬梳。文献研究本身涉及到前人旧说“杂然胪陈、薄殖浅陋,实则异常繁难、错综交纠”③,燕飞的研究不避艰难,出入典籍,并注意对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进行理论视野的关照,往往有引人深思的观点。如在对批点本的研究中统计得出贬杜的批点比例高于褒扬,徐渭、郑善夫、郭正域等人的批语呈现出批评多于褒扬的倾向。他注重将对明人学术思潮的探讨放在学术史脉络上,着重从“诗史”说、“格调”说、“贬杜”论三个角度探究明代杜诗学的渊源流布。从文献的相互关系出发往往能注意到文学思想变化的隐微之处,比如他指出“明代深受朱熹思想的影响,在诗歌注释方面已经表现出受朱熹注《诗》的迹象”, 对仇兆鳌《杜诗详注》受《诗集传》的影响提供学术史对比研究的维度。在文献的异代流传与接受层面,燕飞颇为注意从元明杜诗注批本的流传影响角度发微,对范梈《范德机批选杜工部集》、赵汸的《杜工部五言赵注》、董养性的《选注杜诗》在明代的影响都有所分析,并指出“高棅《唐诗品汇》中杜诗部分可能来自范选”④;比如对《杜律虞注》的研究,其在方法上有别于前人对《杜律虞注》侧重辨伪之考述,而是通过对元代张性《杜律演义》和明代《杜律虞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辩证,力图还原明人对于“伪虞注”的认识、讨论与争议,如赵本学《注杜声律》、王维桢《杜诗七言颇解》、赵大纲《杜诗测旨》、冯惟讷《杜律删注》等文献都“或以张性《杜律演义》为底本,或以《杜律虞注》为蓝本,注解中也多引用虞集注,或赞同,或批驳”⑤,给学术界相关明代杜律类文献的嬗变之源流本末提供了清晰的图景。
此书在个案研究方面也用功颇著,多以前人未涉及或未精研文献发微,此前明代杜集文献仅有王嗣奭的《杜臆》经过整理出版。《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则以四个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为区别,对张綖的三种杜诗学文献、颜廷榘《杜律意笺》、邵傅《杜律集解》以及林时对《杜诗选》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其对颜廷榘《杜律意笺》和邵傅《杜律集解》的成书、体例及版本的研究,都为新创。在刊刻、成书时间等辨析之外,注意其“保存前人旧注的文献价值”。杜集“历代旧注,就是在不断的注释中逐渐消亡的”⑥,自宋代以来“千家注杜”,杜集文献成蔚然大观,然而文献之间的接受与继承关系如何,往往易为学者所忽略。明代杜集的评注笺释中,宋元以来的影响有其踪迹,如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黄鹤《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刘辰翁《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董养性《选注杜诗》、伪《杜律虞注》等,又有诸多评点来自诗话文献,如《王荆公语录》、范元实《诗眼》、苏轼《东坡志林》、黄庭坚《山谷诗话》、邵伯温《邵氏闻见录》、陈师道《后山诗话》等。燕飞的研究着力于辨清文献之间的接受和影响,指出《意笺》和《杜律集解》“广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前人和同时代人有关杜诗的注释与评论,这为我们了解明代人的杜诗学观点提供了文献依据和资料基础”⑦。进而又通过对两书与同代文献如胡应麟《诗薮》、赵大纲《杜律测旨》、谢杰《杜律詹言》、张孚敬《杜律训解》(已亡佚)、黄广昇《杜律注解》及湛若水、邵符卿注等的征引延展讨论明代有关“以意逆志”和“诗史”说的争论,为杜诗诗史说的研究,以及元明杜诗学文献的还原都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导引。
再如,对张綖与林时对杜诗选本文献的研究。除去对《杜工部诗通》和《杜诗选》的成书刊刻、版本有所辨析,还通过绵密细致的考证,认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杜诗释》残卷的作者实乃张綖”,为明中期以后杜诗学的研究探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与反思视角。亦通过对林时对生平著述的考证,将其选本与“不笺一字是功臣”的时代风气与明末遗民对杜诗的接受等学术话题关联起来。同时,对明代杜诗学中的“格调说”“辩体”等重要问题所涉及的讨论考订异同。对其如何启后人津逮,对明清诸注家之影响“剖析条流,辨章学术”⑧,为明代杜诗学研究在文献、版本、学术、接受、阐释等维度提供了综合而有益的见解与视角。
总之,《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以明代杜诗选本与评点文献为中心,既有详考典籍源流,对文献溯原彻委之勤勉“功夫”;又有提纲挈目,对明代杜诗学嬗变“通论源流正变”的精要“学问”。⑨该书为明代杜诗学的深入研究和条别源流,提供了一个纤悉精详的文献与学术地图;也为明代杜诗学研究在更多维度上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思路。
注释:
①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②(清)钱谦益:《赠别方子玄进士序》,《牧斋初学集》,(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5卷,第992页。
③⑥刘跃进:《关于杜甫文献整理的相关问题》,《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年7月3日,第16版。
④⑤⑦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新华出版社2019年版,第63页、第87页、第100页。
⑧余嘉锡:《四库总目提要辩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页。
⑨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