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2020-11-18林晓妹
林晓妹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经过多年的党性教育培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但某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仍存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强或淡薄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341起,处理人数3720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数26234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60.9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81.9万件,立案31.5万件,处分25.4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0.2万余人,县处级干部1.1万人,乡科级干部3.7万人,一般干部4.3万人6。此前的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173.7万人次①李斌雄,廖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0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如此多的党员干部被查处,这表明部分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淡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刻不容缓。
纪律与法律的实质在于他律,都是以刚性的惩处产生威慑作用使人望而止步,但光靠“手莫伸,手伸必被抓”的警示是不够的。如果贪腐或违规易如探囊取物,且人们对纪律与法律没有认同感,那么人们总是有铤而走险的冲动,纪律与法律的效力和公信力将大打折扣。只有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法律和纪律的约束,才会有真正的法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①习近平:《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145。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抑制尤其是被动有意抑制思维、情绪、注意、习惯性反应和抗拒诱惑行为的自我控制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资源产生损耗,从而降低其后续自我控制能力②张国礼,曹美,仇悦:《自我控制引起自我损耗研究述评》,《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6期。。这里面最本质的问题在于党员干部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其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从根本上说,党员干部要做到自觉自愿地接受法律和纪律的约束,主要依靠以下两点:一是靠人们内心上认同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认识到严明的法律与纪律不仅是用来管束自己的,更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与安全的。二是靠习惯。人的本质性体现为其自由意志与主体性,如果抹去人的主体性,人的一切遵纪守法行为都成为不可能。如果仅仅关注党章党规党纪的制定或修订而忽视了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就可能出现如下两个结果:一是孔子所说的“民免而无耻”,即人们因为惧怕惩罚而不敢违反党章党规党纪,但是没有羞耻心,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党章党规党纪的约束,甚至还会出现党章党规党纪管辖之外的违反党的宗旨的行为;二是老子所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现象,其现实表现就是监狱人满为患。
二、当前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执行监督方面的问题,更有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当前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内容不够具体,流于概念化。应当说大部分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内容都很好,但要求高大上且较为模糊。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虽多,却没有注意到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的培养应从日常工作生活习惯的培养做起,对习惯培养的原则不够尊重、方法探索不足,使干部在行为习惯养成上不得要领。中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并向公众公开播放的四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红色通缉》和《巡视利剑》,是对党内相关法规的具体深入和生动形象的诠释。这种鲜活具体的宣传教育产生了震撼性效果,但类似的方式还不够多。
其次,重直接教育甚于间接教育,主要利用法律、党纪、案例等正面警示直接规劝,少利用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方式激发干部的正义、真、善、美、爱、成就欲等精神需要或理想信念的追求,间接弱化人的不良低级需要和膨胀的物欲。当然这几年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如2019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贯通三大逻辑,其中重要的就是把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互贯通起来。不少地方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了现场体验与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让党员干部从历史的鲜活故事中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体验当年革命先驱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激情。这种教育培训方式效果较好,但总体上这一方式运用仍显不足,今后应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更加常态化制度化地推动间接化的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培养。
再次,教育培训未把重点放在增进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内在认同和理性认识上。通过认真剖析当前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现象的深层次根源发现,除了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亦非常显著。比如如果人们从观念上把享受特权、不遵守规则和违反党章党规党纪,视为一种可以容忍的甚至令人羡慕的行为,使违反党章党规党纪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容忍甚至鼓励,那么这将对社会风气造成消极影响。可见,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在坚持直接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认同教育,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199条所要求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原因所在。
最后,在干部群体中通过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从而转移党员干部对低级趣味的关注、弱化其低级欲望明显不够。通过充实丰富个人生活来转移干部对低俗欲望的关注或追求,可有效地强化其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在具体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直接说教式讲授多于凸现党员干部主体性的体验式、分组讨论式、案例式等方式方法,存在着以传达等浮于表面的方式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不良倾向。读读相关文件、照本宣科地发发言、应付性地写写总结,是一些单位完成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任务的常用方式。这些单位较少进行深入讨论,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还有一些单位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常常是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敷衍了事,往往以单位领导的意志为转移,使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走了样、变了味。这些教育方式方法较容易引起干部的逆反心理。
三、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培训的方式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要在全党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89。他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2月1日。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着力使党员干部认识到严明党章党规党纪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从而增强其学习与尊崇党章党规党纪的内生动力
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的培养不仅靠惩罚起到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使党员干部认识到严明的党章党规党纪不仅是用来管束自己的,更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这里面涉及干部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党纪国法的问题。要引导党员干部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党规党纪是严格一点还是松、软、乱一点对我们个人更好?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党史上最严的党规党纪是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最好的保护。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党员干部因廉洁问题倒下?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里,党规党纪执行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事实上,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越是抓早抓小效果越好,以下这则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古代有位守寡的母亲养育一儿子,家里很贫困,当儿子小时候第一次偷东西回家,母亲非但没有惩处还夸奖他有本事,于是儿子从小偷小摸逐渐变成大偷大盗,最终被判处死刑。儿子临刑前将母亲叫到跟前,母亲以为儿子会依依不舍地与她惜别,出乎意料地儿子狠狠地把母亲的半只耳朵咬下来,并对母亲说:“我恨你,都是你害死我的,你若在我第一次小偷小摸时惩处我,告诉我这是不对的,我今天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党内不少领导干部被处分后的感慨与故事中的小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里面涉及的是对人性与自我的深刻洞察,诚如帕斯卡尔所说:“人必须认识自己,如其这不能有助于发见真理,至少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没有别的比这更为正确的了。”①〔法〕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6。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党纪国法严明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须先引导他们洞察人性认识自我。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浮士德这样说道:“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②〔德〕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57-58。这就是所谓的“浮士德难题”。“浮士德难题”其实反映的就是人性的二重性悖论。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理性和意志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好,其实人生充满着诱惑和陷阱,不能仅凭借自己天生的“性”而高枕无忧。只有随时警惕自己、约束自己、主动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才能保护自己免于堕落远离危险。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所以面临的诱惑比常人更多,更需要以严明的党章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自我认识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我们其实并不认识自己,并不真正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若要管理好自己,首先要认识到人难以自己管住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权力一旦成为香饽饽,社会就会变得失衡、浮躁甚至疯狂而群魔乱舞,在群魔乱舞的社会里个人想出淤泥而不染何其艰难!我们党彰显党章严明党规党纪,目的就是为公权力立规,使党员干部敬畏党章党规党纪,既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我们自己救赎自己。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始终在保持谦卑中加强自我修养与主动接受党纪国法约束的统一。
(二)注重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良好习惯养成,培养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我的自律意识
康德指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惟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而且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③〔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43-44。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强,本质上体现为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自律意识强与行为习惯好,即体现为党员干部依靠内在的认同自觉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并养成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好习惯。如果仅仅让党员干部牢记党章党规党纪条款,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效果还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单纯靠自我意志控制的行为是难以为继的。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反应,需要更少的意志力参与和内在资源消耗,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增强的体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强与弱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工作生活的习惯方式,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是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养的基石。例如,身为党员干部首先要了解党章党规党纪的具体条款,并不断遵照执行而使之成为习惯。因此必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的核心环节来抓。当然,习惯培养需要遵循其规律并探索出一套科学方法才能见效,如习惯往往与潜意识或下意识有关,所以习惯养成需要充分调动潜意识的力量。“习惯”的英语单词是“Habit”,这个词的一个解释为:习惯,癖好①张柏然:《新时代英汉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51。。可见人的兴趣爱好等与其行为习惯养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与其试图让党员干部努力去克服低劣言行,不如用良好的兴趣爱好占据其身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要着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兴趣爱好,他说:“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是有品位。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②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82-83。但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企图通过笼统地说教促成习惯,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重复行为训练。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采用重复训练,而规则要求如果反复太多会导致对方抵制并产生逆反心理,所谓“训人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当前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及管好八小时以外生活的要求,要促成党员干部养成这些习惯,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并着力营造相应价值导向的文化氛围。把巡视巡察中和内部自查发现的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等问题摆上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让大家对标党章党规党纪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经常性的谈话函询,抓早抓小、及时帮纠,可让党员干部及时认识到错误并立整立改,促进党员干部养成谨守纪律红线、法律底线的习惯。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③《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http://www.cannews.com.cn。他强调:“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实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④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重要论述摘录》,《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15期。
(三)注意培养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以激发他们高尚精神需求和理想信念追求,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党纪的理性认同
自我控制或多或少会产生自我损耗。如果损耗太大兼之缺乏可持续补偿,人的自我控制行为就会难以为继。心理学家将自我控制的方式分为三种:趋向型控制、抑制型控制和放松型控制。趋向型控制是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自发地去诱发或激活相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也称激活系统,如从事兴趣爱好活动中的自我控制;抑制型控制亦称抑制系统,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用理性或意志去抑制相应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冲动;放松型控制或称平衡系统,是指为了达到目标有意识地如同深呼吸般调适自己保持一个恰当的唤醒水平或放松状态。相比较被动式抑制型控制(当然内在认同也可使抑制型控制有较高的自由自主性)而言,趋向型控制过程的自由自主、强烈的动机等可大大地降低自我损耗,避免产生逆反效应,且自我损耗之后的自我肯定、自我愉悦、较好的身心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正向补偿效应,使自我控制获得可持续的自我资源补充①张国礼,张力为:《自控损耗忽略的内容:自我控制的启动效应》,《心理学探新》2017年第5期。。由此可见,更多地依赖间接教育或正向激励,可使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养成方式方法成为可复制可广泛传播。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情欲、我们才有幸福,反之,乃是因为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能够克制情欲。”②〔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248。因此,与其直接去压抑情欲,不如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超越自我感性生存状态、超越狭隘的自私自利立场、摆脱情欲支配与外部环境的强制和奴役,深刻认识到人人都将个人适度的自然权利让渡给他人或社会,并主动服从国家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个人才能回归理性,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事实上,一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摆脱对环境依赖的程度与对自我掌控的程度。比如党员干部对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的热烈追求,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其增强对正义、真、善、美、爱、成就欲等精神需求和理想信念追求,培养法治意识,从而远离低级趣味的东西,进而从内心上增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的认同。比如欣赏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麦克白》等,可以更深刻地洞察人性与自我,站在普遍人性的高度来怀疑人性与自我,有助于党员干部真正解除自我认同、自我辩解式的自我防御,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从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的深层意蕴,真正理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深刻道理,并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四)加强党员干部心理疏导保持身心平衡,滋养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党员干部只有生活幸福、心理健康才能滋养真正的仁爱之心,才能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律是一个枯燥且漫长的过程,如果缺乏健全平衡的心理将难以持续下去。中国古代的自律思想追求理想境界甚于健全平衡,这在原始传统小农封闭的超稳态社会也许适合,但在今天高度开放、人口频繁流动、贫富悬殊、科学昌明的社会中,生活充满诱惑,人心动辄失衡。在不少落马官员的悔过书、忏悔录中,他们谈论最多、感慨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诱惑,不少人被胁迫或在诱惑与胁迫的双重压力下沉沦。充实丰富的日常生活、高雅广泛的兴趣爱好,是我们拥有抵制诱惑良好免疫力的基础。压抑或控制自然的情绪反应、思想所需的意志力远远强于自由表达自然的情绪反应和思想,这已被相关的实证心理学研究所证明,意志力的消耗会造成自我内在资源衰竭,从而降低自我控制力,进而导致更多的内在的自私自利冲动或攻击性行为③詹鋆,任俊:《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9期。。显而易见,自我控制力下降、自私自利冲动和攻击性行为都可能表现为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因此,正如大禹治水成功之道在于“导”不是“堵”,与其压抑情欲或想法,不如选择合适方式释放出来。如经常性及时小宣泄可避免大崩溃,偶尔适度合法合理的小放纵可避免大任性。克制与宣泄必须经常轮换,才能拥有长期良好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