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微凉
2020-11-17积雪草
积雪草
清秋时节,白露踩着光阴的节点,轻轻走来。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是一个清雅静美的节气,像一个恬淡素美雅的女子,从古老的《诗经》中翩翩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光阴抵达白露这一节,夏天的暑气早已荡然无存,初秋的灼热也已渐渐消散,天地之间初现肃穆静气,夜晚有了如水的凉意,草木有了白白的水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节气至此,昼已短,夜变长。阳渐消,阴渐长。露凝而白,秋水渐老。
秋风一夜凉似一夜,秋虫在微凉的夜里,绵绵密密地吟唱你听不懂的歌谣,一声声,仿佛用尽最后的力气,也仿佛过了今夜,就再无用武之地,所以唱得欢实,唱得卖力,唱得人心静如水。
听了一夜虫鸣,晨起时,你会忽然发现,有许多晶莹剔透的小露珠,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植物的枝葉上、花瓣上,草叶尖上,颤微微的,像散落的珍珠,闪着晶莹剔透的光亮。
偶尔去田间地陇或者到菜园里走一趟,露珠会毫不客气的打湿你的鞋袜和裤脚。那些花草植物庄稼菜蔬顶着露珠, 更加郁郁葱葱,更加肥厚优渥,彰显出生命的丰润和厚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除了白露清寒,还有月光微凉。或许是心境使然,一下子么就想起了诗仙李白的《玉阶怨》:“玉街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和谁赌气吗?站在大月亮底下,不知不觉中,夜已深,白露打湿了鞋袜。转身回屋,放下水晶帘栊,仍是痴痴地望着帘外的一弯秋月,不肯睡去。好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有什么心事如此想不开?怨从心生。是因为秋夜?是因为白露?还是因为哪个人?谁知道呢!
白露时节,天气微凉,肃杀之气容易让人生出悲秋之感,幸好漫山遍野的庄稼,还有瓜果菜蔬都趁这时节在疯长,空气中流动着果实即将成熟的清香,让人多少心生慰藉。
不信你看,苞谷顶着红缨在风中飘来荡去;大豆笑得咧开了嘴儿;高粱像喝醉了酒似的,涨得满脸通红;谷子沉甸甸的,腰都快弯到地上了,还有地里站着的水灵灵的大白菜……
还有山坡上那些挂满果子的树,繁枝累累,大红的枣子,酸甜的苹果,金黄的鸭梨,穿着厚衣的栗子,葡萄架上是一串串的葡萄,藤蔓上结满丝瓜扁豆……,秋天像一副五彩斑斓的画,金灿灿,红艳艳,明晃晃的阳光照亮了农人喜悦的脸。这时节,秋天已是呼之欲出。
玉露含秋,白露是大自然恩赐的玉液琼浆,悄无声息地滋养着大地,滋养着世间万物。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这时节应该早睡早起,适当保暖,饮食上防湿润躁。从心理上来看,应调达心情,疏理情绪,防止悲秋抑郁。
如今,一直保留过白露这个古老习俗的地方似乎越来越少。福建人喜欢在白露前后,吃些龙眼进补;北方人则有吃红薯的习惯,他们认为红薯最能补中益气。老南京人则喜欢喝“白露茶”,想来是因为秋茶带着露水的清甜更加甘醇可口。江浙一带喜欢在白露前后,酿制微甜的米酒。温州等地喜欢进食用中药配制的“十样白”,滋补身体……
世间万事万物都依节气而行,错乱不得,不仅仅是季节如此,人是如此,动物也是如此。古人把白露细分为三侯:“一侯鸿雁来,二侯玄鸟归,三侯群鸟养羞。”到了白露时节,候鸟开始迁徙,人们忙着储备过冬的食物,趋利避害,物竞天择,此乃自然法则。
“节令”这两个字最为厉害,像是将军的一声令下,不能怠慢,节令一到,世间的万物所有的一切都得让路。大自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一切都有规律可寻,都有不可更改的路线,季节交替,循环往复。
节气一步步纵深,时序进入白露时节,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等白露一过,天气转凉,秋意转盛。这时节,有一种树,叫枫树,此时正走在绯红如火的路上,经霜之后,会灿若云霞。
今夜,良辰美景,白露煮茶,且与君共饮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