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济南南部山区打造成发展康养产业的摇篮

2020-11-17王征

产权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康养山区济南

王征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但是,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许多老工业城市的风光不再,而许多新兴城市和地区却因为挖掘出了新的产业增长点而后来居上。事实证明,新经济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远大于传统产业。而康养产业就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打造康养济南必将为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1  康养产业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  康养产业乃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康养产业属于典型的绿色产业,并且是国际公认的唯一不“缩水”的行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勃发阶段,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甚至将康养产业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截至目前,济南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约达19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高于同期全国约16%和全省约18% 的比重。其中高龄老年人占比超过1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比接近20%。这说明济南养老行业需求巨大而迫切,包括养老行业在内的康养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2  发展康养产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契合点。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包括健康养老服务业在内的康养产业将成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指出,健康产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又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并再次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可见,康养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

1.3  发展康养产业符合济南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特点

济南不仅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产业升级换代步伐不够快,产业优势一直不够突出。尤其是缺少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新兴产业,导致了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弱化,这与济南省会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而发展康养产业完全符合现代都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特点,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济南的产城融合,重铸济南的竞争力,能够助力济南昂起省会城市的龙头。而且应当看到,康养济南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济南本地居民。一个地方现代服务业搞得好,可以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消费者。而济南由于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倘若康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辐射力完全可以涵盖全省、周围省份,乃至于范围更为广大的地区。

1.4  发展康养产业能够促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康养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融合能力。“康养+”能够有效带动医疗健康、旅游文化、园林地产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并给原有产业增添新的活力,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曾指出,医养健康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而且,康养产业的发展,能够改变原先养老行业的单纯救助型模式,形成其自身良性发展的再生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流向养老行业,从而促使“银发经济”成為济南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  南部山区是济南发展康养产业的适宜空间

发展康养产业必须盘活济南现有的城市资源,形成产业规模。而现有的市区养老院等康养设施,不仅规模小,而且分布散,还严重依赖于政策扶持,自身再生能力弱。因此,要想大力发展济南的康养产业,既要挖掘存量资源,更要寻找增量资源,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济南南部山区山清水秀,正是大自然赐予济南的一处发展康养产业的理想基地和摇篮。

2.1  济南市区东、西、北三面与中部发展空间有限

济南市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是南山北河、东西狭长。现在东西方向的发展空间已经接近饱和,而且缺少发展康养产业所需有的宁静氛围;老城区中部拆迁难度较大;北跨发展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需要占据大片良田,再进行大面积的拓展恐怕空间有限。而南部山区未开垦的荒山恰恰是发展康养产业的理想所在,这里不适宜发展制造业,但却正是发展康养产业的乐园。

2.2  应当有效利用济南市南部的空间资源

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济南南部有大片光秃秃的绵延山地资源闲置,非常可惜。以前这里只能发展一些零星的观光旅游业和山地作物种植等,不仅布局散乱,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而对济南经济的贡献度一直不算太大。在此发展康养产业,不仅适合南部山区的自然特点,还可以有效整合这里现有的旅游业等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南部山区荒置的山地,拓展济南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2.3  济南南部更适合人居

济南老百姓素来有“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的说法,这是由本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积淀形成的,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无数事例证明,同期开发的项目,市区南面的比北面的发展效果要好,东面的比西面的发展要好。济南市区北部自从清末民初就是工业集聚区,因而将黄河以北定位为工业园区集中带最为适宜。那么在市区东西方向发展空间已经不大的情况下,对于发展康养产业风景宜人的南部山区自然最为合适。

2.4  南部山区纵深发展的腹地更为宽广

济南南部山区实际上是泰山北麓的余脉,泰安市北部与济南南部山区接壤。随着公路、铁路交通的日益便捷,济南与泰安之间已经有日益连接起来的趋势,这为济南南部山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袤的腹地空间。应当因势利导,借助发展康养产业,把这块未开垦的区间很好地利用起来。

3  打造康养乐土,反哺生态环境

3.1  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准,着力打造高端精品

南部山区是一块宝地,因此在南部山区发展康养产业,必须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准着力打造高端精品。从设施到服务,都应当是一流的。多建高档养生园、康复园等,而不应当走低端化扩张的路子,否则就是糟蹋了这块宝地。

3.2  搞好产业融合,形成养老、疗养、休闲、旅游一条龙的康养产业链

康养产业不仅面向老年人,还可以面向各个年龄段的群体。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只要是有康养需求的人都可以成为康养产业的服务对象。人们可以到南部山区来疗养、来度假休闲、来观光旅游,因此要有效整合好原有的观光旅游等行业,形成有序的康养服务产业链。

3.3  爱护生态,反哺生态

以前对开发南部山区的顾虑主要是害怕危及到济南泉水水源的涵养,但那主要是对制造业来讲。康养产业本身就是依赖于优美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不言而喻,在发展康养产业时本身就会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况且,实际上除了趵突泉、黑虎泉等少数几处大的泉眼,更多的小泉眼已经断流,这说明消极保护并不是真正保护泉源的好办法。试想:一是南部山区人群的自发活动时时刻刻都在对泉水水源产生著影响;二是济南方面不开发不等于泰安方面也不开发;三是广义的南部山区与泉水发源的具体地段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不应当因噎废食。更可行的治本方法应当是:一要立足于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二要以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化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反哺泉源的生成;三要形成良性的生态修复机制,实现康养产业发展与名泉保护的共生共荣。

3.4  实行绿色开发,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面貌

南部山区是天然“氧吧”,这是发展康养产业的宝贵条件。所以,在发展康养产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尽量保持原生态。其一,要秉持建筑美学原则,尽可能不建高层建筑,而应当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其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既有利于水土涵养,也有利于保持自然风貌。其三,还要大力搞好绿化,给光秃秃的山脊披上绿装。最终使南部山区这块宝地不仅能孕育出富有活力的济南康养产业,也能使自身的生态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为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济南市委智库专家)

猜你喜欢

康养山区济南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本期导读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山区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
Hi济南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