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成长之路,开成长之门

2020-11-17刘连叶

关键词:书籍读书老师

刘连叶

温总理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 与家教书书籍为友,拉起家长的大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家长就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我们有责任和家长一同探索成功家教的好方法。

只有对家教书籍情有独钟的老师,才更能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有更先进的教育方法。有的专家说,一个孩子的成才,家庭教育占50%以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我们还可以阅读国外的一些书籍,如德国教育家帕斯特·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美国爱德华教授的《开启孩子的智慧天窗》、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等,这些先进的理念跨越了国度,将成为我们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家教方面的书籍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家长,更引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懂得学生心灵的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与进步。学校的三元育才管理模式就是让我们老师拉起家长的大手,家校共建,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 和经典作品为友,拉起孩子的小手

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对老师是学习的好时机。平时也许是一些杂事让我们静不下来诵读经典,而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沉下心来之时,老师自然要先沉下心來。当我们真正的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诵读圣贤之书时,自然能体会到身心愉悦的感觉。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平时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以及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图书,我们都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中午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午读,一起品味着书香的快乐。在阅读交流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老师也会胸有成竹,这样在思想的碰撞中智慧的火花在不时地闪烁。记得我的学生在前一阶段非常喜欢读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我想是什么吸引着孩子们这样痴迷呢?我抽时间读了《轰隆隆老师》《暑假奇遇》《超级市长》等,我发现这些书之所以受孩子们欢迎,是因为这些内容有趣生动,映射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且舒展童心、童趣。当我读到《轰隆隆老师》时,我觉得自己多像那个秦老师呀,严厉、古板,怪不得有些学生总是跟我较劲呢!后来我就适当改变自己的态度,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与我交往了。看来,读孩子们喜欢的书,我们就会换一种方式和学生相处,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课程在改革,所教内容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在教课文时,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读原著或相关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走进经典名著,我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读得不多,充其量看过电视。为了能上好这些课,我利用假期读了这两本书,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是那么心虚了,当我和学生看完一段录像时,还明确了诸葛亮在船内饮酒时就能知道那边插满了箭,然后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面再受箭,更让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身处学习型社会,语文教师更不能没有书卷气。缺乏书卷气,教学就会肤浅、浮躁、底气不足。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要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不能仅凭熟练的技术,更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非常精彩。精彩的背后是因为她之前深层次的文本细读,她备课时找来了原译文和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她查找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她甚至还研究了西方的文化,安徒生写作的背景等等,也只有老师挖掘了文章深层次的内容,才能给学生和听课者带来如此多的体验和感受。窦老师的课,有一种无法让人企及的大气,精巧的设计、繁复的结构、深度的挖掘、广度的拓展、现实的角度、东方的视角、西方的文化……都是那样自然而然融进生命相遇的课堂,让我们不经意就得到一种哲思与启迪。

“教学相长”做教师都有体会,可是能真正“相长”的就是诵读经典的先锋师生了。在你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是否感受到身为教者的自己也成长了。那是因为师生同读经典,教师也受益也快乐!

三、 和教育专著为友,拉起学术的抓手

有一位教育名人曾说过:“读一本教育专著,好像与一位教育专家在讨论;读一本课堂实录,好像聆听优秀教师在上课;读一本教育记事,好像与作者共同在经历日常教育工作的酸甜苦辣;读一本教育心得,好像与作者一起品味着工作的点滴感悟。”的确,读教育专著能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读些故事类的书籍还能行,但当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时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并且觉得有些枯燥。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读读教育家的书籍,细细揣摩,就会觉得那些都是经典。对于教育方面的书籍不是读一遍就能消化吸收的,需要时间,还需要多次阅读。《走遍天下书为旅》讲到:“读一本书,无论你读多少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我读的最多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他在书中所倡导的理念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那么新颖。他带领学生走进果园、草丛,走向大自然,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是任何说教所无法代替的;他建议教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之前先要进行调查,这就是摸清学情而更好地施教,前阶段市教委的李主任做报告中也提到过;他建议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洛克的《教育漫话》、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等教育专著,都需要我们静心品读和感悟的。

前阶段时间,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在网上购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当我再次翻开它,仿佛又见到了熟悉的老朋友,这位大鼻子“雷老师”用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从距今2000多年的孔子到近代史上的陶行知,到现代的李吉林、霍懋征、于漪、于永正、贾志敏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陶行知老人家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这些教育专著是我们前行中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行程。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只有我们在读书中发现了快乐,在教书中就会有“天天春草绿”的感觉。读书是往脑子里“存款”,以后花的都是“利息”,读书是一辈子的幸福。在这个比较浮躁的时代,让我们和学生一起静下心来读书吧!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我们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我们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猜你喜欢

书籍读书老师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