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探索

2020-11-17李凌姬瑞华

写真地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治理方法大气污染新形势

李凌 姬瑞华

作者简介:李凌(1983.01-),女,瑶族,湖南永州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固态废物处理。

摘 要: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气环境的保护,但实际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并不乐观,大多城市在冬季都会出现严重雾霾,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对我国大气污染原因展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要求,本文从污染监测、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规划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方法,希望能够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新形势;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36

引言:在国家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经过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大气污染日渐严重,给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带来了较大挑战。面对这一局面,国家推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希望能够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彻底改善。因此,还应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完成美丽家园创建。

1 我国大气污染原因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去长时间致力于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伴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也日渐严重。结合实践情况可知,部分工业企业过去长时间直接进行废气排放,造成未经处理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大气,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石油生产、煤矿生产等都会排放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污染物,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常常出现超标排放问题,造成大气环境受到污染。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同样将造成大气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北方由于天气寒冷大多通过燃烧煤炭取暖,将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在春秋季节,延续过去农耕习惯,农民会燃烧大量秸秆,同样会造成大气污染的产生。受多重因素影响,初冬季节时常会发生严重雾霾,给人体带来较大损伤。近年来,国家针对燃煤、汽车排放、工业废气处理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系列政策,希望能够使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但由于成因复杂,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2 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要求

大气污染指的是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污染,治理起来相对困难。因为大气污染将在一定区域内产生,并在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流动,向周围扩散[1]。由于大气污染能够跨界,所以带有一定公共性。而大气污染带有外部性特征,最初往往难以察觉,在污染已经形成后将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治理时则将付出较高成本。综合各方面因素可知,大气污染治理属于长期开展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着手提出治理方法。在国家经济发展由粗放向精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治理同样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证治理工作开展能够取得长期效果,以免污染事件一再发生。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大气环境進行改善,还应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和污染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污染治理工作。针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应增加治理力度,不断进行人力、物力投入,以便取得明显治理效果。针对污染较轻的区域,还应进一步分析污染来源和受到的影响,通过科学防控使大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邻近区域之间,还应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建立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污染治理措施,保证区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 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3.1 重视大气污染监测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要求,需要对各地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把控,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结合这一目标,需要重视大气污染监测工作开展,实现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从大气污染成分来看,部分成分有害,需要重点监测。现阶段,可以采用的监测方法从性质上来区分包含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等等。采用化学监测法需要进行空气采样,然后利用仪器、试剂等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对污染成分进行测定,能够完成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施物理监测,包含β射线监测、固体颗粒物监测等多种方法,花费成本较高,但可以取得较好监测效果[2]。生物监测法近年来取得了发展,能够借助植物与大气污染物接触后的反应进行污染成分评判,目前尚未得到较好适用。结合大气污染治理需求,还要加强计量监测方法的运用,通过采样分析对污染状况进行准确界定。如对二氧化硫等常见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可以采用电导法等广泛应用的方法。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通常成分复杂,可以引入红外光谱法等科学方法,能够利用分子能选择性对特定波长红外线进行吸收,根据分子震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情况对污染物类型和浓度进行确认[3]。但针对突发性大气污染,还要采用化学监测方法保证人员安全。

3.2 全力推行清洁生产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治理,还应使污染产生得到有效控制,使大气污染发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而使治理工作成效得到有效展现。而大气污染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在经济转型新形势下,还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行清洁生产,使资源、能源消耗得到减少的同时,减少污染产生。结合这一目标,需要加快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传统能源逐步被替代。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还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如制定限时贴补等政策引导工业锅炉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利用天然气代替煤炭、汽油等进行生产,并加强低氮燃烧技术运用[4]。与此同时,需要加强燃煤、燃油等税费征缴,督促人们加强清洁能源使用。在低消耗、无污染工业产业发展方面,还应增加投资力度,加快技术研发,迫使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型。制定严格准入条件,确保企业能够逐步淘汰落后设备,通过提高产能减少能源消耗,继而使废气等污染物的产生得到减少。在实践工作中,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清洁生产宣传,使民众环保意识得到广泛提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借助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全面开展清洁能源使用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能够使公民广泛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加快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3.3 做好污染治理规划

考虑到大气污染特点,还要做好污染治理规划,从宏观上对相关工作开展进行调控,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根据污染监测结果,能够通过加强数据比较确定各区大气污染状况差异,在总结特点基础上提出相应防治方案。根据城区设立的监测站点数据展开定期分析,能够制定区域阶段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对重点防治区域进行确认,结合产业布局、建设项目开展情况等各方面条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建立污染防控平台,对地方气象站等各方数据进行汇总,能够为区域污染源的排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污染治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根据地形地貌等特征实施网格化管理,并借助平台对区域大气污染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管理,能够为精准化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还应体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强制性,根据区域污染治理计划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并完成应急管理预案编制。针对污染集中和严重区域,应成立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在开展常规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时,保证特殊、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形成部门联动,通过跨区域协作保证区域环境安全。建立完善应急制度,保证大气污染突发状况能得到快速响应和处理,并确保事后能够对事故原因进行准确查证,可以体现污染治理工作的灵活性。实现多区域协同管理,还应建立科学协作制度,体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放性,使区域环境在相关部门和群众共同管理下得到有效保护。

3.4 强化固定源头治理

化工生产等工业企业每天都会排放废气,属于固定的大气污染源头,按照国家清洁生产要求还应进行重点治理。针对各类燃煤源,还应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治理。实际在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控制上,还应设立专门的监测站,借助遥感、GIS等技术对大气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并结合温湿度等数据展开综合分析,及时发现污染超标问题,保证污染得到快速处理[5]。而燃煤排放的废气主要为烟气,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还应进一步治理,使环境影响达到最低。具体来讲,还要根据工厂周围空气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如污染较少后可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采用自然树木进行污染物吸收和灰尘扩散阻挡。污染物较多还要结合大气流动影响进行分析,配备必要烟气吸收和处理设施进行污染防治。针对热力等工业企业,还应加快限期治理,使企业减排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加。如在脱氮治理上,还应逐步提高标准,与国际接轨,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最低水平。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引入高新技术,使治理设备的运行效率得到最大限度提升。针对工业排污口还应实施规范整治,要求需要排污的企业或个人事先向环保部门办理排污许可证,完成计量装置配置,通过在线监管使排污量得到有效控制。

3.5 建立移动治理体系

汽车尾气排放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还应通过建设移动治理体系使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现阶段,移动源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等为主,在城市大气污染中占据30%以上比重。在污染治理上,还应从污染消除和吸收两个角度开展工作。对污染进行消除,还应加快几乎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出台严格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标准,使汽车内燃机燃烧达到更高技术要求。针对柴油车、运营汽油车等,还应加快机车能源结构换代,使废气排放量得到有效减少。而传统汽车在短期内无法被完全取代,为对大气污染集中的区域进行快速治理,可以采用的污染吸收方法有较多,具体可以划分為气态和颗粒两种。对气态污染进行治理,可以利用液体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处置,如使用化学吸收剂就可以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进行吸收,然后利用净化塔等专门装置进行处理。现阶段,环保部门人员多采用吸盘进行有害气体吸收,也有部门配备了板式塔等吸收设备,具体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实现设备选用。对颗粒污染物进行治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粉尘颗粒和空气中雾霾颗粒等进行处理。如采用干治法进行处理,结合颗粒重量进行离心设备配置,能够达到除尘过滤效果,目前常用设备包含重力除尘、惯性除尘、旋转式除尘等不同设备。采用湿法进行空气颗粒吸收,能够利用液体实现颗粒物治理。此外,也可以采用静电除尘法,利用高压电场产生的静电作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

3.6 增加立法监管力度

从立法上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监管,能够推动有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并使群众在污染治理上取得的成效得到有效维护。结合污染治理形势,还应出台更加明确的大气排放量标准,并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保证民众熟知大气排放的限制条件。针对存在乱排放、超标排放等情况的企业,还应出台严格法规进行惩处,确保经营者不敢轻易触红线。与此同时,针对规范经营的企业,可以设立奖励,使企业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应结合功能区、经济布局等制定大气污染监管细则,保证各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工作有据可依,使民众积极主动配合,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保证大气环境监管达到较高力度,还应使市场监管部门等政府机构联合开展废气排放监管工作,通过加强执法确保企业遵纪守法,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废气处理和污染排放。在大数据时代,还应建立大气污染监控网络,对监督执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公开,保证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能够得到及时惩处。借助网络平台推动执法的透明化发展,能够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确保违法人员、企业和机构责任得到及时追究,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实提供全面保障。

4 结论

大气污染的产生与工业发展、燃煤取暖等多种因素有关,带有公共性和外部性的特征,造成污染治理成本较高。但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气污染治理得到了足够重视,治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污染治理上,还应全面开展污染监测工作和推行清洁生产,使大气污染产生得到持续、有效防控的同时,结合各区域情况做好治理规划,保证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从源头上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借助移动治理体系实现污染全方位防治,并通过强化立法监管维护治理成效,最终能够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高燕哺,王宣,刘赞,等.简析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施行策略[J].科技风,2020(25):102-103.

[2] 陈瑜.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催化技术[J].科技资讯,2020,18(20):89-91.

[3] 郝明军,阚言强,董鑫.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9):106-107+110.

[4] 李朝阳.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与解决方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5):85.

[5] 孙萍.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思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5):65.

猜你喜欢

治理方法大气污染新形势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宁夏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危害及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