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生活化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2020-11-17吴伟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实践探索

吴伟棉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德育生活化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01081)最终研究成果

摘要:结合生活化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知识技能等自然渗透生活化的德育,可以让道德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让他们掌握相应的道德原则,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促进“知行合一”。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农村中小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64

面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是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主动承担的工作,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所提出来的主要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立德树人进一步的强调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结合新的德育形式,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结合生活化的具体案例等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克服以往传统教育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过于理论化、僵化刻板化的弊端,要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内心真正有所思考和领悟,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水平以及他们对于道德问题的深刻认识。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使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也能有很多便捷途径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在网络上有非常多的课程,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这些先进的知识。因此,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转变以往传统的工作作风,寻找更加有效的教育途径。道德教育工作向来被认为是工作中的难点,与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相比较来说,道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保持清晰的道德认识,并且要掌握道德教育的技巧,且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壞需要在生活中进行检测,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各方面收集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综合测评,所以相对来说道德教育的难度比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要高。因此,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进行。认真了解学生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道德困惑,结合这些具体的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更好地从实践的角度认识道德问题,综合提高他们道德认识的水平,并且促进他们的道德实践。

二、结合生活化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然的道德教育渗透

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收集相关案例,这些生活化的案例需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自然契合在一起。德育的生活化强调道德教育不能与生活相脱节,而是要表现出丰富的现实生活性,而学科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讲理论、讲方法,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对于他们个人的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目标发展以及祖国的命运都有什么样的关系。所以,经过生活化处理的学科知识以及道德规范的教育内容都增添了很多现实气息,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和关注,更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顺利迁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规范,促进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优化道德教育的生活化案例

“德育生活化”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教学行动中。针对此,教师首先要深化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各学科的教学都应融入德育内容,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合德育内容,让课堂更加有效地实现开放性、生活化、活动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目标方面实现科学系统化。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特点,尤其要反思自己还存在哪些德育方面的不足,在德育生活化方面还需要有哪些优化调整,生活化的德育理念强调德育的内容要随不断发展着、变化着的生活而与时俱进。所以,只有在工作中保持创新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才能让这项工作开展得越发生动和富有成效。

四、努力探索新的工作路径,让德育生活化效率进一步提高

1.德育生活化需要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从而产生真正的效果。在德育工作的众多环节中,德育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它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德育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其主观性的一面更加突出和明显。生活化的德育涵盖面比较广,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等,都属于生活化德育的范畴,教师只有明确这些具体的内容,才能在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中结合学科内容自然地进行。

2.德育要做到学生的心里。教师要立足于德育的现实和流弊开发生活化德育课程,这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课程的开发,其内容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同父母沟通、问询父母,了解父母的姓名、年龄、生日、学历、职业等,为父母制作一份简历卡;体验父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感受父母的不容易;观察记录父母为家庭为子女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等。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地将道德教育工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德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扎根长大,从而使每一个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在面向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工作中,可以将生活化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到这一工作中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道德问题,从实践中体会道德标准,注意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将生活中自己真实的感悟与道德规范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因此,生活化的德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可以发挥自然渗透的作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9.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县永福庄乡永福庄中心学校055150)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实践探索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