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视阈下乡村规划的思路转变与技术应对策略

2020-11-17吴彬郭锦

写真地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策略

吴彬 郭锦

摘 要: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多规合一”的全域空间规划逻辑逐渐清晰,通过构建基于底线思维的生态空间管控、基于结构变化的人口规模预测、基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用地结构优化、基于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基于结构转型的乡村产业重构、基于文脉传承的乡村风貌指引、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规划实施的乡村规划体系,应对国土空间规划新视阈下的乡村规划变革。

关键词: 乡村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E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029

引言:在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同区域的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为了兼顾公平,为了平衡区域发展效率,就必须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根据当地乡村特点进行科学设置,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还应通过公共设施建设、教育与卫生设施优化为乡村精神文明振兴提供基础条件。

1 美丽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具体的地理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布局,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避免乱搭乱建、占用公共道路等行为发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反复推敲规划的可行性,保证规划能够顺利进行。按照制定好的规划建设,做到先规划后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维护群众的实际切身利益,倾听更多的意见,尊重意愿,认真负责做好相应的工作,获得认同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生态优先。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可能会拆除一部分设施,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保留自然生态,保留乡村原始特有的风貌,遵循农村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美丽农村建设成功的案例或是城市建设模式不能进行照搬硬套,要在适应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之上,加大开展农村绿化,突出乡村特色。整体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农村的发展基础、人口多少、自然资源等差异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分类分析,再做好示范建设,保证乡村都有具体准确建设的目标,而后按照科学的规划展开建设工作,实现整体发展。

2 乡村规划的长期缺失及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长期游离于政府建设规划之外,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庄缺乏规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混杂,对村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在已经完成的乡村规划中,部分规划师以惯有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乡村规划,但由于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规划性质、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导致乡村规划不能真正发挥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乡村规划更应面对乡村生态、产业、文化、人口、空间、设施、风貌等现实问题。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编制策略

3.1 基于底线思维的生态空间管控

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规划首先需要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系统,在城乡生态系统总体要求下,以生态文明和底线思维为指导思想,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构乡村绿色生态网络,将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组合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生态网络系统。在乡村规划中,要划定好生态红线,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做好生态环境的修复等工作,构建基于生态文明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3.2 新建旅游休闲、电商等农村新产业

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在短时间内合力创建并大力推广如智慧农业、旅游休闲、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比如,可以着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积极创新观光游、生态游等一些农旅融合模式,研制具有强烈的农村特色和旅游文化的农产品、纪念物,从而合理延伸农村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的特色全部融合在一起,提升产业价值。除此之外,利用了互联网高科技的电商平台也为农产品等有文化特色的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智慧农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保障了农村的生产管理工作。

3.3 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教育

(1)加强文明宣传教育。美丽农村的建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可以设宣传文明标语的横幅,还可以开展文明村或文明个人的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加强素质教育。(2)将村务公开化、透明化,促进农村和谐。例如在村干部的评选活动中,每位村民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做到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时刻听取村民的有效建议,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促使村民团结一心,参与到建设美丽农村中来。

3.4 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规划实施

乡村规划与原来单方面的技术层面的规划相比,规划中涉及的利益方越来越多元,村庄规划涵盖的内容更宽泛了,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资本的注入,也有规划师和村民的充分参与。从某种意义上,国土空间规划,包括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是搭建了一个多方协调的平台,让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当地民众以及各规划利益相关方的意愿在这个平台上协调和沟通,这对于乡村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同时,更加注重在乡村规划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要让农民在乡村规划制定过程中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决策权,给农村和农民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村民自己分析、判断自己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应当以居住环境改善与传统乡村文化的适应性融合为核心,在乡村建设规划中坚持以“美丽乡村”、“宜居乡村”为导向,充分利用创新设计理念优化传统乡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不仅如此,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北方乡村的地理位置与长期形成的居住特点,就地取材,还原乡村建筑环境,保护了传统乡村生产、生活与居住方式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也为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参观区与体验区,使其集生活、生产、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对促进乡村经济的發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凸显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管理世界,2018,34(10):128-146,232.

[2] 顾朝林,张晓明,张悦,等.新时代乡村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 杨贵庆.城乡共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探索[J].规划师,2019,35(11):5-10.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