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踏浪行不负韶华争朝夕
2020-11-17孙冬
孙冬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疫情的阴霾尚未消散,中国南方地区又迎来了一场洪灾。
亲历洪灾之前,可能谁都没想过,灾难居然和自己离得这么近。但好在,我们是英雄的民族,无论遇到多少次苦难,都能咬牙挺过去!因为,滔天的洪水,冲得垮堤坝,冲不垮人心。在江西九江,一封“返乡抗洪”的号召书发出后,短短几天之内,便有4100人返乡。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同样有着守护故土的愿望。当我国南方地区饱受洪水灾害摧残,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投身抗洪前线时,水利人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黄河人与他们并肩作战,风雨同舟,为战而练。
7月,黄委防汛物资中心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令,紧急调集175万条防汛编织袋运往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支援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此时的黄委,正在厉兵秣马,进行着历时15天左右的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自进入6月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黄河上游干、支流来水较多,唐乃亥水文站流量不断增大,19日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20年第1号洪水。黄河上游防汛形势趋于严峻。7月10日前后,黄河下游大流量过程入海,整个过程历时15天左右。
洪水将至,大战在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谆谆箴言,语重如山。这番心系黄河长治久安的警示与告诫,让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有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感。6月24日至7月13日,黄河花园口段持续大流量高水位。当预报黄河花园口站发生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时,惠金黄河河务局全力以赴,及时启动防御大洪水运行机制,全员上岗到位,严防死守,全力投入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正式打响了实战演练的发令枪。
为确保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郑州惠济、金水两区政府紧急部署,并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的区域增加管理人员,设立宣传警示牌,拉设条幅,关闭湿地公园,要求确保村庄安全,协同开展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相关工作。在此期间,惠金黄河河务局所辖的3处控导工程是防御大洪水的第一道防线。洪峰过境时,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带领一线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分别驻守在南裹头险工、花园口险工、马渡险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临河广场。每处靠河工程由两名带班干部轮值,与一线人员同吃、同住,日夜守护在可能发生险情的地方,指导开展巡坝查险工作。
自6月24日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启动以来,为确保洪水顺利过境,在洪水起涨、洪峰、退水等较大变幅期间,需要加密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巡查人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工程班与观测点之间,从东大坝管理班到险情观测点,来回十几公里的路程,每次回到管理班却只有半个小时的充电时间。为了方便工作,不耽误水位观测、上报,他们就搭起帐篷,不顾蚊虫叮咬,风吹雨淋,以大堤为床铺,以黄河为美景,住在了观测点附近的堤坝上。就这样,从观测水位到徒步巡查,几乎每处堤防、每个坝头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足迹。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的父辈也曾在黄河岸边摸爬滚打,奉献青春。如今,他们承载着父辈的嘱托,学着父辈们的样子不分昼夜地巡坝查河、报险抢险、观测水位,守在坝头,吃住在岸边。一代代黄河人就这样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将黄河精神代代薪火相传。
为有效应对郑州黄河洪水灾害风险,增强抢险队员的忧患和风险意识,以确保黄河长治久安为出发点,传承发展黄河抢险技术,弘扬抗洪抢险精神,提高职工抢险知识和技术水平,确保防汛抢险队伍“拉得出、上得去、战得胜”,郑州黄河河务局早在6月初便开展了汛前黄河防汛抢险演练。6月16日这一天,大雨倾盆,黄河水位陡增,黄河防汛演练如火如荼地进行,代表惠金黄河河务局出战的近50名抢险队员们全身心地投入防汛抢险的实战演练中。操练场上奋力拼搏的他们,大多数队员均是来自一线养护班组的堤防养护工,均为首次参加防汛演练。队员们深知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和实战经验的缺乏,为做好此次汛期防汛工作,熟练掌握一般、重大险情的抢护方法,高标准地完成此次防汛演练任务,他们提前复习《河道修防工》所学知识,补习大量理论,并主动要求在演练的前一天前往演练场进行练习。在抢险专家靳润波的指导下,队员们现场模拟了通过修筑反滤围井对管涌險情进行抢护,装载机装抛铅丝石笼进行根石加固抢护等抢险项目的演示,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防汛抢险演练既定任务,全面提高了基层抢险队伍在应急抢险中的实战能力,为防大汛、抢大险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突发暴雨灾害及防汛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应急抢险队在此整齐集结,这是他们继马渡下延102坝训练场冒着倾盆大雨完成郑州市防指防汛抢险演练后,再一次集结在防汛抢险的第一线。6月20日,在惠金黄河河务局的组织下,他们完成了第一次拉练。拉练中,他们沉着应对,无论是制式队列训练,还是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任务,都应对自如,年轻的脸庞上充满了果断和坚毅。他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机动抢险队,大多数队员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知识型人才,平均年龄31岁。虽然已经退役多年,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向着即将到来的洪水吹响冲锋的号角。在汛期,应急抢险队实行集中待命,24小时准军事化管理,以备应急调用。也正如他们所喊的口号:“黄河铁军,战无不胜”,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他们总能克险制胜,并在历次抢险救灾中立下赫赫战功。多年来,他们坚守岗位,为辖区黄河防洪工程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放眼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基层治黄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防大汛,抢大险,锤炼铮铮铁骨,为中国防汛抗旱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守护黄河万里堤防储备有生力量。
自古以来,水诞生了文明,同时又在毁灭文明,人们爱水、惜水,却从不屈服于洪水的淫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学家李冰任蜀守期间修了都江堰,这项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从古至今,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治水英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的余元君,编撰了被誉为“洞庭宝典”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最终倒在了他心心念念的工作岗位上。黄委副主任苏茂林表示,余元君同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树立了看齐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并号召全河职工向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守护“母亲河”的黄河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学习余元君同志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谱写黄河水利事业新篇章。
夕阳西下,母亲河依旧湍流不息,水中倒映着巡河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如黄河奔流数万年历史中沧海之一粟。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向前,特别是那些冲在第一线的人,特别是那些用微小善意点亮心灯的普通人,用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安宁和踏实。他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守护了母亲河的岁岁平安,筑牢了“幸福河”的安澜屏障,践行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忠贞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