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020-11-17王小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高中语文

王小羽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学生常常被动地学习,对老师有依赖性。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主动性 提高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并不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和梳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学会提问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问。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考点来提问题,打破传统的“知识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应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合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基础,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能,这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对象成为创造型人才。

例如,在教授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结合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分析教材特点,精巧设问,引导学生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我指导学生对比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提出疑问:“李清照因何而愁呢?李清照为什么会从《如梦令》的无忧无虑转变成现在的相思之愁呢,她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学生通过解答这两个问题,深刻理解诗歌传递的信息。接着,我结合高考考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起初,学生常在提问时找不到头绪,把握不住要领,但我会及时鼓励他们,激发学生的思维,渐渐让学生达到“会问”的目的。如我引导他们提出这一问题:“这首词无处不言愁,行行沉愁,句句藏愁,请在词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愁绪的意象。”让他们明白,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通过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感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后,我还结合课文重点进行拓展,教给学生解答诗歌的方法。例如,我对学生提出要求:(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展开想象,学会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美。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第二,展开想象,为意象填补空白;第三,串联组合,构成画面。

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白了李清照的个性决定了她的作品风格。同时,教师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开放型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和表达

教师可以进行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开放的阅读教学已成为一种必要方式,它使教学不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在各种场合运用语文知识,让语文变得生活化。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脱离文本内容,基于高考考点,通过众多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为了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多方位甚至全方位传递知识信息的模式。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引导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大胆参与讨论。首先要选好主题,其次要各抒己见、表述准确、语言得体,最后老师要善于营造气氛,进行鼓励性点拨。

如在教授苏洵的《六国论》时,我认真备课,梳理思路,巧设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你怎样看“六国破灭”?比较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并谈谈你的想法。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抒己见。在讨论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也不愿意妥协。但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好的,说明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讨论中,我们不必苛求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再如,在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说说”,话题自选,目的就是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记得一位同学的“课前说说”是展示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当时她极力推荐河图的《倾尽天下》,我记得她说:“倾尽天下的歌词向我们传递了中国语言的魅力,很多同学不是在写作文时有词穷之感吗?或许你们可以从这些中国风的曲调中找到感觉,并受用在作文中。”当时她这么一说,很多同学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素材在身边、美的语言在细节吗?中国风的歌词是源于诗词曲赋的,在反复吟唱时,自然就熟稔于心了。习作时如适当引经据典,不仅让文章锦上添花、富有诗性美,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学生通过阅读分享,不仅锻炼了表达的胆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收获了新的写作素材。

适当的课堂讨论与分享,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进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教师辅助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语文知识点范围广,学生的思维又相对比较狭窄,很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困难。

我常以练习式、点拨式、总结式三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例如,在进行小说阅读训练时,我常以“方块式的训练”模式进行强化训练。小说阅读的题型多样,在复习时,我会先把高考有可能考到的题型让学生有一个大体认知。只有熟知考查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在训练过程中,最大的疑难是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不过,这也带有一种普遍性,毕竟和学生的涉世经验、阅读量和思维逻辑有关。于是,我常常在导读时进行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握好小说的主题。首先,要找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然后找出他们的矛盾冲突或关系网,主题往往就是在人物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中凸显出来的,小说的主题往往是以小见大,一般是抨击某种社会现象,赞美某种精神,或批判某种观点等。通过多训练、多导读,学生便会在此过程中慢慢把握小说的主题。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还要注意区分一些典型题型,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去答题,做到分分必争。例如,小说对标题题型的考核,往往有如下提问方式: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小说的标题有哪些含义?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区分题型,找准切入点,准确答题。我辅导学生梳理答题方法,对于标题的作用要从如下几点去作答:①主题角度。②人物角度。③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氛围)。④情节角度(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等)。⑤修辞角度。⑥是否一语双关。⑦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的含义或意蕴从如下几点进行作答:①表面含义。②深层含义。

对知识点的梳理,必须建立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梳理,才能提高学生的悟性,做到熟能生巧,应对自如。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好比舞台,舞台越大,学生受用的程度也就越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要被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左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詹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速读·中旬》2015年第5期。

[2] 江希《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主动性的策略》,《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浅谈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