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有效体育教学路径探究
2020-11-17李坤
李坤
摘 要: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輪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011年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新体育课程标准虽然明确提出了有效体育教学理念,却没有对如何实现有效体育教学做更明确、深入的指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认为应从分析体育教学情境、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教学评价4个环节实现有效体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有效 体育教学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b)-0126-04
Abstract: In 200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itiated the reform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t the end of 2011,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 (2011 Edition) was promulgated. Although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t did not provide clearer and deeper guidance on how to achiev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believes that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realized from the four links of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formul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lan, implemen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develop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ath
200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新课程标准),体育新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体育新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本理念,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明确提出了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如“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等。因此,如何理解体育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含义,如何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贯彻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高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有效体育教学概念解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因此,可以将有效教学理解为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和进步,即教师的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体育教学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体育教学。有效果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益指体育教学要重视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价值的实现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有积极性收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有效率指体育教学投入和教学成果产生正比,在一定的教学投入中产生相对多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到多而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共同构成了有效体育教学的基本内涵,三者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从“汗”“会”“乐”3方面来评价有效体育教学。“汗”就是课上运动负荷适量,让学生流汗从而提高体能;“会”就是学生从课堂学会了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乐”就是学生能在课上获得成功感受,体会到体育快乐。
2 有效体育教学路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体育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实现有效体育教学做更明确、深入的指导。笔者认为,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路径可以分为分析体育教学情境、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教学评价4个步骤。这4个步骤相互联系、逐层展开,共同保证有效体育教学的实现。
2.1 分析体育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情境包括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和学生主体情况两方面。准确、全面地分析本校体育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它制约着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评价标准等的选择和制定。学生主体情况是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只有分析了解学生主体情况,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力和熏陶其情感。体育教学情境的分析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因校制宜的要求。因材施教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因校制宜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标准“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理念。
2.2 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情境而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指导文件。它是体育教师科学系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将教学内容和时数合理分配到2个学期,并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为全年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学期计划根据学年计划,将学期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一次课中,并制定学期评价内容和标准。单元教学计划是学期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它是将某个教学内容确定课时数、目标、重难点以及主要教学手段的计划文件。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练习次数和密度、场地器材、课后反思等。
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4个文件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保证体育教学有序开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有效体育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实施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有效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6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运动负荷、情感教育。体育教学的实施就要从这6个方面入手。
体育教学具体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出发,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方面入手。课程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过高或者过低,难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通过目标的达成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其学习与参与运动的兴趣。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目标引领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不在做具体的规定。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项目、体育原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内容的选择,第一,要依据学校教学条件,具有可行性;第二,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的培养;第三,要选择健身价值高,锻炼全面,符合学生身体发展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内容;第四,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和体验乐趣的内容。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教学方法首先要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体现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比如,在教授运动技术初期一般用讲解与示范法;而在巩固与提高阶段则采用重复练习法、提示教学法等。
体育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难点是学生不易掌握,容易犯错的内容。正确区分教学内容重难点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分配练习时间的重要参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强度、密度、难度构成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并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安排一般由小及大,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在课程快结束时候逐渐降低,并通过放松练习促进学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学生体能的必要保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因此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恰当的情感教育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4 开展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教学效率3个维度,对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过程及体育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估判断。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是判定教学有效与否的唯一标准。有效体育教学就要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在体能获得提高;从课堂学会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感受,体会到体育快乐,即“汗”“会”“乐”3个方面。
有效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调控功能。从诊断功能角度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原因分析。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不仅能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还能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从调控功能看,教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提供了反馈信息,为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调整提供依据,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
3 结语
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体育教学就是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是全体学生在身体、技能、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精神,从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方面入手,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邹旭铝,俞富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含义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6):26.
[2] 李启迪,邵伟德.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90-91.
[3] 董晨偉.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 王玉忠.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225.
[5]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6] 郭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7):108-109.
[7] 祁秀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9(36):110.
[8] 陈贻坚.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68.
[9] 吕恒莱.实施多样化体育课堂优化有效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9(2):29-30.
[10]张栋,罗丽霞.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上好体育课[J].女报:时尚版,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