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高考重难点相关试题选登
2020-11-17
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考向1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表明《农政全书》 ( )
A.渗透了近代科学思想
B.突破了传统科技桎梏
C.引领了农业发展方向
D.汇总了历代农学成就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徐光启与《农政全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实验和理论总结,《农政全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特征,渗透了近代科学思想,故A项正确;《农政全书》仍然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学著作,并未突破传统科技桎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农政全书》引领了后来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政全书》汇总了历代农学成就,故D项排除。
【时空定位】16世纪后中国科技滞后的原因: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
2.【考向1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因为有广泛的需要,所以公元835年左右四川和江苏北部一带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历本),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因而出现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的局面。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 ( )
A.源于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D.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等历史素养。
【解题分析】结合材料“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因为有广泛的需要”“已满天下”可知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政府因素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考查的是唐代雕版印刷,而理学出现于宋明时期,故C项错误;印刷术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3.【考向2 古代中国的书画】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材料表明甲骨文 ( )
图1
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B.书写体现了书法的审美功能
C.辨伪鉴定较为简单
D.内容主要是占卜的记录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在历史情境下考查考生理解历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能力。
【解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千多年前中国已经有了“图画文字”,到了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A选项说法错误;甲骨文的辨伪鉴定较其他文物要简单些,但仅从所给的材料难以得出这个结论,排除C选项;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但从所给材料中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D选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的书写气魄雄伟、工整秀丽,体现了书法之美,B选项符合题意。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考向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862年,郑观应就有了用土产鸦片抵制外国鸦片的想法,并建议民众多食川土(四川产),少食洋土。光绪年间,郑观应又提出对待鸦片的上策是实行鸦片专卖,中策是广种以抵制洋药,并挽回利权。这反映了( )
A.国产鸦片种植的扩大
B.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
C.早期维新思想的萌发
D.晚清商战意识的确立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思想潮流,考查考生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解题分析】从材料可知,随着列强输入鸦片的增多,中国的利益受损情况加重,郑观应的鸦片商战思想反映了晚清要求挽回利权抵制侵略的经济民族主义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国产鸦片的种植情况,且与材料主旨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早期维新思想的萌发,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商战意识的确立,以鸦片来抵制鸦片带有明显的不理性,D项错误。
2.【考向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 )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
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等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解题分析】材料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反思,根据材料“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人亡则其政息焉……仅凭‘圣主’……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国民素养的重要性,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考向2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而文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障碍,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试图通过革新语言文化,借鉴西方的现代元素,构建新文化的模式,以此来改造国民,这反映了当时( )
A.弘扬民主科学思想的必要性
B.彻底变革制度成为主流价值
C.传统文化风格发生剧烈变化
D.提高国民思想觉悟的必要性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园情怀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文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障碍”“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构建新文化的模式,以此来改造国民”可知知识分子认为发起文学革命,提升国民思想觉悟是扫清中国走向现代的阻碍的关键,故D项正确;弘扬民主科学思想的必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变革,B项错误;传统文化风格发生剧烈变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客观影响,故排除C项。
4.【考向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说明此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民族意识狭隘不利国家统一
C.使反帝爱国成为民族共识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局限性。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等历史素养。
【解题分析】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当时并没有发动群众,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民族主义具有狭隘性,不利于国家统一,B项正确。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要是推翻满洲贵族清政府,明确反帝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C项错误。国民革命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的三民主义不能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项错误。
【知识拓展】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考向1 文艺复兴】中世纪的绘画采用了一套符号化的系统来表现宗教的神圣之光,并不过多涉猎真实的自然之光;自14世纪开始,整体的艺术形式偏向于再现自然,自然之光和真实的光照变成了时代的整体追求。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光学革命的开展
B.宗教题材的消失
C.人文主义的发展
D.自然科学的兴起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解题分析】从材料可知,宗教的神圣之光反映了天主教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展开在绘画领域的一个表现就是对自然之光的重视,而不是延续传统的神圣之光,故C项正确。光学革命开始于19世纪,A项错误;宗教题材至今仍存在,B项错误;材料与自然科学关系不大,D项错误。
2.【考向1 文艺复兴】(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上是在知识分子当中,而到了“宗教改革”,影响更进一步。究其原因,(因为在西方)所有人都信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因此“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的,换句话说,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因为这件事情是人人都要参与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
【评分标准】第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8~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它进一步扩大了人文主义的影响范围。(2分)
阐述: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知识分子如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等主张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引导人们找到现实中的自我;(2分)在文艺复兴初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基础上,16世纪,宗教改革兴起,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他们严厉打击教会权威,引领教徒们找到了宗教信仰下的自我。(3分)宗教改革运动加强了世俗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世俗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扩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范围。(3分)
总之,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加深了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程度,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的思想。(2分)
示例二
论题: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分)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神学世界观,传播人文主义思想,由于力量弱小,借助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虽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它的受众面相对较小;(3分)宗教改革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借宗教外衣传播人文主义思想;(3分)启蒙运动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主义、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将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理性阶段。(2分)
总之,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近代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解题分析】解题时注意抓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这两个核心问题。根据材料可提炼出观点,如观点一: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它进一步扩大了人文主义的影响范围;观点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观点三: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使人文主义思想更加世俗化、平民化。结合世界近代史上的史实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3.【考向2 启蒙运动】16,17世纪的人们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都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实际情况。18世纪则不同,人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以上研究侧重点变化说明 ( )
A.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
B.工业革命使人类加大对社会关注
C.理性主义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
D.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启蒙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了人们关注的重心从自然领域转移到社会领域,这与理性思维逐渐进入社会领域相关,故C项正确。科学家遭到迫害不是研究方向转移的原因,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故B项错误。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
4.【考向2 启蒙运动】卢梭认为人类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缔结契约,缔结的契约用一个虚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意将所有参加社会契约的个人进行了取代,所以人们在订立契约的时候已经全体一致确立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材料表明了 ( )
A.社会契约是公意的体现
B.契约是全体一致的同意
C.理性是社会契约的基础
D.公意保障了个体的平等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历史素养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解题分析】由材料“缔结的契约用一个虚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意将所有参加社会契约的个人进行了取代”可知,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体现了公意,故选A项;材料强调全体一致确立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非契约本身就是全体一致的同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缔结契约的基础在于平等而非理性,排除C项;公意保障的是公共利益而非个体的利益,排除D项。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考向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环太平洋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成员国内部构成复杂。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就社会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国家,又有佛教国家。这表明该组织 ( )
A.在世界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B.在合作方式上必须有所创新
C.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D.内部多种矛盾导致发展受阻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下亚太经合组织的基本特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方面的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成员国差异性比较明显。在合作方式上应当不同于其他组织,所以该组织在合作方式上必须有所创新,故B项正确。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美国虽然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但是美国并不是成立这个组织的发起国,也并未控制这个组织,所以不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故C项错误。D项关于内部的矛盾,材料没有涉及,所以也看不出发展受阻,故排除。
2.【考向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必须创建以自身为核心的、能与其他经济集团和经济强国相抗的区域经济集团,以巩固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美国因此对建立自由贸易区就拥有了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符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利益。加拿大经济一直严重依赖于美国,原有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墨西哥虽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曾长期拒绝与美国在经济上结盟,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其国内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使得与美国合作成为唯一的选择。总而言之,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三国都以务实的态度调整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克服了重重阻力之后最终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范唯《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提供了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案例,蕴含了影响当今区域经济合作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二战后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
【答案】
示例:
观点:国家利益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2分)
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为了保证美国的国家利益,作为当时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也不得不加入区域合作,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而现如今美国为了获取更大利益重新制定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来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3分)
英国地处欧洲,却长期亲美,抵制欧共体,结果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转而申请加入欧共体。今天,英国又认为在欧盟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正在加快脱欧进程。(2分)
东南亚国家众多,冲突时有发生,这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走向地区联合,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1967年正式成立东盟。经过长时间摸索和实践,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3分,所选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综上所述,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是影响当今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2分)
评分标准:
1.论点明确给2分,不全面给1分,论点错误给0分。
2.不符合时间范围的史料给0分;结合材料一个史实论证得3分;结合两个史实酌情给5~6分;结合三个史实论证,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给8分。
3.总结有升华给2分,不全面给1分,完全重复观点给0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
【解题分析】
首先,观点明确即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从材料“美国必须创建以自身为核心的、能与其他经济集团和经济强国相抗的区域经济集团,以巩固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符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利益”可以得出国家利益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
其次,史论结合即结合所学的二战后至今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可选用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加以说明。
最后,言之成理即观点启示与所学的二战后世界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一致。
3.【考向2 经济全球化】图2漫画讽刺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该漫画旨在说明 ( )
图2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
B.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C.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
D.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漫画反映了美国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自身的国家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这表明美国应与中国同舟共济、妥善解决贸易纠纷,故C项正确。从漫画中不能得出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多的结论,故A项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与漫画无关,故B项错误。该漫画不能反映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故D项错误。
4.【考向2 经济全球化】《WTO协定》的各个部分内在相互关联,彼此解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世界,在运转中他会依照其内在逻辑自发地向更广阔的议题上扩展,并穿透成员国的主权……这些条款关注的是,贸易行为本身应当尽量排除国家主权的强制性力量的介入。这种情形表明 ( )
A.贸易活动推动法律制度全球化
B.世贸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C.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趋同
D.多极化时代国家间利益之争淡化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解题分析】材料“贸易行为本身应当尽量排除国家主权的强制性力量的介入”主要说明全球的法律逐渐走向全球化,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频繁,需要法律并逐渐走向全球化,所以选择A项;材料主要表明贸易全球化推动了法律逐渐走向全球化,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法律制度,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联系不大,故C项不符合题意;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国家间的利益之争日益激烈,因此D项错误。
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考向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二战后初期,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美国在纽约建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它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由风格,目的是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自由观,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国文化的纯熟,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 ( )
A.“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城市建设
B.美国重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C.美国尚未处于世界霸主地位
D.现代主义风格影响城市开发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影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由材料关键词“二战后初期”“自由”“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多受“冷战”思维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与全球其他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2.【考向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发展】1947—1950年美国以援助希腊土耳其为名总共花费大约6.59亿美元,“如果说美国对希腊的援助,拯救了这个本来会被共产党征服的国家的话。而对土耳其的援助,在俄国的南翼赢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而且,至少暂时阻止了俄国势力闯入东地中海或威胁中东”。这反映了美国 ( )
A.成为制造民族国家分裂的元凶
B.援助希腊土耳其摆脱经济危机
C.拉开美苏之间“冷战”的大幕
D.竭力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实施,使战后美国霸权势力染指中东地区,竭力遏制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故D项正确。“成为制造民族国家分裂的元凶”指的是美国分裂德国,A项排除。希腊土耳其发生的是政局危机不是经济危机,B项错误。拉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项错误。
3.【考向2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伊恩·布雷默指出,在这个充满不测事件的世界中,由谁来主导就很重要。但是2016年间……世界正处在“零国集团”(G zero)时代: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使棋盘上形成力量平衡的格局。材料旨在强调 ( )
A.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
C.美国已丧失对世界的控制权
D.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素养。
【解题分析】“零国集团”指的就是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担当起领导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A,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考向2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2年,欧盟成员国丹麦首次公投否决了“马约”的通过,2005年,法国和荷兰先后举行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2018年11月,欧盟除英国外的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草案。这些事件表明 ( )
A.全球化进程的阻力越来越大
B.欧洲的安全形势恶化
C.欧洲一体化遭到挫折
D.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与欧盟相关的知识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分析】综合分析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以及各国公投情况可知,欧盟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挑战,欧洲一体化遭到挫折,故C项正确。欧洲一体化遇到难题,不代表全球化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安全问题,不能说明整个欧洲安全形势恶化,B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