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2020-11-17陈蓉
陈 蓉
(西安航天总医院脊柱外科,陕西 西安 710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退行性疾病,以压迫神经根导致的神经症状为主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1];但为了保障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仍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2]。本文旨在研究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住院手术治疗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45±4.5岁;腰4、5间隙35例,腰5骶1间隙18例;病程1个月至数年不等。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沟通交流障碍无法配合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透视确认穿刺点,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引导下穿刺,逐级扩张建立工作通道,置入椎间孔镜,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纤维环成形,神经根松解。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因对疾病及手术方式的不了解,术前常有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进行健康宣教时,为患者通俗的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增进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式的了解,利用消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2)体位训练:手术时取俯卧位,术前行体位训练,能增进体位耐受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3.2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腰背部疼痛及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情况。(2)体位护理:术后平卧硬板床6 h,术后1天佩戴腰围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下床活动。(3)饮食护理:术后清淡饮食,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4)预防椎间隙感染:椎间隙感染是脊柱外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3],术后及时观察患者体温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1.3.3 功能锻炼
(1)术后6 h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可有效预防神经根粘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术后3天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
1.3.4 出院指导
卧硬板床休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限制腰部过度活动,佩戴时间一般不宜超过8周。术后3月内避免久坐、腰部负重。术后1、3、6月复诊。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前后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使用ODI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共10项,分值为0~45分,分值越高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对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周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患者术后、术后1周的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3例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对比(±s)
表1 53例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术后1周 t P VAS 53 7.3±2.6 1.7±0.3 1.2±0.4 19.22 0.000 ODI 53 31.6±1.5 19.3±2.5 11.2±1.4 8.56 0.0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部以及下肢疼痛甚至麻木的症状,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甚至可能导致残疾而失去劳动能力[4]。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1]。术前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使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适应手术和预后[5],通过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起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椎间孔镜手术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效果确切,缓解症状明显。通过统计分析还可以看出,术后与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椎间孔镜技术能够靶向治疗,取除突出髓核,缓解神经症状及时,故术后与术后1周患者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无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加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指导,可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