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中国外贸新优势

2020-11-17李春顶田奥

进出口经理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外贸格局

文/李春顶 田奥

(本文作者: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田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2020年,我国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我国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为应对内外形势变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再定位,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要否定或忽略国际循环的发展,相反是要进一步升级“外循环”的质量,继续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逐步培育外贸增长新优势。

“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外形势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明确“双循环”的核心要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繁荣国内经济,为化解国际严峻形势带来的增长压力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和外资连接着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打通供需两个端口,连接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四大要素流动,促进新理念、新科技、新经济、新基建、新机制的发展。

从国内角度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的关系一直在逐步演变。从改革开放后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到“十一五”规划提出“国内外循环相协调”,再到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逐步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以国内循环为主的状态。2018年,贸易摩擦加剧了外部环境压力,再次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集中到适度扩大总需求上,同时我国提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20年的疫情给我国和全球价值链及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推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未来发展。

从国际角度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理性选择。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风潮渐起。世界经济低迷,全球贸易萎缩,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全球对外贸易投资发展压力骤增,亟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国内市场。同时,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能逐渐释放,为我国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培育“双循环”下的外贸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培育,导致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分离,以“两头在外”为主要特征的加工贸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同时,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体系之间的联系不足,“国内大循环”难以成型,也无法与国际循环形成有效互动。

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关键是要纠正内外循环失衡的现状,大力推动“国内大循环”建设,促进要素在国内外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构建“双循环”发展体系,旨在有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以高效的“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外贸易连接国内和国外,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随着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发展,外贸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国内市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正日益强劲。我国对外贸易也必须积极适应新特征与新要求,通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外贸发展新优势。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建设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经济发展 “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的现实变化,畅通供应链,努力发挥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作用,促使外贸在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中,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的方向主要有3个。一是推动贸易质量的提升,促进外贸产业升级,增加出口贸易的增加值,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并提高外贸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积极拉动作用。二是在疫情冲击、大国博弈、国际经贸规则变动及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攀升,推动全球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重新组合与升级。三是推动高附加值外贸新业态的发展,迎合未来贸易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推动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外贸增长新优势的培育上,要重点推动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具体包括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一,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形成外贸新优势。跨境电商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外贸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日益成为中国产品“走出去”的新模式和满足国内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的新渠道。一方面,跨境电商通过削减贸易成本促进我国产品销往海外,带动出口贸易的国际循环发展;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通过进口丰富多元的海外商品,帮助消费者接触更广泛的供应商和更具价格竞争力的商品,从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始终在跨境电商领域保持密切合作。随着疫情的发展,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新型网络服务体系的构建,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与跨境电商发展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如国际航空枢纽、欧亚班列集结中心等,形成了新的物流大通道,有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还需要加大网络设计和应用的建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完善跨境电商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重视金融支持,推出更便利化和个性化的支付方式;推动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物流渠道等配套建设,积极参与海外仓、物流园区的建设。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需要推动世界各国顺应跨境电商蓬勃崛起的趋势,而且要让相关国家享受我国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实现我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第二,推动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建设外贸新优势。当今世界正在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已经成为引领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数字贸易让商品贸易中的服务价值得以凸显,同时促进了传统服务的贸易化。服务贸易日益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外贸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全球服务贸易的一半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以数字贸易的发展持续推进服务贸易机制平台建设,培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双循环外贸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格局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