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水电工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应用
——以老挝南公1水电站为例
2020-11-17王贤光陈心恺
文/王贤光 陈心恺
本文以老挝南公1水电站为例,探索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工程施工不安全行为信息进行采集和安全风险控制反馈分析,并结合各环节的相关数据统计,改进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效可靠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落实推进,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中资企业承建的境外水电站项目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政治风险及社会风险较高,多无安全监管机构。当地道路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安全设施落后,施工作业环境艰苦。当地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且流动性大,安全培训存在语言障碍,效果难以保证。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国际工程的生产安全,同时增加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难度。
2016 年10 月9 日,国务院安委办下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各境外项目也开始按照国内相关要求,把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作为遏制重特大事故、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但在水电站建设领域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较少,且大多针对国内的水电站建设。
工程概况
老挝南公1 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水电工程,工程等别为二等大(2)型。电站正常蓄水位320 m,死水位280 m。总库容为6.51×108 m3,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6.33×108 m3。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装机容量160 MW。电站位于老挝南部的阿速坡省的南公河上,为老挝、越南、柬埔寨3 个国家的交界区域。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工程风险因素与自然风险因素交织:其工程建设项目多,工作面分散,地下洞室线路长,开挖作业面多,上下工作面交叉作业风险大;施工标项目合同大小不一,外协队伍种类多,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管理难度大;工程施工期较长,且未能实现施工区封闭管理,有过境公路和地方交通穿越施工区,外来人员管理难度大;当地山林密布,有残存的反政府武装进入工地进行破坏的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
基本流程
水电站建设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按照前期准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持续改进的流程来建立。首先,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来明确管理目标、健全组织架构并制定相关制度;第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由工程项目部负责,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配合完成施工项目的风险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具体控制措施由施工单位实施;第三,各参建方通过使用微信隐患排查平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到随时发现隐患,随时上报,按流程进行整改,并辅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地下洞室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第四,工程项目部组织考核分析工作,及时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成效进行评价完善,形成一套持续改进的、有效的闭环管理措施。
体系建立
遵循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流程,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分为风险分级管控工程和隐患排查治理工程两大体系模块。其中风险管控以分级落实管控措施为主,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际应用
前期准备
老挝南公1 水电站项目部成立质安部并设置安全总监,制定风险辨识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以及项目施工期间安全生产“零死亡”的管理目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每年需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
开工前,设计单位编制项目施工安全评价,对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和工程施工安全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之后每年按照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巡查。
风险辨识
目前,老挝南公1 水电站工程处于建设的高峰期,项目部每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以及邀请老挝和我国专家对自然环境和施工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员工座谈法、现场观察法、作业条件法等。
考虑境外施工环境区别于国内,安全检查表采用专门编制,经两国专家审核,其法律法规方面兼具中老两国法律。现场检查结束后,中老两方专家和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共同讨论,其中自然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以老挝专家意见为主。施工方面,由于中国相关法律要求比老挝当地法律严格,因此以中方专家意见为主,参考老挝专家意见,讨论达成一致后形成项目的风险辨识表(见表1)。
风险评估及分级
老挝南公1 水电站工程每年还会邀请外部专家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采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隐患风险评估。
通过对工程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发现:现阶段项目处于雨季施工,增加了环境风险,主要工作面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支护,并加强巡查制度,必要时根据现场揭露地质条件调整开挖支护形式;雨季强降雨形成超标设计洪水,导致大坝、尾水隧洞等临时施工围堰失稳破坏工作面进水,交通洞、引水隧洞进水,进场路没水等导致工期延误、费用增加及可能引发其他事故;施工支护不及时,大量的开挖边坡或边坡较陡未及时实施有效的支护措施,雨季土体饱和、岩体裂隙充水为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地下洞室围岩条件好,整体稳定性好,虽然目前没有造成洞内塌方等大规模围岩失稳问题,但局部坍塌、掉块现象仍时有发生。
根据评估结果,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4 种颜色表示。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老挝南公1 水电站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针对现场施工的重大危险因素采取了多项防治措施包括:一是针对暴雨洪水,加强与上下游水电站联络,定制汛期天气预报服务,设置水情测报站和气象站;二是设立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工程安全监测,及时反馈监测成果;三是对地下洞室、开挖边坡、填筑边坡等部位及时支护,疏浚截排水系统、监测设施按要求及时埋设,并保证监测设施的完好以及监测的及时等。老挝南公1 水电站部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见表2。
表1 老挝南公1水电站部分安全风险
表2 老挝南公1水电站部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隐患排查治理
老挝南公1 水电站项目使用公司组织研发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国际工程隐患排查管理系统,项目现场所有人均可在微信上使用该系统上报隐患,同时系统自动获取当前的时间、GPS 等信息,自动提交到项目安全员处审核。项目安全员根据上报隐患的位置、图片等信息对隐患进行审核,确定隐患的类型和性质后,将隐患整改方案上传云端,云端服务器解析信息后传送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按照整改方案对隐患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将整改治理后的信息上传,系统将信息推送至项目安全员。随后,安全员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评价,选择是否闭合隐患,相应权限的业务人员可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价。
持续改进
老挝南公1 水电站项目部使用隐患排查系统每年排查隐患数百条,其中文明施工、高处坠落、触电和交通安全隐患数量高居首位,分别占比23.8%、19.9%、16.9% 和11.3%。通过系统生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如图1)。
图1 隐患类型统计图
老挝南公1 水电站项目部通过分析基础数据图表,挖掘隐患类别、部位以及发生时间的规律,深入了解各个施工区域的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制度和管理要求。例如,对发生隐患数量较多的区域进行专项检查整改;制定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配电箱管理,降低触电隐患的发生。
实践中,国际工程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诸多难点。首先,国际工程所在国家多无安全监管机构,当地员工受语言限制管理困难,且项目难以实施封闭管理。因此,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充分考虑所在国的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加强与政府和社区的沟通协调,才能保证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
其次,境外水电站项目施工点多面广,道路和通讯不便,使用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隐患的快速上报以及整改施工人员的快速到场,加快隐患排查整改速度,实现快速反馈、闭环管理。并且可以对安全风险隐患的辨识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针对性的监控管理,提升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的效果。
老挝南公1 水电站涵盖了大部分国际工程遇到的问题,其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经验可以对于其他国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