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背篓见证为人民服务精神
2020-11-17王明辉网络部蔡星雨通讯员齐世尊杨金红
本刊记者 王明辉 网络部 蔡星雨 通讯员 齐世尊 杨金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定跟党走,坚决听党话,坚持为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正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实践。根据中国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的要求,北京市房山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龙头,开展了“三传承”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优秀经典,传承节日美德。活动开展过程中,讲好背篓故事,传承好背篓精神成了区关工委工作的一张红色名片。
当年的王砚香(左一)与同事交流服务体会
红色背篓的记忆——双脚踏遍群山路 真情服务背篓魂
艰苦的路我们不走,群众就得走;我们一个人走一趟,省得群众十人、二十人都走一趟。
——王砚香 红色背篓故事的主人公
“背篓商店有多大?一只背篓装天下”,这是一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流行语。“背篓商店”的主人公王砚香,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任黄山店分销店经理。1957年起,分销店职工在他的带动下,长年身背七八十斤重的背篓,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生活日用品和销售农副产品,被亲切地称为“背篓商店”。从送柴米油盐到大水缸,从送一只鸡到过年用的一头一百六七十斤的活猪,“背篓商店”几乎满足了老百姓所有的日常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包珍贵的韭菜籽、一双欠三分钱的球鞋、一袋救命的奶粉等一系列的感人故事。王砚香曾被评为供销系统的全国劳模,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2年他光荣退休,又担任起基层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成了一名老干部,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余热。
王砚香的事迹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年69 岁的付玉刚,是一名老教师。在他的记忆里,当年老百姓要想打点醋、买瓶酱油,下山后再上山要走30 多里路,幸亏有王砚香的“背篓商店”。“苦了自己,方便百姓,这就是红色背篓的宗旨。” 付玉刚说。王砚香的弟弟王砚英,今年72 岁,是五老义务宣讲员。“作为红色背篓故事主人公的家人,我觉得我们家人没那么伟大,只是做了当时最应该做的事,我哥哥王砚香就是最早的‘快递小哥’。黄山店是浅山区,背靠太行山,曾是抗日的前沿阵地,是战略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热潮。红色背篓精神是在不同时期,党和人民培养的,是时代造就的。”他说。
红色背篓的力量——村民致富领路人 奋斗奉献为乡邻
只有把党心凝聚在党旗下,才能使民心凝聚在党周围。要让支部成为群众心中的一盏灯,让党员成为百姓跟前的一面旗。
——张进刚 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
2001年,村委改选,张进刚接过了红色背篓,成了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非常穷,一次,镇里来人,中午想一起吃顿饭,结果会计一拉抽屉说:“书记,咱们账上一共就5 毛钱,这连一个烧饼都买不起啊!”
在重走“红色背篓”之路的体验中,王砚香为青年背上了背篓
穷则思变。张进刚心想,上一代人用背篓都能把水缸背进山,我也要发扬红色背篓精神,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他带头开始修路、架桥,立足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近20年过去了,黄山店村已成为一个美景与乡愁共融的美丽乡村。“红色背篓精神在改变黄山店村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深刻改变。“我退休前从教的黄山店小学条件非常差,都是复式班教学。现在周边几个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老教师付玉刚说。
今年72 岁的老干部王恒奎,曾任房山区河北镇副镇长。他说:“红色背篓精神,就是一种实干精神,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黄山店村表现得尤为突出。”说到红色背篓的力量,他印象最深地是,2009年,在全国矿山封闭后,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穷,张进刚主动扛起传承红色背篓精神的大旗。“那几年,张进刚带头修村内河道,建坡峰岭景区,村民紧跟其后。一时间红色背篓餐厅、红色背篓旅游路线、红色民俗体验等项目相继落成。”王恒奎介绍说。
“让所有愿意干活的人有活干”是张进刚上台时对村民的承诺,现在这一承诺已经兑现,是红色背篓的力量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红色背篓的传承——背篓精神铭记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要持续深入挖掘房山红色资源,大力实施“红色使命领航工程”,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始终牢记背篓精神,争做新时代的“红色传承人”。
——王明哲 房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关工委主任
2017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房山调研时指出:房山区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诞生了“红色背篓精神”,房山区要继承和发扬好红色基因。房山区委对此作出了关于实施“红色使命领航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好红色背篓精神,房山区关工委深入开展 “红读”活动,为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课堂外,如何让红色故事走到孩子的心里,房山区关工委给出了答案。”北京工商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邵立平深有感触。“房山区关工委组织中小学校的孩子们直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游学让孩子自己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到现场再学习体验。这让学生甚至包括老师,都对传承红色基因产生了深刻的理解。”
杨晨希是房山区阎村中心校绿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北京市关工委组织的中华魂读书活动中,她以“见证平凡”为题,荣获二等奖。她告诉记者,演讲的灵感源自她的姥爷,他曾是一名老战士,退休后在河北廊坊从事安保工作,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杨晨希和父母在北京非常担心姥爷,他却说,自己是一名老兵,为人民服务是老兵应有的职责。姥爷的坚持与奉献,诠释了红色背篓精神。“我是学美术的,有时候画到一半觉得太难了,就想放弃,但想起几十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王砚香爷爷,我就坚持画下去了。”“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牺牲生命,作为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为祖国作奉献。” 杨晨希说。
北京工商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李丞悦同学,同样参加了北京市关工委组织的中华魂读书活动。她的演讲题目是“传承奋斗精神,延续奋斗奇迹”。李丞悦向记者介绍说,“我从书里看到中国从几十年前的落后,一直发展到现在的繁荣强盛,得益于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拼搏。其中就有红色背篓故事中的王砚香爷爷,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带给我深深地感动,也激励着我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我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每天负责把论语上的一个段落抄写在黑板上,并义务为同学们进行讲解,用行动传承红色背篓精神” 。
近年来,为传承和发扬好红色背篓精神,黄山店村建了红色背篓纪念馆。纪念馆从2019年开始正式运行,各中小学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目前已接待中小学生1 万多名。附近的小学还组织孩子们到这进行解说培训,每逢周六日或寒暑假,由孩子们扮演“小小红领巾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给参观者讲红色背篓故事,传承红色背篓精神。黄山店村委会委员杨金红说,“和我一起在村委会工作的同事胡建玲,她的女儿今年读五年级,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一讲起红色背篓故事,孩子的思维逻辑非常清晰,表情动作非常到位,用真情实感打动了参观者。自从担任了 小小红领巾讲解员 以后,同学和老师都反映,这孩子变得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想,这就是传承红色背篓精神的现实意义。关工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效促进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记者手记
深秋时节,北京的西山,层林尽染,煞是美丽。我们沐浴着秋阳的温暖,和北京市房山区关工委的同志一同来到红色背篓故事的发生地房山区黄山店村。在这里,五老如数家珍,讲述了 “王砚香”们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在今天关心下一代的战线上,他们的故事就像漫山遍野的红叶,染红了整个西山,犹如党旗上那抹最亮丽的红色,那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底色。
编后
小物件见证大传承关工委倾力育新人
回望“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他多次到学校考察调研,与师生亲切交流,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要让“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方法。
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各地各级关工委总结了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好经验、好做法。善用红色资源,以小见大,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动起来;讲好红色故事,挖掘历史细节,让英雄人物“活起来”;创新教育方式,尊重青少年需求,把“我们想讲的”变成“青少年想听的”,把“青少年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红色教育更具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
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0 周年前夕,我们《中国火炬》记者分4 路出发,到了4省、4 市、11 个区县,总里程达9000 多公里,寻访那些“小物件”中蕴含的“大传承”,见证关工委和五老为传承红色基因、助青少年培根铸魂而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