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稿件

一、策划坚持“三个一”,确保快捷准确

一套流程实现快速研判。新闻媒体要设立专门零时策划部门,实现人员分班值守、24小时在岗,专人负责收集最新消息并重点研判。

一体运行实现高效运转。策划人员要对专人收集的最新消息,凡是非涉密内容,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第一时间反馈给前方记者和后期制作人员,便于采编人员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本台账实现可溯可查。对于策划好的采访报道方案,要区分类别、主题,全覆盖建立台账,做好信息化留存。

二、采写坚持“两个模式”,确保高质高效

优化完善写稿模式。打破部门界限、人员分工界限,集中骨干力量,发挥人员专长,在坚持一线记者采访写作为主的前提下,协同作业,打造高质量新闻稿件。

优化完善资料储备模式。加强新闻报道任务预判,前瞻建立完善信息资料库,收集整理上级政策、友邻动态、下级底数,动态更新、云端共享,做到所需资料即用即有,全面准确。

三、刊播坚持“两简化”,确保合法合规

简化三审程序。新闻报道时间为王。改变以往三审需层层签字模式,特事特办,对时效性特别强的新闻稿件,三审人员集中审核,经审核符合相关规定后可先行刊播。

简化审签流程。对需要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核的稿件,要简化审核流程,值班负责人可按照流程直接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确保新闻报道即时刊播。

四、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把握好“三对关系”

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虽可“特事特办”,但总体仍需重点把握好三对关系,确保精细保障、精准服务好党的事业。

效率与质量的关系。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侧重“效率优先”,但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应兼顾“质量”,实现“忙而不乱、忙而不错”。要全面核准、多方了解新闻信息,确保新闻真实,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统筹与协同的关系。突发新闻事件报道既要各司其职,更要树立“一盘棋”思维,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抓好统筹。不但要发挥本部门的优势,也要吸收借鉴外单位的经验。要加强与其他新闻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要打破媒体各部门业务界限,组建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专项小组,根据任务不同,灵活调整专班人员结构,形成规范有序、分工合理的工作格局,同时科学合理轮岗轮休。强化补位意识,在站好岗、尽好责之时,进一步树牢一盘棋的意识,工作中主动相互提醒补位,当好“流动的补丁”。

便捷与保密的关系。突发新闻事件下实行网络传输,可有效减少纸质稿件传递周转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必须确保信息传输中保密、留痕、归档、销毁全程安全可靠。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和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机制,细化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保密规定,最大可能的保障新闻报道处理迅速快捷和信息传输安全。

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深度报道

对突发事件报道,一定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原则,充分考虑事件的敏感性、复杂性和报道后的社会影响,能否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好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事件本身的解决,而且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新闻记者要冷静处理,帮忙不添乱,热点不增温,有利于大局、有利于改革、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稳定。由于突发事件突如其来、难以预料,这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一个挑战。首先,新闻记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突发事件因其特殊的时效性,一旦公布于众,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因此,新闻记者要恪守职业道德,用真诚的人道精神关注灾难,不应恶意炒作,随意捏造新闻。

精心策划,做好深度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总会出现一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并升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因此媒体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从“三贴近”入手,把舆论监督时时与关注民生结合起来,顺应民意,接触热点,解决难点,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稿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的问题③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陈道明越俎代庖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
突发事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