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抗美援朝智用《孙子兵法》

2020-11-17韩胜宝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1期
关键词:胜算孙子兵法彭德怀

一生对《孙子兵法》百读不厌的毛泽东,极其善于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代兵学。毛泽东将《孙子兵法》中蕴含的规律推崇为“科学的真理”,这部充满智慧的兵书,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胜算”

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具有超前的判断力和果断作出科学抉择的魄力,以及面对强敌敢于应战的勇气和善于应战的智慧。毛泽东是从敌强我弱中辩证地论证中国的“胜算”的。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是孙子的告诫。毛泽东慎重权衡:如果任凭美国灭亡朝鲜,与中国隔江对峙,并与南线的台湾蒋介石、侵越法军势力遥相呼应,就将置中国于战略上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在战略态势、国际环境、国内建设、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分析,参战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对中国有利,参战至少可以消除东北方向的威胁,如果不参战,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从时间上说,晚打不如早打;从空间上说,中美在朝鲜较量较之其他地方更对中国有利。

既然中美之间不可避免会有一场较量,那么,与其坐等美国使中国两面受敌,不如主动迎战;与其坐等对手登堂入室,不如御敌于国门之外;与其示之以弱,不如示之以强;与其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安心搞建设。朝鲜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只能是一场局部战争,由此带来的风险中国是可以承受的。于是,毛泽东决心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在实力不对等的条件下,要在军事上打垮美国是不可能的,而把美国打到谈判桌上是可以做到的。毛泽东在战略指导上展现了他一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格。朝鲜战争证明了毛泽东的“胜算”并实现了战略意图。

抗美援朝的“出奇制胜”

1950年,志愿军35万人马悄悄渡过了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而“联合国军”的侦察机在天上飞,地面有先进的电子侦察,都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的蛛丝马迹。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美国人竟然没有侦察到。

毛泽东和彭德怀非常重视研究麦克阿瑟的性格和作战特点。毛泽东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兵者,诡道也。”中国正是充分利用了美国的狂妄和自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秘密方式出兵朝鲜。毛泽东在致彭德怀、高岗的电报中,为战役明确了作战方针,在电报中称一定要“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成为志愿军初战制胜的关键,是不可替代的高招,美英等国的军事家将此举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甚至对作战战报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他指示彭德怀:“为了迷惑敌人,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而应以人民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

“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毛泽东致电各中央局说明此事,说我们采取秘密出兵的方式。志愿军参战十几天,也不在报纸上发消息。直到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朝鲜战局得到了根本扭转,才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及出兵作战的消息。

志愿军总部判断,战局一开,美军必出动轰炸机炸毁鸭绿江大桥,阻挡志愿军后援。于是,决定将4个军15个师分左右两支同时渡江,3个炮兵师分别插左右两路,随步兵过江。彭德怀说,兵法讲究攻敌不备、出敌不意,如能保守我军渡江机密,开局获胜,就有了一半把握。

这种“突然性”,成为“联合国军”与志愿军交手首战失败的主要因素。正如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马歇尔说的:“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

猜你喜欢

胜算孙子兵法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中国艾滋病疫苗有望明年启动三期临床试验“胜算”几何
特朗普的“胜算”在哪里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默克尔三连任的“胜算”
孙子兵法与商业战争
“战时缓刑”博弈中的胜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