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嫉妒心
2020-11-17文>>>
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人:自己相貌平平,就质疑别人的天生丽质;自己成绩不好,就贬低别人的学识才华;自己不够努力,就嘲讽别人的出色成就。这些,都是嫉妒心作祟,见不得别人出人头地,容不得别人胜己一筹。
嫉妒是一种在别人超越自己时产生的不满、怨恨和恐惧等成分在内的消极情绪。嫉妒,是一潭祸水,淹没了智慧的光芒、泯灭了良知的火焰;是一副枷锁,锁住了心灵的美好、关闭了快乐的窗户;也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心中的恶魔。
嫉妒心既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着不同的层次。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一切情欲和心理变化中,嫉妒是比较广泛和根深蒂固的内心情绪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嫉妒他人或者遭他人嫉妒着。
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被人觉察。这是一种羡慕、竞争和嫉妒等心理因素自然积淀的混合体,如夫妻、情人之间的相互“吃醋”,看到同伴强于自己后的内心酸楚。浅层次的嫉妒往往会产生一种己不如人的不满足心态,只要正确认识、加以调节,就会转变为较劲、追赶的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推动力量。
程度较深的嫉妒,已经呈现出难以自控的病态心理。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他不管是好是坏,凡是自己有别人没有的,都要拿来作为压倒对方的资本;而别人有自己没有的,则心里不舒服、不平衡、不能接受。只要同一群体的人出色、出众,无论是名誉、地位,还是学识、财富,甚至身材、相貌,只要超越自己,就会排斥、敌视、怨恨,就会变着法子挑你的刺、找你的碴、使你的绊,不仅冷嘲热讽、抱怨指责,而且无端滋事、造谣诋毁,甚至失去理智、过激中伤。
正像平常所说的“羡慕嫉妒恨”,嫉妒之心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关键在于自我调节和控制。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吃不着葡萄就把葡萄秧给你连根拔掉。
莎士比亚说过:“嫉妒是绿色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嫉妒心理具有对抗性、发泄性和破坏性的因素,既损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嫉妒是缺乏自信和极端自私者手中的一把双刃剑,往往以害人开始、害己告终。自私狭隘与嫉妒心理是一对伴侣,如影随形。由于个体需要无法满足、妒火无处发泄,就会自悲孤鸣、自怨自艾、自我折磨、自作自受,积郁成疾、摧残身心;如果胸中妒火更旺,背后使绊、暗箭伤人、诽谤诬陷,遭打脸后只能是自取其辱;倘若嫉妒心态失去控制,恨字当头、怒气攻心,甚至还会做出违法勾当,自掘坟墓。
嫉妒是人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不是不治之症,但需要对症下药、自我调理,才可以减轻症状、消除病痛。
学会豁达。豁达的人生态度来自于宽广的胸怀,而“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只有正确对待个人的浮与沉、起与落、得与失、成与败,看淡看轻名誉、地位、金钱这些身外之物,才能看得高远、想得透彻、舍得放弃;才能明白“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嫉妒他人、也不裹足不前,而是听从内心的指引,追寻快乐的生活。
懂得宽容。宽容是人际间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只有懂得宽容,才能与他人换位思考,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对自己科学定位人生目标的同时,不对他人求全责备,而是以宽厚和祝福的心态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懂得宽容,才能处理好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的关系,在汲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同时,充分认识自己的禀赋和潜能,将视线转移到“我拥有的”而不都是“我想要的”,扬己之长、自信自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完善自我。培根指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受它的只能是闲人。”确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埋头于学习、工作,哪里还会有闲情逸致去嫉妒他人。只要聚精会神、潜心致志,做自己有兴趣、梦想的事,就会内心丰盈、乐在其中,而不会产生嫉妒之心。知识的精华既能填补时间的空白,又能灌溉心灵的空虚,只要多读书、读好书,以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同时经常自我反省,与心灵对话、以道德砥砺,就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完善人格、提升素养、增强理性,用坚定的意志自如地驾驭嫉妒心态和欲望。
勇于竞争。戒除嫉妒心的关键是把嫉妒化为参与竞争、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动力。因为竞争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为前提的,优胜劣汰是其本质要求。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可以锻炼与培养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也可以推动群体间的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奋斗者、成功者享受着奋斗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是无暇也无意嫉妒别人的。
戒除嫉妒他人的心态,还必须化解招致嫉妒的困扰。遭人嫉妒,只要不是玄虚、夸张地故作炫耀,说明你一定有着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面对嫉妒,不妨冷眼视之、宽容待之、泰然处之,任他飞短流长,我自步履从容。嫉妒是弱者自设的大陷阱,却是强者奋起的新台阶。我们决不能在嫉妒中畏首畏尾、趑趄不前,更不可消沉颓废、一蹶不振,而应在嫉妒中增添自信自豪之志、焕发创新创造之力,以新的风采昭示你的人格力量,以新的成就展现你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