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发力 四轮驱动牡丹江史志工作驶入快车道

2020-11-17中共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牡丹江史志年鉴

中共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共牡丹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牡丹江市史志工作实现了党史与地方志工作的有机融合,基地建设、基础研究“双向发力”,场馆、宣教、编研、资政“四轮驱动”,牡丹江史志工作驶入快车道。2019 年11 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徐永军来牡调研时,给予了很高评价。

一、推进基地建设,面向群众有温度

(一)建成全国首家党史沉浸式体验展馆

在地方财力紧张、经费逐年压减的情况下,创新建馆模式,探索“室企共建”新路径,牡丹江市委常委、秘书长徐利刃协调对接,牡丹江史志研究室提供史料和馆室,企业提供设备和制作,总投资近200 万元,利用两个半月时间筹建了党史沉浸式体验展馆,成为国内首家运用270°环幕12K 高清科技,全景展示地方党史的展馆。自2019 年9 月21日面向社会开放以来,已接待了40 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计1000 余人次。该馆的建成展现了牡丹江史志研究室亲民、担当、创新、作为的有力实践,为牡丹江市增添了一张红色文化新名片。

(二)助推人民空军起飞馆筹建

在市委史志研究室的建议下,市委常委、副市长沈传宝对人民空军起飞旧址(海浪机场)进行专题调研,推进遗址申报和人民空军起飞馆建设。2019 年10 月,东北老航校遗址成功获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响了“人民空军起飞城”这张历史底蕴厚重的城市名片。空军总部计划分期投入8000 万元建馆。李克强总理来牡调研时,市委书记马志勇介绍了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总理给予关注,询问有何问题需要解决,促成了“牡丹江——敦化”高铁项目。

(三)“一体两翼”的红色文化基地布局已具雏形

为迎庆建党百年,超前5 年谋划,统筹协调推进,构建牡丹江红色文化场馆体系。依托224 处革命遗址(其中市区25 处)和67 处侵华日军罪证遗址(其中市区33 处),挖掘资源富矿。近年来,特别是牡丹江红色文化之城战略实施,有力推进了市县联动筹建场馆,总体形成了“一体两翼”蝴蝶状布局。“一体”指市区,主要分布在太平路的城市中轴线红色文化长廊;“两翼”包括东西两翼。西部分为海林、宁安两片,东部分为林口与穆棱、东宁和绥芬河两片。另外知名景区也分布场馆。

二、奏响初心旋律,宣传教育有广度

(一)释放基地作用,涵养政治生态

全省14 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5 处在牡丹江,省级党史教育基地3 批共30 处有5 处在牡丹江,牡丹江命名了15 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并对67 处遗址遗迹进行了挂牌保护。中共六大暨红色通道纪念馆、马骏纪念馆、张闻天工作室、八女投江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东宁要塞和纪念馆、东北老航校遗址群等基地,在全国颇具影响。海林的七里地村党史馆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党史馆。加之史志部门参与红色文化之城建设,联合打造位于海林的“东北抗联精神党性教育基地”、穆棱的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等,参与评审精品教学课程,集研学游于一体的宣教作用得到释放。自2018年10 月建成使用以来,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牡丹江市委授予“东北抗联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成为黑龙江大学继续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牡丹江党史沉浸式体验展馆等各个基地,排号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应接不暇。绥芬河中共六大纪念馆等更是接待了全国各地参观者38000 余人次。对普及党史国史,涵养政治生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弘扬初心使命,凝聚群众初心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党史国史教育深入人心。围绕迎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联办“红色文化百题竞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近10 万人参加活动,形成了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围绕纪念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联办了东北老航校图片展,并在党政办公中心、高校、空军部队进行了巡展。围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联办《牡丹江抗日斗争史》一书座谈会。围绕“互联网+党史”,运用网站联网民,及时更新“红色牡丹江”网站内容,用牡丹江地方党史地方史资料及牡丹江红色资源,占领新时代网络舆论高地。依托馆藏老照片,设计制作“新中国的记忆——牡丹江”“牡丹江火车站119 年沧桑巨变”“牡丹江烈士纪念碑”“最美牡丹江”等短视频,展示牡丹江日新月异的变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市县两级协同,营造红色文化效应

县(市)、区党史宣教有声有色。2019 年6 月,俄罗斯军事研究院、外交部、国防部派人专程为表彰绥芬河史志研究室在中俄两党和两国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并赠送锦旗和历史文献资料;2019 年8 月举办东北抗联教导旅历史图片展,俄罗斯驻华文化参赞拉林参加开幕式,央视7 频道和省电视台报道。宁安拍摄的专题片《周保中》《陈翰章》报省委组织部,牡丹江全域播发;开通党史公众号,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对宁安党史进行宣传,播发文章、视频30 余个。穆棱参与《红色乡村孤榆树》专题片场景策划、解说,2019 年5 月25 日龙江卫视《北疆子弟兵》栏目播出。

(四)着力内引外联,扩大牡丹江影响

围绕纪念“八女”殉国80 周年,联合开展征文、全国性座谈会、出版文集等系列工作。围绕纪念人民空军成立70 周年,联合沈阳市法库县,在沈阳通航产业基地开展系列活动。围绕各级媒体需要,牡丹江党史专家全程参与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重走抗联路” 牡丹江—鸡西片区的活动,为媒体发稿把好史实关、政治关。为黑龙江电视台综艺节目“大地飞歌——唱响新时代,放歌新龙江”牡丹江专场展演撰稿,讲述牡丹江故事。以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熔岩台地为题材的《时间深处坚硬的存在》在《人民文学》2018 年专刊上发表。以牡丹江城市镜像为主题的《青山不碍白云飞》在重庆国家期刊《城市地理》2019 年第3 期上发表。在《北方文学》国庆专刊发表的《我善治木》,推介牡丹江人徐颜——首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优胜奖的“小鲁班大工匠”。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联合出品6 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刘少奇的故事》,采集刘少奇在牡丹江视察时的历史图文资料,中央电视台播出并提出鸣谢。

三、聚焦征集编研,督办落实有力度

(一)“一突出,两跟进”,党史征集编研展现

地方特色

始终坚持党史姓党,夯实征集编研工作基础,编辑出版党史地方专著和特色书籍。每5 年编辑出版《中共牡丹江组织史资料》《中共牡丹江大事记》。每年编辑印刷《中共牡丹江执政纪实》和《牡丹江大事要览》。《中共牡丹江历史人物传》系统再现了牡丹江党史人物的英勇事迹。《牡丹江抗日斗争史》深入挖掘了牡丹江地方党组织发展历史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八女英魂 光照千秋——纪念“八女殉国”80 周年座谈会文集》,收录了来自上级领导和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论文36 篇。全力推进《中共牡丹江历史(第二卷)》编纂工作。与老促会共同编写《革命老区发展史》。启动《中共牡丹江组织史资料(第七卷)》征编。上报中共黑龙江省组织资料(第六卷)牡丹江市资料。抢救性征集了大量党史资料。积极承接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抗战史资料征集任务。会同牡丹江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征集大量东北老航校的图片、文字和影音资料。

(二)抓督办补短板,“两全目标”取得重大进展

得益于省、市(地)、县(市、区)三级联动督办,牡丹江全市“两全目标”进展迅速。2019 年推进县(市)区志书出版4 部,完成评议和终审1 部。继2018 年完成6 县(市)最后一部志书——穆棱志的终审之后,2019 年11 月完成了4 城区最后一部志书——牡丹江市西安区志的终审。规划的11 部志书,已出版10 部,移交出版1 部(《西安区志》已申请到书号)。其中,《穆棱市志》《爱民区志》《阳明区志》《东安区志》为2019 年出版。年鉴编纂全面启动,2018 年卷出版3 部,书号一到即可出版2部。全市11 部年鉴均已启动编纂。其中《牡丹江年鉴》《东宁年鉴》《宁安年鉴》《林口年鉴》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穆棱年鉴》《海林年鉴》2019 年实现一年一鉴,限于书号尚未公开出版。《绥芬河年鉴》正在编纂,2018 年卷已完成编纂,2019 年卷和2020年卷计划2020 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区级年鉴编纂工作于2016 年启动, 4 城区已编纂年鉴初稿,尚未公开出版,拟于2020 年底前集中出版,实现一年一鉴。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志书、史书编修。2019 年审读《牡丹江出入境检查站志》(30 万字),多次指导修编,已于10 月末出版。还指导了牡丹江九三学社简史修编。

(三)挖资源善作为,诸多成果争先创优

传承文脉,强化编研,地方志利用与研究成果丰硕,方志工作2 名同志分获国家和省级先进。参与编撰《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牡丹江卷》。挖掘位于牡丹江域内的共和国“红色起点”。专题研究牡丹江对建党建国的历史性贡献,挖掘了装甲兵——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坦克部队、铁道兵的前身——铁道纵队、牡丹江实业银行券——1946 年牡丹江省成立实业银行并发行红色货币早于第一套人民币、全军第一个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东线剿匪——第一次实现现代化作战、宁安农场——国垦第一农场、牡丹江机车车辆厂——新中国第一个蒸汽机检修基地、新中国第一部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等7 个“红色起点”。刊发和获奖成果喜人。为《黑龙江日报》专栏“方志中的龙江记忆”提供牡丹江市沿边开放、旅游、城市建设、农业4 个主题宣传素材;为宣传部“与祖国同行·汇龙江群英”70 年70 人推荐10 名模范人物人,并提供事迹;以牡丹江城市镜像为主题的《青山不碍白云飞》在重庆国家期刊《城市地理》上发表。《流放宁古塔》获省宣、广电“记录新时代 振兴新龙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黑龙江省优秀纪录片。2019 年《浅谈乡镇村志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宁安的《探索全方位大修志工作格局》等论文,入选第二届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地方志。

(四)挤时间能担当,参与省市志鉴评审及援疆工作

牡丹江市4 名省级志书终审专家,除辖区评审以外,还全力配合省室,参与编辑《黑龙江年鉴》2017、2018、2019 卷本,修改《中国影像志·海林篇》《黑龙江省情读本》,参与《黑龙江省志·文学志》《黑龙江省志·证券志》《双鸭山市志》终审。参与援疆工作,负责新疆《福海年鉴(2017)》审稿。

四、围绕全市大局,调研资政有深度

(一)为红色文化之城建设建言

市委史志研究室有关深入挖掘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筹建有关东北抗联、侵华日军罪证陈列、人民空军起飞地,以及炮校、军马场等纪念场馆的建议,对于促成市委打造“红色文化之城”战略决策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筹建场馆的建议纳入五大工程之中。诸多红色文化遗址和场馆,成为东北抗联精神培训的现场教学点。

(二)为牵动旅游和相关产业出力

编制牡丹江红色旅游地图,纳入全省红色旅游地图。指导八女投江纪念馆、牡丹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马骏纪念馆、张闻天工作室,及部分县(市)的党史馆建馆,审读布展大纲。海林横道、海林横道七里地、穆棱下城子的孤榆树等乡(镇)村(屯),成为红色文化知名乡村,乡村旅游产业吸纳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抽调人员参与牡丹江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专班,提供全域史料和遗址资源。扶持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牡丹江年鉴》收载魁氏烧锅、牡丹江大米等新培育的优质产品,为小微企业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名录,提供了前置要件等。还为横道河子镇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颁奖典礼暨城市推介撰写了串联词。

(三)专题调研侵华日军罪证遗址

2019 年3 月,陪同市委常委、副市长沈传宝,实地踏查“牡丹江警察公署遗址”,详细了解遗址的使用现状,分析遗址管理、保护以及与周边环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理清下步保护开发工作思路。7月,与牡丹江市文广旅游局协调沟通,积极寻求遗址资源效能开发的实现路径。目前,正在向上争取立项。

(四)专题调研相关遗址遗迹基本情况

先后分3 批次,赴所属6 个县(市)开展调查研究。还通过电话、电邮等多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掌握了牡丹江市相关遗址遗迹的基本情况及保护利用价值,为我市党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整合及提升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牡丹江史志年鉴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