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之美
2020-11-17万雪萍
万雪萍
有人说,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比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电影里那精彩的故事,酣畅淋漓的情绪释放,引发心理感应的音乐和绝美的画面,就像生命里流动的一条河流引导我深入角色,满足我的愿望与激情,并让我浮想联翩。
记得在我小时候,一个正月初一的上午,我们姐弟在爸妈的带领下,穿着崭新的衣服,手放在口袋里紧紧地攥住两角压岁钱,出发去电影院看电影。沿途街边人头攒动,那时候的我是无比欢快与喜悦,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快乐与奢侈跟电影联系在一起。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从露天电影到彩电到DVD 到互联网,我们可以随心挑选喜欢的电视剧。走进中影国际影城,铺的是地毯,坐的是沙发,看的是环绕立体声的大屏幕,温度适宜。人们吃着爆米花观看大片,压力排解得一点不剩,这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呀!可惜那种带有集体狂欢性质的凑在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日子,再也不会重现了。因为历史的进程从不会被人力阻挡。
说起露天电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这种独特的电影播放形式从20 世纪50 年代诞生,直到20 世纪末逐渐消失,露天电影是我们几代人共有的记忆,那是尘封在那个年代美好的不可磨灭的影像。
每一次听说哪一天晚上放露天电影,大家的心就像石头投进了一潭池水,立马躁动起来。大人小孩就跟过节一样兴奋,互相转告着。从知道放电影的消息开始我就度日如年地开始倒计时,到了放电影的那天,放学到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同学就来邀我出发了。我爸说:“喊魂的来了,饭都不要吃,哪有这么早放电影。”我早就跑没影了,一路上成群结队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去看电影,几乎每人手里拿着椅子、夹着小板凳。大家都想早点赶到,可以坐在前排离幕布近的位置,生怕去得晚了占不到好位置。而我这么积极从来没有占地的念头,只想早早看电影,最好一直看,不管银幕正反面。我喜欢电影机运转,胶片滑过,放映机轻微的沙沙声,仪式感满满。我喜欢看放映机射出一束强烈的光;喜欢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带有“八一”字样的光芒四射的五角星;喜欢听《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那威武雄壮、激昂嘹亮的片头音乐;喜欢电影中的人物对白透过空旷的村野飘向远方。
露天电影担心的就是下雨。电影刚放一半,天空飘起雨花,慢慢地雨越下越大,大风把银幕上的“英雄”“鬼子”们吹得变了形,放映只得停下来。大家手忙脚乱跑到屋檐下躲雨,躲了一阵,雨停了,电影又接着放,这样停停放放,往往到晚上十一点之后才放完。当银幕上出现剧终两字,人们意犹未尽地站起来收拾凳子。看电影时热闹,散场后同样热闹。扶老携幼,喊儿叫女,吹嘘打哨,满场人声鼎沸,满路人影绰绰,“过把瘾”的人们有说有笑地沉浸在电影的余味之中。
那个单调的年代,电影就那几部,看过多遍人们依然乐此不疲,丝毫不觉得单调。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三十多年过去,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观影条件也大为改善。多年以后的某个时分,我们依然会想起那段光阴,那些安静又喧闹的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