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功能与局限
——以新冠疫情为例
2020-11-17杜晓莉
□ 杜晓莉
内容提要 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新媒体背景下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而微博热搜这一功能作为微博的“窗口”,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以新冠疫情为例,探究微博热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功能及其局限。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成为当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截至2020年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微博热搜是微博于2011年开通的功能,全称是“热门搜索”,是根据微博网民搜索关键词的热度而产生的榜单排名,本质上是一种算法。微博热搜的呈现原理是通过综合统计和分析用户的搜索、浏览、关注、点赞、评论等行为,经算法处理后展现出每分钟更新一次的热门词条。微博热搜代表着当下最有热度的新闻资讯和最受用户关注的热点事件。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前,传统媒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2003年“非典”发生时,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获取疫情信息,时效性和互动性与今天的微博都不可同日而语。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微博作为广场式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中枢,是最新政策动态发布、肺炎患者救助、社会物资调配、公益项目推进和疫情谣言破除的重要平台。作为微博平台功能矩阵中的重要一环——微博热搜在此次新冠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承担着关键角色。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作用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用户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微博即时性、互动性特征使它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1986年提出阶段分析理论,将危机过程划分为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危机延续期、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指出危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而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不同阶段,微博也将呈现不同功能。在危机潜伏期,一方面由于微博的信息来源广泛,内容碎片化容易导致虚假传播;另一方面,微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发挥其危机教育和防范风险的功能。在危机爆发期,微博会涌现出大量信息,意见领袖的评论和民众的搜索合力形成议程设置,并以微博热搜的形式呈现,引发新一轮的传播,满足更多民众对信息的渴求;在危机延续期,由于民众对危机的持续关注和主流媒体全面报道,微博会产生相关的次生舆情,致使事件出现反转或推动事件解决;最后,在危机解决期,主流媒体账号则需发挥其作为正能量“扬声器”的功能,发布正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促使危机向积极层面好转。同时,微博由于其互动性特征,还可以为受众提供发声渠道和交流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迁移,受众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获取信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与新媒体转型背景下,积极在微博开设官方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微博上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一般经由主流媒体发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与更高的可信度,而且很多事件都是经过主流媒体发布后才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对推动热点事件的形成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作为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引导民众正确地认识事件始末,理性参与网络互动。
二、微博热搜在新冠疫情事件中的传播功能
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信息传播速度和质量对事态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微博热搜作为本次新冠疫情信息传播的主战场之一,传播功能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布告栏”——新闻呈现窗口,实时聚焦热点
当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民众会第一时间出现强烈的信息获取需求,所以新闻的即时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自疫情发生以来,微博热搜承担“新闻布告栏”的角色,作为新闻窗口持续更新疫情最新动态、政府决策部署、抗疫感人事迹等内容,以其即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的优势,最大限度满足公众了解疫情动态的信息渴求。如在疫情发展初期,公众尚未了解病毒传播机制与原理,当钟南山在央视《新闻1+1》新闻连线时肯定人传人现象的存在后,热搜中迅速出现“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这一关键词,公众的注意力和防控等级迅速提升,防疫进程加速。
在疫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热搜的“新闻布告栏”作用是媒体“议程设置”与受众“使用与满足”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微博平台上入驻的官方媒体平台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在疫情期间实时跟进疫情动态、发布权威信息,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由它们发布的疫情新闻受微博平台的推荐获得较高浏览量与互动量,更容易进入热搜的队列。微博热搜榜会推出实时的热门新闻和话题内容,受众通过浏览热搜榜单、关注议题排序来接收信息,这能让受众在信息超载时代快速地抓住其中关键。这个过程便是被动获取和接收来自媒体与平台的议程设置的过程。其次,微博热搜中更主要的动力来自受众主动搜索,也就是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受众在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时,出于寻求有效信息的需求而主动在微博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查找,浏览自己最感兴趣的微博内容,获取疫情最新信息,而微博热搜的直观信息呈现效果也能有效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来自大量用户的短时高频搜索直接带动关键词进入热搜榜单,从而引发更多的受众关注。
(二)“舆论集散地”——公众表达渠道,舆论监督平台
微博热搜的作用在于提供讨论入口,引导更多受众参与讨论;微博热搜也助推民众关注,提升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很多社会事件如仝卓修改应届生身份事件、山东考生顶替上大学事件等都因登上微博热搜,导致舆论发酵而迅速获得关注。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微博热搜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集散地”功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力为舆论监督提供平台,而同一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多次登上热搜也形成对受众的持续提醒。公众对李文亮医生的关注和随之而来的官方正式调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微博热搜的“舆论集散地”功能的实现与微博的互动性特征紧密相关。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热搜不仅是一个新闻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受众一个互动平台。在新冠疫情中,受众主动把自己关注的疫情资讯和观点发布在微博上,同样对此事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在微博广场上输入关键词而查看并共同讨论,各类信息和观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形成社会议题,呈现在微博热搜榜上,被更多的网友关注讨论,起到了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
(三)“情绪稳压阀”——纠正网络谣言,缓解恐慌情绪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对病毒的未知所带来的是民众的恐慌。微博热搜通过即时通报、辟谣、科普三个关键环节发挥“情绪稳压阀”作用,最大限度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
在疫情中主要的谣言类型有三种:有意渲染夸大疫情惨状的谣言、疫情和病毒来源谣言、伪科学谣言。面对谣言和随之而来的民众恐慌情绪,微博热搜将即时通报、辟谣、科普三方有机融合,发力稳定民众情绪。即时通报是与各级卫健委密切配合,各级卫健委每日通报最新疫情动态,发布官方信息,重要疫情动态迅速登上热搜,第一时间用官方信息取代网络上的各路小道消息,有效打击渲染夸大疫情的谣言。辟谣则是通过和新闻媒体、政府机构、医院等合作,由这些机构在特定的谣言传播后发布澄清消息辟谣,由微博热搜助推其登上高位被更多受众接收。例如武汉病毒所谣言出现后,新京报记者在核实情况后发起了#武汉病毒所目前零感染#话题,阅读量高达4.7亿,登上热搜榜首,成功辟谣。科普则表现为微博邀请权威专家、医生入驻,通过发布科普视频、防疫信息等方式主动占据先机,与谣言展开斗争。例如5月16日张文宏医生入驻微博,旨在避免误导,传播第一手科普信息和观点。“张文宏谈新发地为何爆发疫情”等解读也在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成为民众了解疫情动态的窗口。
三、传播学视域下微博热搜的局限性分析
虽然微博热搜因为其即时性与互动性的特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但是因信息推荐机制的制约,微博热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信息茧房——“回音壁”与群体极化
信息茧房,是指受众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会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听见自己想听的声音,长此以往,受众只会接收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从而不自觉地将自己桎梏在一个“信息茧房”之中,使自己获取的信息进一步窄化。
在微博热搜板块下,通常热门内容会被推荐到前排,成为议题内部主流观点并引发讨论。但议程设置也是一种观点提示,受众因对词条内容感兴趣点进热搜,再不断点击与词条关联的其他关键词,实际上形成同一平台内的“回音壁”。例如1月底武汉直播建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一时间,“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冲上热搜榜,阅读量达到2.6亿,讨论10.2万。百万网友化身云监工,还引入“饭圈”玩法,给不同的挖掘机起名字,带动“挖掘机天团”关键词登上热搜。与热搜相关联,“叉酱、蓝忘机、呕泥酱、小小黄”等挖掘机有了自己的粉丝群和超话社区,甚至还有一批粉丝开始创作同人图和同人文学作品。但在其他的社交类平台如哔哩哔哩、豆瓣和知乎中,则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有人认为疫情当前,把施工车辆拟人化,并为其打榜的“饭圈化”现象是一种对疫情的娱乐化消费。然而这些声音在微博热搜下却很少看到。
除“回音壁”外,在受众通过微博热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热搜提示的观点被不断强化,若干个这样的受众集结在一起,则容易出现群体极化,在同一件问题的看法上存在极端化偏向。例如在“张文宏称早餐不许吃粥”登上热搜后,微博网友针对早餐能不能吃粥展开激烈辩论,一些网友未深入探究原因,只是针对热搜关键词中的“不许吃粥”表示反对,甚至认为不吃粥是放弃传统、崇洋媚外的体现,对科学信息的传播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二)传播受限——微博热搜缺席后的“戒断反应”
微博热搜的巨大影响力决定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一旦热搜缺席,重要信息的传播缺少对外展示的窗口,信息传播将会受限;对此前习惯了从热搜获取信息的受众而言,则会在热搜缺位后产生不适应的感受。这一点在新冠疫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尤为凸显。
今年6月10日至6月17日,微博暂停更新热搜榜一周。但就在6月11日当天,北京在连续57天没有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这一消息一经扩散,立即引起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重视,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疫情动态。然而此刻微博热搜停更,不少民众的信息获取来源被切断,甚至带来安全感缺失。如微博网友袁楚凝表示:“微博热搜突然停更感觉很多事情都变得极不方便,不能在热搜上实时看到北京疫情的情况,真是断网即视感”。6月17日,在热搜榜重新上线的18小时内,“北京防疫再入战时状态”“从北京去这29地需隔离”等疫情与防疫动态迅速登上热搜高位,继续带动民众对疫情的高关注。因此,可以看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热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热搜存在着不确定性,在重要信息传播中也不可过度依赖。
【注释】
[1]新浪财经.微博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0-05-19/dociircuyvi3942770.shtml.2020-5-19
[2]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20.9-11
[3]余霞,廖小丽.试论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功能[J].东南传播,2011(0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