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发挥资政作用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2020-11-17中共绥芬河市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史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政绥芬河编研

中共绥芬河市委史志研究室

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牡丹江市委的直接领导和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的关怀和指导下,绥芬河市委史志研究室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围绕资料征集和编研,以推动“学党史、讲历史”作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的契入点,直接融入市委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党史部门的影响力,促进了党史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铁路和公路两个国家一级口岸,素有“百年口岸”“国境商都”“百年旗镇”“木业之都”“全国首个卢布自由兑换试点市”等美誉,也是全国18 个沿边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全国文明城市。拥有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7 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区。近日,绥芬河又被国家批准为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并挂牌。绥芬河市委通过研究和挖掘红色历史,形成了一批以红色历史资源为主导的旅游产业项目。目前,由党史部门主办的红色旅游场馆已成为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市红色旅游核心景点。红色旅游线路已成为黄金旅游线路,为增加人气、改善财源结构,拉动地方经济,增加了新项目,注入了新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编研成果,主动为市委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积极主动以提供咨询和建议的方式服务市委决策是党史资政工作的直接表现。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资政的重要基础。在省委史志研究室和牡丹江市委的大力支持下,绥芬河党史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党史专家,先后到国外和全国11 个省38个相关部门走访和收集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了涉及绥芬河党的历史、中东铁路、共产国际等相关的资料1000 多万字。收集的关于中共“六大”的相关资料,在国内也是最多最全的。我们还先后派人到国内外收集和整理涉及红色交通线、东北抗联等相关党史资料共8 类,220 余卷。其中,文字史料5700 多万字、有珍贵价值的历史图片2056 张、视频采访和口述录音300 多份,对217 名红色后代进行了视频采访。经研究整理,形成了高质量的编研成果38 项。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共六大、国际组织对中国革命的帮助、隐蔽战线斗争、关于柳条湖事件、皇姑屯事件、“731”细菌战、江桥抗战、抗联斗争主要对象等都有了新的佐证资料和图片,很多资料和图片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历史得到了修正。

三年来,依据编研成果,我们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旅游开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32 条,被市委采纳17 条。其中,《关于建立绥芬河中共六大纪念馆》《关于建立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关于城市建筑风格欧式化改造》等8 条建议得到了高度评价,并作为决策得到实施。

为使党史部门的咨询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对市委有明确要求的,集中力量收集相关资料,在加快编研成果转化的基础上,主动提出具体的资政建议。对市委没有明确要求的,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层党史工作联络站和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依托当地有影响的地方党史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在影响决策方面的作用。做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形成了以编研成果为基础、咨询建议为依托、旅游产业项目为支撑的红色旅游产业群。对提出的红色旅游项目,党史部门发挥协调作用,抽调有关专家做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库中选定核心和重点项目,经过反复论证,形成项目梯队和项目平台,然后通过多渠道强化资政建议。为争取市委对党史部门提出建议的支持和采纳,我们主动协调“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党史研究和资政服务工作,通过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会议发言,强化资政建议,使之能上升到市委决策。目前,已经形成了地方党史研究成果汇编和资政建议书12 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直接参与红色旅游规划的制定和景点建设

根据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依托绥芬河红色历史资源,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对本地红色历史深入挖掘和整理,直接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和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是绥芬河党史资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党史部门的编研成果,制定了符合绥芬河实际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9 年,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绥芬河党史工作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绥芬河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依托史实,完善了《绥芬河市革命遗址开发利用规划》,协调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轴(中东铁路)、一带(边境带)、二区(红色历史文化街区、中共六大纪念园区)、二十五景”的口岸红色旅游文化总体思路,谋划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景区17 个核心景点,把绥芬河中共六大纪念园区、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国家安全教育纪念馆、和平友谊天使嘎丽雅纪念馆、周恩来入境纪念地、苏联红军解放绥芬河首战纪念地、南炮台山遗址公园、天长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12 个项目上升为全市的重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

近三年来,市委确立的24 个相关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有4 个项目由市委史志研究室组织实施、有8 个项目由史志研究室提供历史依据、有7 个项目党史部门参与了项目论证。

在党史部门的多方协调和直接参与下,国家14个部委以发改社会〔2011〕692 号文件将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2年1月,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秘密交通线纪念馆)被中宣部批准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 年通过中宣部复检;2019 年4 月12日,与国家安全部门合作建立的全国第四家国家安全教育纪念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目前,中共六大暨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已经建设完毕,免费对外开放,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开馆6 个月来,该馆已经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人数3.8 万人次。先后接待来自中组部、中央办公厅、文旅部、国家发改委、中联部、外交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9 个国家级调研组领导来绥调研,高度评价了绥芬河作出的贡献,为进一步争取设立国家级唯一关于中共六大的专业历史展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营造党史工作氛围

“聚人气、造氛围、扩影响”是党史工作推动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绥芬河党史部门先后与国内27 个省市相关部门和红色后代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从2015 年到2019 年7 月,共接待国内国外研究专家58 批次、364 人次;红色后代136 批次、2360 多人次,接受捐赠书籍资料1284 册、文物117 件。联系世界反法西斯协会,接待日本友人4 批来绥捐献文物资料890 多万字、珍贵历史图片3200 多张、文物29 件。接受俄罗斯外交部、国防部、文化和旅游部门捐赠珍贵历史文物资料2700 多份。同时,我们还依托红色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开展专题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新闻周刊》《奋斗》等相关媒体和报纸杂志登载研究宣传文章12 篇。党史部门制作的党员教育、绥芬河红色历史专题片5 部,接受国家省和市采访26 次,中央新闻联播节目先后播放绥芬河党史部门参与和独立完成的新闻《飘逝的红头巾》、举办的假日大集、中俄文玩大市场等7 个,扩大了绥芬河的影响。特别是参与制作的焦点访谈《探寻历史 勿忘国耻》栏目在央视一套播出;央视三套、新闻频道的专题片、国际频道的专题节目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通过宣传,营造了氛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直接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四)发挥党史阵地作用,围绕“六进”,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助力

编研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党史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始终把“学党史,讲好绥芬河故事”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红色场馆和阵地建设作为基础,市委专门成立了六大研究中心,依托中共六大研究中心和纪念馆,市委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了党性教育基地,配齐编制人员,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学党史、讲党史;市委主管领导先后6 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史课程内容,亲自听课把关,形成了精品课、讲座课、现场激情教学课等多种宣教模式,提高了党史课的讲解质量;我们还参与编写了中小学党史教育读本、绥芬河革命史等一批红色历史书籍的编写工作,形成了“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路的故事”等关于“红路精神”和“红路家训”系列研究成果340多篇。市委史志研究室从领导到普通干部有国家级名师、有省级优秀教师、有地方名师,都在这次主题教育实践和干部学党史、用党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讲述党的历史活动27 次,与大中专院校签订共建协议12 份。全体编研人员在党性教育实践中积极参与,争当主力,史志研究室建设和管理的红色主题场馆都发挥了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近三年来,红色场馆共接待来自国内外参观人数达67 万 人次。

(五)抓创新,结合本地红色历史资源的特点,寻求党史工作新突破

在全国首次成功举办了野外遗址考察网上直播活动。2017 年5 月,首次在北京设立网络直播中心,绥芬河设立直播现场,与中国抗战协会、抗联研究会、腾讯、百度、搜狐、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在全国首次举办了网络遗址考察直播,新发现日本关东军在绥芬河要塞遗址、遗迹各一处,新发现要塞遗骨54 具。目前,已经上报到国家有关部门做DNA检验,待检验结果出来后方可确定是不是苏军烈士、日军或者要塞劳工遗骨。该项活动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的重视,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近三年来,市委史志研究室各项工作做到了挺进全省前列,全国知名,实现了有为有位。2012 年6 月,在全国党史资政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县市级代表在大会上做典型经验介绍;2017 年3 月,受中央有关部门特邀在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理论研讨会上做大会发言。2017 年1 月,绥芬河党史工作经验被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全国推广,省委党史研究室为此还专门在绥芬河召开了全省党史资政经验交流大会。在2017 年3 月18 日《黑龙江党史工作信息》第五期上编发了摘要和党史工作信息,在全省深入推广了绥芬河经验。

在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国际历史文化交流。2019 年5 月,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派一等秘书基先科专程来绥芬河给纪念馆捐赠了文物资料;2019 年6 月17 日,俄罗斯军事研究院、外交部、国防部派人专程为表彰绥芬河市委史志研究室在中俄两党和两国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给我们纪念馆送来了锦旗和历史文献资料。2017 年7 月,绥芬河市委党史研究室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先进集体。2019 年8 月15 日,举办东北抗联教导旅历史图片展,俄罗斯驻华文化参赞拉林参加了开幕式,央视7 频道和黑龙江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2019 年5 月8 日,接受央视军事栏目主持人萨苏捐赠,在全国首次发现张宗昌在绥芬河珍贵历史镜头,其后人从美国纽约专程来绥芬河接受胶片。8 月16日,又收集到关于抗战题材珍贵历史胶片19 盘,现已报送中央新闻纪录片厂进行解读,相关历史内容已经初步证实具有重大历史发现。11 月10 日,央视7 频道和《探索与发现》栏目已经进行连续报道。与解放军新闻传媒中心合作拍摄的《抗联密营24 小时》正在紧张拍摄中。

三、做好党史工作的主要体会

(一)编研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党史部门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基础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取得高质量编研成果的前提。党史部门通过对党史资料收集、编研和整理,明确资政主题。绥芬河党史研究室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依托高质量的编研成果,明确了绥芬河是具有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口岸,是我党建立时间较早、存在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东方红色秘密交通线。绥芬河党史部门通过对中俄混血儿嘎丽娅英雄事迹的挖掘和整理,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肯定并亲笔题词。市委依据党史部门的研究成果,专门建设了“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建设了纪念馆,形成了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二)寻找契合点,融入发展大局,是实现党史高效服务的核心内容

红色旅游产业是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党史部门应该作为推动红色旅游的主体。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旅游来访者,直接拉动地方红色旅游。2019 年,绥芬河接待进出境游客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31.7%,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占进出境游客总数的72.6%。

(三)主动争取市委支持,加强党史工作新机制建设,是发挥党史作用的重要保证

党史部门面对人员少、任务多、责任重等诸多具体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党史工作的推进落实。建立了党史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做到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主动争取市委支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编研人员主动参与市委重大项目和发展问题研究。同时,我们还探索建立激励党史人才发挥作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信息和编研成果奖励办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党史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整合党史工作资源,探索实施党史编研人员弹性管理办法,完善党史资政工作协作机制。

猜你喜欢

资政绥芬河编研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扶贫·扶志·扶智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从咨询到资政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漫谈史学初体验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