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0-11-17黄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经济组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调研融资政策

文/黄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经济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上海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课题组就黄浦区营商环境及优化需求的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成绩初显,但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仍有提升空间:

(一)行政效率及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如在前置审批中各种“要件”、程序和环节还较繁多,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等实现审批提速提效还有空间。调研发现,各项审批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有59条,其中归类为:政府部门间职责不清晰,还存在推诿状况占比7%;政务大厅仅流于形式受理,实质性办事仍要到各部门跑办占比12%;办事还不能做到一次告清占比达36%。对8项具体审批事项便捷度调查显示,“比较繁琐”的主要是土地手续和消防手续。

2、政务环境信息获取的便捷度尚需完善。调研显示,对获取政府投资信息,认为不便捷、不全面占比24%;申请信息公开时回应不畅占比8%;各类申请、许可、减免、补贴等涉及企业利益的“有用”信息,还是得通过熟人关系或渠道等获取还占比9%。

3、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受访企业认为,机械执法和运动式执法仍然存在;有的部门还存在“重国有、轻民营”“重大企业、轻小企业”的观念;关、停、并、转企业办理注销手续难度大。调查中有38%企业认为政府虽然服务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重管控、轻服务的情况还存在。

4、办事人员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调研发现,企业在办理各类经营许可事项中需要盖章的环节减少了,但花费时间并没减少的占比35%;服务态度变好,但服务质量没提升的占比10%;还有2%的企业认为效果还不明显;企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的评价方面,有23%认为办事程序规范了,但效率还需提高;有11%认为少数执法人员素质还偏低。

(二)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1、政策精准性不够,还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有企业反映,对于经营中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送的部分政策不够精准、不够接地气,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调整机制还不够及时充分。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不够,使企业往往“闻得着香味”,却“吃不到嘴”。

2、政策制定存在“重制订、轻宣传”现象,政策知晓度还不够。座谈中有些企业反映,许多“惠企”政策举措信息散落在各系统各部门,缺少专项推行落实政策的职能部门,缺少按企业需求提供“一对一”答疑解惑的渠道,增加了企业了解政策、分享政策红利的难度。

3、招商引资中“重引进、轻后续服务”还需改进。调研显示:在招商引资中作出的承诺,在引进后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占比有8%;轻视对引进企业或项目的后续服务,无法兑现事先作出的承诺,占比有5%;由于领导层人事变化,任意改变协议或已作出的承诺占比有3%。

(三)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1、融资渠道单一。调研显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国有银行占比82%;地方性商业银行占比12%;民间借贷占比2%;内部集资占比4%;风险投资、证券融资基本未涉及。

2、融资难、融资贵。调研显示,向银行融资贷款手续烦琐,审查过严占比34%;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过高占比43%;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占比19%;融资渠道狭窄及缺乏民营中小银行的融资占比4%。由于银行对贷款风险评估、考核不尽合理,将对大企业的评估方法套用到中、小及初创企业,使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评估获得融资。

3、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很多非公企业反映,银行对他们存在慎贷、惜贷、拒贷的情况。另外贷款中银行主要采用的是抵押贷款或变相抵押贷款,且抵押率逐次降低、贷款额逐次减少,使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居高不下。

(四)企业经营环境还需要改善

1、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调研中企业认为:“营改增”之后,税比以前少了,但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保险、各类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费并没降低的占比26%;税比以前多了,费有所降低的占比7%;税和费都没有降低的占比5%。

2、法治环境建设仍需加强。调研中企业反映:当企业权益受到侵害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受理了没有得到解决,或没有给出解决时限的占比9%;投诉过,未被受理占比2%;不了解投诉渠道,未投诉过的占比35%;对诚信体系建设还需加以完善的占比25%;要完善加强失信人曝光和惩戒机制的占比15%;要继续加强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诚信氛围的占比8%。

(五)人才政策门槛较高,竞争力不够强

1、人才政策门槛较高,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不少受访企业表示,人才补贴政策缺乏竞争力。他们反映,浙江、深圳等地政府给予企业较大的话语权,在人才政策上以企业的用人留人需求为宗旨,对引进的人才补贴力度大,做实了对企业的服务。

2、在人力资源方面还需要提供补给。调研显示: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别占比是41%、27%和30%。受访企业普遍反映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招工用工困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压力尤大。另外,造成现有人才流失原因除自然条件和薪酬待遇等问题外,就业环境欠佳、发展空间不足等也有较大影响。

二、意见和建议

当前,由于传统优势逐渐消失及近年来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为进一步推进本区经济能快速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一要建设好“一个平台”,再造“政务流程”。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努力实现更多政务数据资源的全域共享,基本实现“零跑腿”,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二要梳理“一张清单”实现“一次告知”。要聚焦企业反映最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寻求各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并予以回应和解决,确保各审批环节不走“回头路”。三要建强“一支队伍”,把“店小二”服务落到实处。要制定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企业问题收集处理“快速反应、一竿子到底”全程服务的责任机制。要塑造好以“亲”“清”为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改善区域安商、留商、扶商、稳商的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知晓率和落地率

一要加强制定政策前的调研和意见征询。要设立制度化吸纳各种意见的渠道,加强对企业真实需求的调研和指导,完善政策实施中的事中事后评估和及时调整的机制。二要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统一的、汇集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发布宣传平台,提高政策解读普及度和企业获取有效政策信息的便利度,使企业和群众能实在享受政策红利。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政府专项资金和基金管理。完善政府性投资引导资金建设,鼓励企业培育品牌、技术和制定标准,引导传统企业项目创新发展,加强重点产业企业与国家级战略对接服务。

(三)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一要政府积极搭建银企融资对接,构建信用大数据平台。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改善提高银企互信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和成本。二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有效落实上海出台的“27条”举措,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借鉴成都模式建立“5+2”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缓解融资难题。三要重点扶持发展优质中小微企业。科学筛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前景佳的各类企业,通过设立科技风险基金等,支持该类企业发展壮大。

(四)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一要完善政府配套机制。建立可盘活企业流动资金补充制度和企业关停并转经费垫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政府托底制度。二要完善市场主体变更、退出机制。优化变更注销登记流程,切实解决企业“变更难”“关门难”问题。三要加大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创业、创新、转化力度。构建全区新经济的科创网络体系,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涉企收费机制,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五)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要进一步优化“居转户”的条件。根据本区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设定优秀人才直接落户的标准,探索采用分阶段在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标准。二要加大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高级技术工人;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人才培育体系;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服务业人才匮乏问题。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对于人民群众迫切急需,而市场现有供给严重不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应该鼓励民企投资,参与竞争和扩大供给。

猜你喜欢

调研融资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