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洪炜 高压线上的“禁区勇士”

2020-11-17

中国工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高压带电作业铁塔

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相伴20年,胡洪炜从技术菜鸟成长为带电作业领域的佼佼者。他攀登过的近万座高压铁塔,见证着他一路斩获的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是,胡洪炜的想法始终很简单:只想做好每一件事。

在电力须臾不可离的今天,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纵横在广袤大地上,承担着电力传输的重要任务,成为我国电网的“大动脉”。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胡洪炜便是“大动脉”的守护者之一,在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上进行带电检修。

对电力职工而言,超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在只有小拇指粗细的导线上作业,如果电位转移的过程中安全距离控制不好,凶猛的电流就会瞬间失控,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然而,无论带电检修多么危险,停电检修都不是一个常规的选择,因为停电直接导致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果对特高压线路进行带电作业,每小时至少能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按胡洪炜带电作业的年限来计算,他的“身价”至少超过1.5亿元。

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相伴20年,胡洪炜从技术菜鸟成长为带电作业领域的佼佼者。他攀登过的近万座高压铁塔,见证着他一路斩获的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是,胡洪炜的想法始终很简单:只想做好每一件事。

不服输

2000年8月,22岁的胡洪炜从部队转业到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局武汉分局,成为带电作业班的一员。

胡洪炜的父亲是一位工程车司机,跟着父亲,胡洪炜见识过不少电力作业现场。不过,上岗后第一次跟着师傅去实地培训时,胡洪炜还是傻眼了。

高压铁塔立在空荡荡的野外,高30多米,直插云霄。他吃力地攀爬在摇摇晃晃的软梯上,双腿发抖,冷汗如雨。师傅却在旁边说:“这是最矮的,还有135米的塔呢!”

让胡洪炜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终于克服心理障碍爬上高压铁塔后,还有另一个考验等在前面。

通常,两个高压铁塔之间隔有400米左右的距离,通过4根高压导线连接,胡洪炜需要爬上高压导线作业。真正爬上去的时候,胡洪炜才发现自己有恐高症。悬在半空的高压导线左右摇摆,他头晕目眩,脚步发软,想往前走都走不了。

没有办法,胡洪炜被老师傅们留在地面作业。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可以做得更好。在部队磨砺出的不服输精神,让胡洪炜跟自己较上了劲。只要不外出作业,他就会在附近的铁塔上练习爬高和进电位,每天都要爬上爬下二三十次。经过大半年刻苦练习,他终于克服了恐高心理。

2001年4月,胡洪炜顺利考取了带电作业资格证,迈进了通往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大门。

工作中,胡洪炜勤于向师傅学习操作技巧,仔细琢磨工作方法。一次线路检修时,师傅一口气换了8个间隔棒,他只换了3个,心里感到特别惭愧,回家后整个晚上都在琢磨操作技巧。第二天,他缠着师傅学习操作技巧,改进自己的操作方法,基本赶上了师傅的进度。到了第三天,他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返回来帮师傅换了5个间隔棒。从此,“三天赶超师傅”成了班里的一段佳话。

2008年,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局准备派人参加国网公司的带电作业比武团体赛,从当时所有的带电作业班中选拔技能过硬人才。胡洪炜光荣入选,作为代表和团队一举夺得三等奖。

不骄傲

2009年,胡洪炜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件大事,他被±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试验项目选中,成为技术攻坚人选。

±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试验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的项目,一旦成功,意味着我国将掌握当时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全套检修技术。但是,因为是世界首次实践,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难度可想而知。

从超高压作业到特高压作业,对任何一位电力检修人员来说都意味着危险和挑战。被国网公司选中后,胡洪炜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用坏了200多副手套,穿烂了7双鞋,穿破了3套工作服。

试验那天,胡洪炜信心满满地走进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9时30分,他穿上屏蔽服爬上铁塔,右手与高压线之间产生了一道耀眼的电光弧,伴随着刺耳的“嗞嗞”声,产生瞬时放电。没有任何迟疑,他迅速抓牢高压线,进入了特高压直流强电场。

“脸上犹如无数根小针在扎,头发也感觉被人用劲在撕扯。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在队友的默契配合下,胡洪炜连续精准操作1个多小时,试验圆满成功。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试验现场的画面。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父亲激动地发来祝贺短信。

这一年,胡洪炜只有31岁,被称为世界上首位勇闯特高压带电作业领域的“禁区勇士”。面对赞誉,他淡然地回答:“我觉得更多的是幸运,我赶上了特高压发展的好时候。”

随后,胡洪炜又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标志着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已经占据世界领先位置。

不停歇

“带电作业开展了这么多年,国内关于超特高压带电作业的标准化文字资料却寥寥无几。不提炼传承这些技术和经验,就无法保持领先。”胡洪炜说。

2008年起,胡洪炜开始参与超特高压带电作业操作标准的编写工作,还和同事们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坚持科技攻关。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经获得51项专利及35项科技成果表彰,研制出18项新型带电作业工器具,2项科技发明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2020年12月,胡洪炜的专著《胡洪炜工作法—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将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也将纳入展示各领域顶级工匠高超技能技法的“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中。

除了坚守科技攻关的阵地,胡洪炜还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将电力人的使命履行到位。今年年初,武汉抗疫保电任务十分艰巨。整个疫情期间,他都忙碌在抗疫保电一线。村庄封路,车辆无法通行,他和工友就步行前往,为武汉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可靠供电提供支撑。

面对未来,胡洪炜最想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精做专。他知道,带电作业涉及的东西太多,要想做细做精做专难上加难。但他相信,只要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特高压带电作业铁塔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特高压
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磁与铁的故事
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铁塔公司将承建10万个4G铁塔 出租或年入400亿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