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力”检视十八洞村的脱贫样本意义
2020-11-17刘安戈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报道团队持续关注十八洞村在脱贫路上经历的种种探索和实践,坚持用镜头记录十八洞村发生的点点滴滴,保存了大量视频素材,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五周年之际,创作了电视新闻专题《十八洞村这五年》,用真实的影像,生动完整地讲述了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凝聚人心、选定产业,破解资金难题,应对市场挑战的经历。
一、不惜“脚力”,保持定力,下沉一线摸实情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一个多月后的2014年1月,报道团队就第一次造访了十八洞村,那个时候花垣县委都还没有向村里派驻扶贫工作队,我们抢在其他媒体还没关注之前,了解到了一场变化即将到来时村民们的真实心态。
当时,很多在外打工村民匆匆赶回了家,大伙都在私底下揣度着,扶贫要开始了,每家每户能分到多少钱;还有村民在打听,如果征地,旱田多少钱一亩,水田又是多少钱一亩;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民则在考虑,挖机和修路哪桩生意更挣钱。
然而在那之后的半年内,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十八洞村并未如村民们所期盼的那样,迎来一场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工作队提出的修路,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牵涉到占谁家的田土都一律不给补偿金,于是集体阻工者有之,大闹村部者有之,老百姓对工作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也没钱,那也没钱,国家让你们不带钱来扶贫的吗?
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最初半年的情形,似乎让节目难以为继,但正是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坚持要把情况问题摸清楚,不预设主题,不急于下结论,十八洞村扶贫工作一开始的举步维艰,更加坚定了我们以更扎实的“脚力”来长期记录的决心。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每一个村庄,在人文、地理、物产、习俗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但在发展的路径选择、方式方法上,很可能都会经历十八洞村曾经面临过的解题选项,十八洞村遇到的困难,也大概率会是其他村庄将会遇到的困难。无论我们记录的结果是好是坏,十八洞村的真实影像,都可以为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个或正面或负面的典型以资借鉴。
二、提升“眼力”,直面矛盾,抓住要害讲故事
十八洞村脱贫的最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视察时,明确提出的扶贫不能“搭风景,造盆景”,贫困村脱贫“不能没变化,更不能搞特殊化”,扶贫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
在我们关注十八洞村以来,听到来自同行、观众的最多疑问也同样就是:十八洞村脱贫是不是一个特例。
我们镜头记录的实情恰恰就是,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的的确确缺钱,不仅缺,而且缺口还很大。十八洞村的脱贫是不是“搭风景,造盆景”,关键就是要看怎么破解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
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当地的种植传统,选定了猕猴桃产业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但同时他们也注意到,长期以来十八洞村所处的湘西地区,种植的猕猴桃都是常规品种,出售价格不高,工作队为了避免低端竞争,引进了两个优质品种,但相应的种植成本也提高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原本的扶贫款不够用了,出现了1600万元的资金缺口。当工作队提出要找银行贷款解决时,村民们立马炸开了锅,在他们看来,总书记都来过的十八洞村,有困难找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就行了,干嘛要让大家背一身债来发展产业啊。这样的矛盾在2015年底的群众评议会上终于发展到了高潮,村民们投票把扶贫队长投出了个倒数第一!
由于我们一直跟踪记录了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在产业发展上的每一步思考,充分掌握了贷款给村民心态带来的冲击,在群众评议会前对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了初步预判;因此,预先在会议现场安装了摄像头,用全程偷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投票过程的真实感,以这段独家获取的珍贵视频为核心,展开讲述的1600万元贷款故事,让《十八洞村这五年》在体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上具备了有说服力的故事影像。最终,扶贫工作队重新统一了村民思想,坚持不找“市长”找市场,从银行贷款1600万元,贷款发展产业的故事雄辩地证明了,十八洞村是在按照总书记要求,为打造有说服力的脱贫样本,真正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闯路子,找答案。
三、开动“脑力”,勤思深问,周密求证
2015年,十八洞村确定把猕猴桃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后,追问并没有停止。优质品种怎么才能确保高产?猕猴桃要三年后才挂果,三年后的市场行情能不能确保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五年后的盛果期,一千亩猕猴桃园将产出600吨鲜果,往哪里卖?能卖得起多少价?十八洞村的故事,还远不能轻易下结论,要得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果,对于十八洞村脱贫历程的记录和思考就还要继续。
2018年,十八洞村的千亩猕猴桃园一共产出60万斤鲜果,尽管每斤最低价都要8块钱,但因为拿到了硬邦邦的有机食品认证和出口果园认证,猕猴桃还没摘下树,就已经被订购一空。每位入股村民当年拿到的分红达到2000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色满园。十八洞村趟出的这条脱贫路子,能不能给其他贫困地区以借鉴和启发?我们没有仅囿于十八洞村一个点位,而是把采访视野扩展到了周边村寨、湘西全境,乃至整个湖南省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节目记录了附近苗寨的绣娘,主动到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来“借船出海”,借鉴十八洞村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经验,全境都是贫困市县的湘西州,为促进农产品走出国门,实现了基地种植养殖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技术指导、检测服务购买、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公共品牌创建、市场销售开拓、报检通关的“八统一”,湖南也已有10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成功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5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实现了食品农产品出口。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正在显现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效果。
四、打磨“笔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做扶贫节目,往往注重总结产业发展成绩,但我们在构架《十八洞村这五年》时,却并不是急于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上项目,搞产业,实现多少增收来谋篇布局,而是一开始就摆出了十八洞村村民都等着“分钱”的这个尴尬事实,从扶贫工作队以环环相扣的实招高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入手,并一直把思想建设这条线贯穿节目始终。
在十八洞村的猕猴桃园第一次挂果时,我们特地把当初对贷款发展产业意见最大的村民请到了果实累累的园地里,当村民说,如果在猕猴桃园里再一次评议干部,只恨不能把自己分成十份,投出十票支持时,十八洞村的扶贫干部们说,一切的辛苦都值了,我们作为历时五年的记录者,也同样由衷地感到,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十八洞的精彩正在逐渐铺开,报道也许还只是未来十八洞村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的一小段。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十八洞村,既想看看精准扶贫工作到底怎么开展,效果如何,也想实地检验报道是不是真实,有没有夸大。这个检验过程已经展开,正在持续,我们相信,历时五年且还在继续的扎实采访,已经累积了的数百个小时的详实素材,是能够保证节目经得起最严格、全方位的检查验证。同时也从十八洞村的报道里,我们找准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法,那就是坚持主题主线报道不动摇,继续增强“四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街道社区,在最贴近老百姓的地方寻找鲜活素材,反映干部群众的真实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