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成为脱贫攻坚的推手
2020-12-18王玉平
扫码阅读《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王玉平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地方全媒体频道固原融媒体中心主任
发展脱贫产业需要资金支撑,宁夏脱贫产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主要是金融贷款。但在2014年前,宁夏农村金融贷款普遍因个人信用不佳而陷入“贷款难、难贷款”的恶性循环中,一个村庄有三四成人被列入信贷“黑名单”,有的村庄整体被拉黑,产业因得不到金融肥水的滋润而发展不足。
重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提升农民贷款信用质量,成为宁夏当时脱贫攻坚最急迫的事。
选树信贷正面典型
宁夏日报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挖掘选树信贷正面典型,引导农民诚实守信贷款,督促金融机构贷款支出脱贫产业,成为宁夏日报社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与义务。
2015年初,记者凭借常年驻站的“信息渠道”优势,获取了一条独家新闻:盐池县一位农民为了维护诚信,自己拿钱替发生家庭变故的贷款联保户及时还款。报道团队敏锐地感觉到这条新闻背后有新闻,经过继续深挖,了解到盐池县25.4亿元滩羊养殖扶贫贷款,2.4万农户还款无一人逾期违约的事实。经过近一周的深入采访,写成了《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一稿。
《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一稿,通过罗刚替自己的贷款联保户汪某如期偿还3万元贷款,因诚信得到金融机构加倍支持的典型事例,讲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革命老区——盐池县贫困群众把诚信看得比“黄金”珍贵,最终投桃报李、依靠诚信脱贫致富的故事,为遭遇诚信危机的当今社会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正能量“样本”,展现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群众珍惜国家支持、积极向上脱贫奔小康的精神风貌。
稿件刊发后,被媒体大量转载,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2016年,《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助推金融扶贫
国务院金融工作小组看到这篇新闻作品后,评价盐池县金融扶贫是“中国金融与扶贫有机融合的一个典范,一个创举”。
在各界的褒奖中,盐池县再接再厉,创建了“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的“盐池模式”。贫困乡村普遍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评级体系,创新“631”评级授信系统,将建档立卡户的诚信度占比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家庭收入权重30%,基本情况权重10%。把村级互助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捆绑”运行,对获得互助资金借款后仍不能满足需求的社员,由互助社将诚信好的社员推荐到银行,给予配比5—10倍的贷款,投入滩羊养殖等农业产业。
目前,在扶贫信用贷款的支持下,盐池县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80%。盐池县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在宁夏贫困县中第一个整体脱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几年,记者在宁夏脱贫主战场——固原市驻站,见证了固原市脱贫攻坚的所有努力,亲历了固原脱贫攻坚的所有不易。但感受最多的还是:经过这几年扶贫贷款诚信的培植,诚信意识已经在宁夏乡村百姓中“入脑入心”。
在采访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没有诚信寸步难行啊!”“宁可砸锅卖铁,银行的钱也要还,不能坏了名声!”“人不讲信用哪行?”……贫困农户已把守信用当成脱贫致富的法宝,当做眼睛一样来珍爱。
这几年宁夏全面推广“盐池金融扶贫模式”,盐池县的诚信建设成为彭阳、原州、同心等周边市县区争相学习的样板。先后创建了“蔡川模式”“固原经验”“同心特色”“扶贫保”等金融扶贫典型,有效破解了信贷资金落地障碍,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难题。其中原州区“蔡川模式”入选中国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中央农刊《农村要情》刊发,被列入宁夏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今年被联合国纳入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的课程中。
目前,宁夏已评定信用乡镇38个,评定信用村434个,为73.3万户农户评定信用等级,向57.3万户信用农户授信467.1亿元。2015年以来,宁夏各金融机构已累计向19.7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2.55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70%,户均贷款4.53万元。
《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这篇稿件像热带丛林里的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引发了宁夏全民诚实守信“风暴”,助推了脱贫攻坚。因此,沉下身子挖掘新闻“活鱼”,用心讲好感人故事,选树的典型才能正面引领,党报新闻才能成为自带正能量光芒的有用新闻,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有价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