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江中下游地区辽金时期考古发现述略

2020-11-17张凤礼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嫩江金代遗存

张凤礼

(大庆市博物馆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北麓结合部的伊勒呼里山脉,流经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经吉林省大安市境内,在三岔河汇入松花江。依流域面积,其主要支流包括甘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绰尔河、洮儿河等。

古代文化遗存在嫩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得较为密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梁思永调查发掘昂昂溪遗址,揭开了嫩江流域考古工作的序幕 。到二十一世纪初,作为东北重要的文化区,经过黑龙江、吉林两省文物工作者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本区域内已经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辽金时期文化遗存。下面将根据遗存的不同类型,以经过科学发掘的考古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城址、遗址、墓葬、界壕等四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城址

辽代的行政区划分为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 京、6 府、156 州(军、城)、309 县,于嫩江流域设治的有上京道的长春州、泰州。金代的行政区划亦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设有五京十九路,于嫩江流域设治的有上京路的肇州、泰州和蒲峪路。

辽金时期的城址是这一时期考古的重要遗存,因其特殊的存在形式,即地表轮廓可见,相较于地下遗存的辨识度更高,故此类遗存受到更多的关注。清代初年,金石学家开始了早期嫩江流域辽金古城的调查;建国后,全面的嫩江流域辽金古城调查随之展开;到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调查、发现及著录了大量的城址。目前,嫩江流域已发现辽金时期城址144 座,其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下面,就几处经过系统考古调查、发掘的城址做简单介绍。

(一)辽长春州金泰州

最早是由清代曹廷杰考证了长春州治所的所在地,他在《东三省舆地图说》一书中,首次提出塔虎城为辽长春州、金(新)泰州,此说为谭其骧 、李健才采用。但是,随着20 世纪八十年代学界对辽金泰州的大讨论 ,多数学者倾向于辽长春州、金泰州治所应位于城四家子古城的观点。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德顺乡南的洮儿河北岸。白城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刻“泰州长春县”字样的青砖 ,此砖即出自城四家子古城。城址内还曾采集到“泰州八十二□□□(花押)”款风铃。自2013 年开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对该城址进行了多轮主动性考古发掘。在2014 年的发掘中确定了一处建筑基址,出有若干泥塑佛像残块,部分釉陶瓦刻铭“大安八年”“大安九年”。“大安”为辽晚期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因此判定该建筑址可能为辽代寺庙建筑。纪年砖瓦的出土,进一步证实了城四家子城址确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泰州 。

(二)辽泰州

王国维推定“辽泰州当在今洮尔河之南,洮南县东某地点矣” ,金毓黼也认为辽泰州当在“今洮南县迤北,大赉县迤南之地” 。张博泉在编著《东北历代疆域史》时,也认同城四家子古城为辽泰州,李健才也将辽泰州定位于城四家子古城 。但是,经过近年来景爱、张柏忠、孙秀仁、那海州、陈士平、宋德辉、彭善国的历史地理考证 和东北地区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界更多地倾向于辽泰州位于塔子城的观点。

泰来塔子城位于齐齐哈尔市塔子城镇的绰尔河南岸。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周长4563 米。城内南北纵横分布着五条街道,城墙正中各有一瓮门,并设有马面、角楼,城外有两道护城壕,地表散布着大量泥质灰陶片、筒板瓦、砖等辽金时期遗物。城内出有“大安七年(1091)”刻残碑,残存碑记16 行文字,文字中刻有“泰州河堤”“建办塔事”和47个汉人姓氏。结合城址形制、出土器物及文献可知,城址始建于辽代,为辽泰州治所。

(三)金肇州

目前,学界对于肇州治所的所在争论最多。清代曹廷杰最早就此做过考证,他在《东三省舆地图说》中提出,金代肇州治所在吉林朱家城子城址 。屠寄在《黑龙江舆图说》中,考证肇州位于肇源县的珠克都噶珊(吐什吐古城),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认同这一说法。此后,亦有人考证为肇东八里城 、肇源望海屯古城 、肇源勒勒营子古城 等,但从目前的发现来看,金肇州治所应在塔虎城 。

塔虎城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八郎镇北上台子屯北的嫩江南岸。2000 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规模发掘了塔虎城,发掘5400 平方米,清理了房址64 座、灰坑87 处、炼炉1 处、解剖城门1 处,出土1500 余件器物,其中大多金代中晚期的生产生活工具。发掘者经过历史地理考证、历史文献比对和城址规格比较,结合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些新证据,故而推定塔虎城为金代肇州及辽代出河店 。

(四)金蒲与路

蒲峪路城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金城乡古城村西的乌裕尔河南岸。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1975 年和1979 年分两次发掘了该城址 ,揭露了城门和城内遗存。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城墙外设有护城壕。城内曾出有铜质官印,印文为“蒲峪路印”的九叠篆书方印。据《金史》记载:“蒲与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由此可知,蒲峪路前身是万户府,金代初年已建制城址,属于金代中型城址。

二、遗址

本地区调查发现有大量辽金时期的遗址,但经科学发掘的却很少。近几年,乾安后鸣字区、大安尹家窝堡和白城金家三个遗址的发掘,从功能定位的角度,为深层次解析古代文化遗存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乾安后鸣字区遗址——春捺钵遗址

后鸣字区遗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后鸣字村西北的花敖泡湖东南岸。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会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3 年开始对该遗址进行了三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依据《乾安县辽帝春捺钵遗址数字化地形图》统计,该遗址共有927 座土台,其中进行考古工作的土台有237 座,被发掘土台均证实为人工土台。其中包括两座建筑址,出土的脊饰包括鸱吻和凤鸟,等级较高,无灶与火炕,因此推测可能为捺钵时祭祀用的寺庙址。土台顶部一般较平整,部分土台中发现火灶、陶瓷片等人类生活遗存,推测土台顶部应以搭帐篷为主。据以上考古资料,推定该遗址为始建于辽晚期,金代沿用的春捺钵(春水)遗址 。

(二)大安尹家窝堡遗址——土盐制作遗址

尹家窝堡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尹家窝堡屯西北新荒泡的西南岸,2014 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该遗址,在近300 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清理出淋卤坑、灶址、灰坑、墓葬,另有烧火和堆土遗迹,其中打破堆土遗迹的墓葬年代最晚。通过对比墓内出土的铜坠饰和玉石棋子等,可以判断墓葬时代应为金代,而堆土遗迹即土包主体的形成年代应不晚于金代。因此,发掘者判断此遗址为金代“肇州盐”制盐遗址 。

(三)白城金家遗址——建筑址

金家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金家村六队东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 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台基式建筑、房址、灰沟、灰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和少量陶器、瓷器、铁器等。根据出土建筑构件和瓷器特征,发掘者确定金家遗址的年代应为金代 。同金家遗址类似,并经过科学发掘的文化遗存,还有2009 年发掘的永平金代寺庙址,该遗址位于吉林省洮北区平安镇永平村东南,年代亦为金代 。

三、墓葬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在嫩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辽金时期墓葬,其中辽代墓葬相较于金代墓葬要更多一些,建国以来主要报道了以下几批墓葬资料。

(一)辽代墓葬

嫩江中下游地区清理出的辽代墓葬,形制分为石室墓、砖室墓和土坑竖穴墓。包括龙江朱家坎墓地 、龙江西甸子墓葬 、泰来辽墓 、齐齐哈尔三合砖厂墓葬 、泰来塔子城墓葬 、泰来后窝堡墓葬 、泰来平等村墓葬 、大庆沙家窑墓葬 、龙江新丰砖厂墓葬 、富拉尔基墓葬 、齐齐哈尔长岗子墓葬 、龙江二村墓葬 。

墓内多出有陶罐、鸡冠壶、鸡腿瓶、铁制兵器、马具等,少量出有瓷器、玉器和银器。通过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这些墓主人的族属亦分为契丹人、女真人、汉人和室韦人 。

(二)金代墓葬

嫩江中下游地区经过发掘并确定为金墓的,仅林甸县四合乡渔场金代墓葬和吉林镇赉县黄家围子墓葬两座。

四合乡渔场金代墓葬位于黑龙江省林甸县四合渔场东北 ,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了7 面铜镜,其中半数铜镜制作工艺粗糙,为私铸镜。墓中还出土了马衔、马镫踏板、马铃等马具,七枚铜钱均为北宋晚期钱币,未见陶器。综合来看,该墓年代当在金代中晚期 。

黄家围子墓葬位于吉林省镇赉县黄家围子屯西的岗地上。1985 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在晚期遗存中共清理出七座土坑竖穴墓。墓内出土了铁镰、铁削、铁镞、马具、铜镜、铜钱、桦皮器等器物,发掘者判断该墓群的年代应在金代中期或偏晚一些 。

四、金界壕

“界壕者,掘地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人。” 金界壕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金朝为抵御西方蒙古族类的侵扰,修建的漫长的界壕边堡线,自金太宗天会年间始建,至金章宗承安三年竣工,建造工程历时70 余年,又被称为金长城。整体结构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四部分组成,全长5500 公里,我国境内部分长约4600 公里 。

20 世纪50 年代末期,考古工作者开始调查东北路界壕与边堡;到七八十年代,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又多次对辖境内的金界壕遗存开展了大规模调查。经过多年考古勘查,目前确定为金界壕的有两条:一条是修建于金初的岭北长城;另一条是从嫩江到大青山的界壕,嫩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后者的南端。金界壕的主要特点是:构筑外壕内墙于地势平坦处,且基本不用砖石建筑材料。近年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南境内界壕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为进一步了解金界壕的结构特征、构造形式、墙壕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此外,嫩江流域中下游诸多类型的辽金考古遗存中,还包括大量陶器、瓷器、铁器、铜器等,亦有部分窖藏瓷器的出土,在此不一一赘述。

五、结语

纵观辽金历史发展脉络,嫩江流域不断上演着一出出一幕幕的历史大剧。辽代,嫩江是契丹民族政权与女真部族实际控制区域的分界线,由此东向,契丹人仅能通过海东青鹰路对女真部族施加影响。到辽代末年,女真人势力逐渐强盛,嫩江流域亦成为两方争夺的焦点,不断在此拉锯,最终出河店一战奠定了大金国的肇兴之基。在女真人建立大金政权之后,不断加强这一地区的建设,包括金上京、蒲与路、肇州等城市建设。到金代晚期,西方蒙古部族逐步兴起,不断冲击金朝北部边疆,为此,金朝在嫩江流域设立乌古迪烈招讨司,并修筑界壕,以期抵挡蒙古人的不断南侵东扩。

嫩江流域作为一条重要的分水岭构筑出的特殊地理单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存在着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为研究辽金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存亟待从单独的遗存研究提升至“透物见人”的深层次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还原辽金时期嫩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历史情况。

猜你喜欢

嫩江金代遗存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嫩江玛瑙红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爱之声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金代赐姓问题研究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