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郊区童龋发病情况和防治
2020-11-16丁柯棣
丁柯棣
【关键词】龋齿;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156.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98-01
龋齿,即虫牙、蛀牙。由细菌引起。龋齿如不治疗,会发展成牙髓感染且并发炎症。炎症随神经、血管从牙根外泄,致根尖周炎症。龋齿不会自愈,随症状加重,牙冠会侵蚀至消失。
龋齿很常见,与癌肿、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研究主城及郊区童龋产生主因,通过说明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城乡地区童龋防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綦江两所小学收集问卷94份、北碚幼儿园102份口腔检查报告、华诺世口腔綦江及北碚门诊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童龋患者病历。根据问卷、口腔检查报告、病历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綦江华诺世口腔童龋就诊情况统计(2018年5月—2019年5月)
北碚華诺世口腔童龋就诊情况统计(2018年5月—2019年5月)
2结果分析
2.1综上分析龋齿发病情况
a:农村龋齿发病率高于近郊及城区
主因:农村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率低,不重视,家长无法正确指导孩子口腔健康维护。
b:儿童龋齿发病率远超45%
主因:不重视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教育,致童龋发病率提升,尤其是农村远超城市童龋发病率。
c:主城童龋就诊率高于远郊和农村;
主城区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广。童龋就诊决定者是家长,他们认识到童龋带来不良后果,才能主动带孩子就诊。医疗资源集中于主城,由于童龋防治意识差异和就诊条件限制,农村童龋就诊率低于近郊、主城;
d:童龋症状一致,预防措施不到位;
从就诊童龋患者症状看,童龋形成是未养成正确刷牙习惯、食用高糖食品和碳酸饮料造成。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率低,预防与治疗措施、技术差,导致童龋高发。儿童口腔健康习惯培养需从小做起,在家、校、医的监督和指导下,能有效预防。
2.2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
a:细菌形成菌斑致龋:细菌是龋病根源。致龋细菌依附在牙体表面和窝沟中,堆积形成菌斑,产酸,腐蚀牙釉质致龋。儿童牙齿更易被酸腐蚀,形成龋齿。
b:糖是致龋因素之一:含糖食物食用后,不及时清洁口腔,会致牙齿表面菌斑ph值下降,形成具高腐蚀性酸性环境,致牙齿脱钙,降低致密度,形成龋齿。
c:社会因素致童龋高发:
大多医疗机构和家长、学校没有建立起防、查、诊、治、康的医疗观,轻视童龋预防,致童龋高发。缺乏全社会重视,儿童口腔健康习惯无法建立。
2.3童龋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a:童龋影响发育。因龋齿自发痛,影响儿童咀嚼功能和营养吸收,使发育受到影响。
b:童龋致周边乃至全身感染性疾病。龋齿感染部位形成病灶,病菌随各系统向周边组织蔓延,致儿童视力降低、器官炎症等发生。
c:童龋有可能会导致儿童低热。患龋儿童因牙髓炎症,致口腔温度较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易致儿童低热。
d:童龋致儿童心理障碍。龋坏造成口臭,儿童在群体中变得突兀,产生心理压力、孤僻等心理障碍。
e:童龋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因儿童不会用龋牙咀嚼,造成好牙加速磨损,龋齿恶化快,形成颌骨和面部肌肉发育不对称。
f:童龋导致儿童恒牙错牙合。童龋导致乳牙早失,邻牙向缺隙倾斜,致儿童咬合关系紊乱。
2.4儿童龋齿的预防办法
a:胎儿期预防:胎儿牙胚在第六周发育形成牙基质。孕期良好心态,摄入优质蛋白质、钙磷和维a等是胎儿牙基质健康生长重要因素。
b:婴、幼儿期防治:婴儿餐后,食物残留口腔,家长需给婴儿饮温开水清洁口腔,主动早晚使用无菌纱布或指套为婴幼儿清洁乳牙,对婴儿口腔黏膜及乳牙进行保护。4-6个月乳牙萌出,家长应带婴儿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异常。
c:幼儿期防治:乳牙全部萌出,须集中家、校、医力量开展口腔健康保护。医生讲解保健方法,家长培养儿童正确口腔保健习惯,校方配合检查口腔健康习惯。
d:窝沟封闭是防龋重要手段。对儿童磨牙实施窝沟封闭,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
2.5龋齿的防治和效果
a:根据童龋患者年龄及症状,分类防治;婴儿期家长主动为儿童口腔健康维护,养成孩子适应性;乳牙期,医、家、校建立预防龋齿宣教氛围;对六龄牙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b:儿童浅龋齿清腐后氟化防龋;中龋齿清腐后充填;深龋齿治疗后充填。
综上所述,主城儿童接受的龋齿预防知识教育多,龋齿发病率低于郊区儿童,只有家、校、医协力,加强预防和教育,方能有效减少童龋产生。
专业医疗机构积极承担起龋齿预、查、诊、治、康的责任,综合家校医的功能,给孩子健康的人生。